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救經濟 外資:輕稅及加強基建可留住資金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十四日電)政府調降證交稅,意圖提振股市,不過外資分析師都認為,救股市不如救經濟,才是根本的做法。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著手研擬調降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屬於高所得族群的外資分析師除力表讚同,也認為有助富人錢留台灣,刺激消費,但要留住資金,加強基礎建設更是關鍵。

行政院10日深夜宣布證交稅減半課徵,為期半年,端出利多,台股卻不領情,隔日重挫逾200點。事實上,全球景氣趨緩,連新興亞洲地區經濟火車頭的中國和印度都不能倖免,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台股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降證交稅救股市,外資分析師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救股市不如救經濟,才是根本之道。

瑞士信貸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林淑娥指出,振興經濟方案,降證交稅,或是調降房貸利率以降低財務上的借貸成本,都是很短期的、治標的作法;調降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則對長遠有幫助,可以長久增加人力和資金競爭優勢。

林淑娥說,政府如果將最高所得稅率由40%降至35%,雖然與鄰近的香港和新加坡所得稅均在 20%以下無法相提並論,但還是要儘快朝這個方向去做。

近年來,台灣的金融人才不斷外流,也與台灣的稅制不無關係。有外資分析師坦白指出,「我賺了 100元,扣了稅剩60元,還得不吃不喝,扣完遺產稅才能留給我的小孩30元」,使得許多台灣的外資分析師不斷探尋海外工作機會。

富人減稅不利社會觀感,但林淑娥認為,減稅不是只有對富人有利,富人留在台灣,也可刺激國內消費。摩根大通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世德也認為,減稅才能吸引富人回台投資,且產值佔國內生產毛額 7成的科技業也要繳稅才行,「稅制要正常化,錢才不會落跑」。

減稅之後,林淑娥認為,政府更應該大刀闊斧地投入基礎建設,因為選擇投資地點時,除了比各地的貨幣成本,還要比機會成本。她舉例,她在香港從公司到機場,由於有機場快線,不需要擔心塞車的問題,這就是時間的機會成本。

長期在香港工作的林淑娥,對台灣還是有很深的期許。她說,「我還是要回來(台灣)的!這裡有這麼多我認識的人」。她認為,台灣要加速人和資金的流動,需要完整政策配套,因為「台灣是和其他台商會去的城市在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