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汙水下水道建設 8年2400億 獎勵民間參與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二日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表示,汙水下水道預估自明年起每年投入新台幣300億元建設,8年內共計投入2400億元,經費龐大,除政府自辦外,將持續引進民間參與投資,內政部已規劃汙水下水道第四期發展方案,將具體推動獎勵制度,提供民間投資誘因。

據行政院主計處表示,截至今年 4月底止,台灣汙水處理率達到40.7%,較2007年底增加1.2個百分點,換算成戶數,共有233.9萬戶享受到汙水處理。

經建會表示,相對其它亞洲國家,台灣的汙水下水道處理率仍然不夠,因此政府在明年起推動的愛台十二建設中,特別重視汙水下水道建設,將於未來每年投入300億元建設汙水下水道,8年共計投資2400億元,是12項優先公共建設中投資金額最大的計畫。

不過,建設金額龐大,全由政府負擔勢必造成建設進度緩慢,經建會強調,未來仍將是公辦與民辦雙軌並行,內政部負責研擬的「汙水下水道發展方案」再修正草案及第四期建設計畫(2009-2014年),近期就會提報行政院,將會提出具體推動獎勵制度,提供民間投資誘因。

經建會說明,台灣下水道建設最早是在日人統治台灣時,為改善環境衛生,在1896年邀請英國衛生技師巴爾頓,針對當時台灣氣候、環境及人口特性,建議採用明溝排水方式,並在進行都市計畫時併同規劃,也在開闢道路時施作準合流式下水道。

台灣光復後,第一個興建汙水下水道系統是為配合中興新村建設,在1959年完成分流式汙水下水道系統;台北市在1968年開始規劃雨水下水道,1969年在聯合國資助下,開始進行臺北區衛生下水道規劃;高雄市汙水下水道中區汙水處理廠及海洋放流管則在1987年完成,並開始營運。

經建會透露,未來汙水下水道建設,將以確立分流及截流系統,也就是舊市區、人口密集地區、新市鎮開發、都市更新等地區以雨、汙水分流方式為原則,偏遠散居戶、山區採小型或截流處理。

另外,將建立穩定財源,除中央與地方籌措分擔外,民間參與投資分年攤提,另向用戶收取使用費,專用汙水下水道或事業廢水之預處理,由產生汙染者負擔建設及管理費,更重要的是將持續引進民間參與投資,並訂定民間參與系統無法發包時退場機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