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義大利瓶裝水消費量高 減量成績待觀察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報導】瓶裝水不環保 減買運動正待上路─羅馬(中央社記者黃礦春羅馬八日專電)對義大利人來說,瓶裝水是一種日常的必需品,不像在有些國家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品。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義大利總共消費一百十七億三千八百萬公升的瓶裝水,較前年增加百分之三點七,平均每人消費二百零一點七公升,高居世界第三及歐洲第一位。

便宜、安全及口感佳是義大利人對瓶裝水的普遍印象。雖然近年來已有人逐漸意識到使用瓶裝水不環保,認為裝水的塑膠瓶及生產與行銷過程所排放的廢氣增加許多環境污染,並發起拒用瓶裝水運動,也獲得部分民間團體及地方政府的響應,但是整體的反應並不熱烈,成果如何尚待觀察。

為求減少瓶裝水的消費,義大利環保雜誌「另類經濟」於去年十二月發起拒絕瓶裝水運動,呼籲民眾改喝自來水,鼓勵餐廳及咖啡館提供自來水,同時籲請消費者在此一運動的網站上張貼願意供應及拒絕供應自來水的餐廳名稱及地址,此外,並發起瓶裝水廣告非法化簽名運動。

另類經濟在有關的說明中指出,事實上自來水比瓶裝水好很多,不僅較便宜,較方便取得,品質管制也較佳。如果沒有廣告,很少人,甚至無人會認為有必要買瓶裝水。

另類經濟說,瓶裝水的主要成本就是廣告費支出。以2005年瓶裝水業的總產值約三十二億歐元來說,廣告費的實際開支高達三億七千九百萬歐元。

此外,官方的統計數字也顯示,瓶裝水的消費量總是隨著廣告費的支出增加而增加。

1990年,義大利瓶裝水業者總共投入廣告的資金約三千一百萬歐元,當年平均每人消費量約一百一十公升;1995年廣告費增加至五千萬歐元,平均每人消費量增加至一百三十八公升。

2000年,廣告費增加至一億歐元,平均每人消費量再提升至一百六十七公升,至2005年廣告費增加至一億二千四百萬歐元,平均每人消費量又增為一百八十八公升,為當年全球平均值的八倍。

另類經濟所發起的運動雖然獲得著名的環保團體「環境聯盟」的聯署聲援,迄七月二日止,上網連署支持瓶裝水廣告非法化運動的人數僅八千二百三十二人。在網站上張貼供應自來水與否的餐廳數量僅八百五十九家,其中,六百九十二家供應自來水,另一百六十七家拒絕供應。

在義大利各城市中,威尼斯是推動拒絕瓶裝水運動最力者。

天主教威尼斯總主教史柯拉在今年二月發起不喝瓶裝水運動,籲請信徒在四旬齋期間不喝瓶裝水,將省下來的錢捐給泰國興建自來水輸水管。總主教公署表示,此一運動的主要目的在喚起人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威尼斯市政府更宣佈從六月開始,在觀光客抵達市區的羅馬廣場時,將發給每人一只空塑膠瓶及一張標示紙,上面標示市區免費供應可飲用水的一百二十二處水龍頭位置。

塑膠瓶上另有一張標貼,標示自來水的化學成分分析報告,瓶子上並有「不要丟棄我,重複使用我」的字樣。

威尼斯市長卡奇亞里表示,他認為喝瓶裝水是一種「不必要的奢侈」,他自己也只喝自來水。

市政府官員表示,威尼斯人口不到三十萬,每年到訪的觀光客則高達一千九百萬人。觀光客丟棄的大量瓶裝水空瓶為市政府的廢棄物處理增加許多負擔。

市政府估計,自來水的成本每公升平均僅約零點零九歐元,免費提供市民及觀光客自來水不僅有助於環境整潔,更在當下經濟不景氣的時刻,為他們節省開支。

在另一方面,米蘭市政府也宣佈,將研究在最短時間內,於市區的整體的供水服務體系內,設置免費供應可生飲的自來水的定點,以減少市民與觀光客對瓶裝水的需求。

在羅馬市,自古就有在戶外提供過往的旅客飲水的傳統。目前在市區內,包括馬路邊、廣場及公園內,總共約有二千處從不關閉的水龍頭,任人自由取用。市政府官員表示,只要沒有標示「不可生飲」的水龍頭所流出的水都可以飲用。

雖然部分地方政府已開始推動以自來水來代替瓶裝水運動,以減少瓶裝水的使用量,目前仍沒有跡象顯示義大利的瓶裝水消費量將會減少,反而將繼續成長。

市場調查研究機構「歐洲監督」對瓶裝水工業的調查報告指出,義大利瓶裝水受歡迎的原因是,消費者認為較自來水安全,價格也在負擔的能力範圍內。「歐洲監督」預測,義大利瓶裝水的消費量仍將繼續增加,今年的消費量將較五年前增加百分之七點八。

一名大學畢業,現年四十多歲,居住在羅馬的職業婦女希姬蘿表示,拒絕瓶裝水的運動用意是很好,不僅可讓消費者節省開支,也可減少環境污染,對個人及公眾整體都有益處,但礙於民眾對自來水的品質信心不足,加以瓶裝水業者不停的廣告宣傳,讓消費者認為瓶裝水較為安全,並有不同的口味可選擇,此一運動的成效目前仍無法顯現。

希姬蘿告訴中央社記者,從環保的觀點來看,她贊成捨棄使用瓶裝水,改用自來水。她也認為羅馬市,以至全義大利所供應的自來水是可以生飲的,安全上沒有問題,她的父母親至目前為止仍在喝自來水。

然而,基於實用、安全與口味的考量,雖然要增加一些金錢上的負擔,她仍偏好瓶裝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