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受環保訴求影響 日礦泉水市場前景看好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報導】瓶裝水不環保 減買運動正待上路─東京(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八日專電)儘管環保人士呼籲少用瓶裝水,但文獻顯示,日本早在1880年代就出現瓶裝的天然炭酸礦泉水,主要提供住在橫濱和神戶的外國人和當地的大飯店,根據文獻,明治十九年(1886年)問世的瓶裝「三矢平野水」,標榜是東亞唯一的良質礦泉水,但真正全面大量銷售則是近一百年後的事。

1967年,日本開始流行威士忌加水的喝法,造成業務用的礦泉水消費量增加,Nikka Whisky(非酒品)、日本礦泉飲料和Suntory等公司紛紛以瓶裝方式將礦泉水商品化。

1983年,House Foods Corporation推出「六甲可口水」成為日本家庭用礦泉水的先驅。1989年起,日本主要飲料公司相繼跟進而使得礦泉水全面開拓市場,礦泉水市場得以大規模成長而一直持續至今。

根據「日本礦泉水協會」統計,1986年,日本每年平均每人的礦泉水消費量只有零點七公升,遠落後於歐美國家,同一年歐美的平均消費量分別是美國二十二公升,德國六十五公升和法國七十六公升。

2005年,日本成長二十倍而達十四點四公升,美國八十點六公升,德國一百二十四點六公升,法國一百五十六點二公升,日本雖拉進距離,但仍大幅落後。日本市場一直朝穩定成長邁進,2007年的年平均每人消費量達十九點六公升。

統計指出,2007年,日本市場的礦泉水總量達二十五億零五百萬公升,而國內生產的占百分之七十六點八,進口的有百分之二十三點二。市場的總金額達一千九百零五億日圓(約五百四十六億新台幣),其中,進口的金額達三百九十七億日圓(約一百十四億新台幣),市場規模相當大。

日本礦泉水的主要進口國以法國高居首位,2007年占進口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三,美國以百分之二十九排名第二。台灣在2007年對日出口的礦泉水有三萬兩千公升,金額達三百三十五萬日圓(約九十六萬新台幣)。日本國內產量以山梨縣的百分之四十高居首位,兵庫縣以百分之十排名第二。

「日本礦泉水協會」專務理事岩田芳久在位於東京新宿的協會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看好日本礦泉水市場的前景。

他指出,礦泉水正式進入日本市場而趨於普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日本民眾已把礦泉水視為嗜好品,將家庭的水道水用途和礦泉水加以區份。

岩田說,礦泉水的容器高達百分之九十二是使用保特瓶,日本在回收保特瓶加以廢物利用做得不錯,七成的保特瓶被製造包括布料等各種產品,使得大量的保特瓶並未成為環保的問題。

同時,岩田表示,日本的礦泉水屬於軟水,外國進口的礦泉水則以硬水居多,一般來說,日本消費者較習慣軟水的礦泉水,礦泉水市場的國內產量和進口量一直維持在四對一的比例,這項比例今後應不會有大幅的變化。

日本農林水產省職員說,農水省對礦泉水訂有指導方針促使業者提供良好的產品給消費者,礦泉水產品已在日本國內相當普及,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可望還能持續成長。他表示,未曾聽到對礦泉水表示否定的意見。

專門接受日本消費者陳情的「國民生活中心」人員指出,從1998年起至今年六月為止的逾十年之間,中心總共接到三千一百八十九件對礦泉水問題的抱怨,其中,以對契約和販賣方式表示不滿的逾兩千件為最多,對品質等有關方面抱怨的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一千零八十九件。

這名人員說,以去年來說,抱怨的件數創最高紀錄的六百五十八件,但有關品質方面的不滿只占三成的一百九十八件,迄今也未聽過否定礦泉水這種飲料水的說法。

包括東京都在內逾二十個地方自治體,占四十七都道府縣的近半數,近年來著手改良水道水的水質頗有進展,紛紛推出保特瓶裝「水道水」進入瓶裝水市場,也被歸類為廣義的礦泉水類,總數已近四十種,在瓶裝水市場雖尚屬極小規模,但努力爭取一席之地。

販賣瓶裝「東京水」的東京都水道局人員表示,東京都於2004年十一月開始推出半公升瓶裝的「東京水」,第一年銷路八千瓶,隨後三年依次是一萬五千瓶、四萬三千瓶和四萬八千瓶,規模雖在市場尚屬極少數,但年年有成長。

東京都水道局人員指出,提供家庭的水道水和販賣的水道水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依規定必須含氯,而後者則將氯除去,此外,在裝瓶販賣之前並進行百分之百的高度淨水處理消除所有不適的味道。

統計指出,目前日本國內的礦泉水廠商約有四百家,推出約四百五十種產品,進口的產品則有約五十種,使得品牌總數達五百種前後。

岩田認為,礦泉水市場的競爭激烈,投資費用很高,加上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因此,廠商的新陳代謝不小,使得總數在近年來呈持平狀況。

針對日本和歐美相比,礦泉水的個人平均消費量尚有一段很大差距的問題,岩田分析,這與飲食文化的不同有關。

若以兩公升瓶裝來計算,他說,日本消費者目前的年平均消費量約十瓶,由於民眾的嗜好加上對健康的關心,市場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望繼續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