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 : 千秋功過 (1)

論《春秋》、《左氏春秋》

道明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1月25日訊】孔子所述的《春秋》是五經之一、中國最早的史書,記述了公元前周朝中的春秋之史。左丘明的《左氏春秋》(以下簡稱,《左傳》) ,是與《春秋》密切相關的史書,使後人容易地理解和研討春秋史以及《春秋》的意境。

春秋距今兩千五百來年,現在除了文史學家從禮教史遷文學等方面考證《春秋》外,大概讀它的人、特別是注重哲理方面的人不多了。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遠水近渴,一堆故紙與我何干呢?著眼於當下之需,是普遍的實際現象,談不上什麼不當,但是也難免忽略長久的根本效果。人們患了感冒,會欣然接受並服用感冒藥;可是對於醫生的叮囑:日後多鍛練合理生活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人們則大多未必認真聽取和篤行了。人活一世,長壽者不過百歲;再高的悟性,也只有六、七十年的認識及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要想在短暫的有生之年,知曉並得益於成百上千年的經驗教訓,尤其在道德哲理等人性修養方面,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瞭解史書。今日的科技水平是春秋時代的千百萬倍,而人性品質呢?有誰能斷言:今朝人的仁愛心同理性就比春秋那會兒的明顯地多呢?這幾年,中國在世界上開設了數百所孔子學院,主要是教授中文。為什麼不直截了當地稱中文或漢語學院呢?顯然,我們中國人內心驕傲的國粹是孔子在春秋時代創立的儒學,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融於我們的血液。可見,《春秋》、《左傳》、儒學以及相關的歷史文化與我們並非隔閡或無關痛癢,反而與我們的生活,上至國務政治、下及家政瑣事,有著潛移默化千絲萬縷的聯繫。

近些年來,隨著國學重新得到尊敬重視,一些詞句,特別是孔子《論語》中的話語如「和為貴」、「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被人們廣泛、語錄般地引用,甚至作為國策而上下內外地推崇宣傳。古為今用,莫過於理解實施祖先有益的話語思想;同時,瞭解克除祖先有害的言辭觀念。有什麼辦法可以較好地做到這一點呢?自學思辯史料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譬如孔子在《論語.學而第一》中說到的「和為貴」的「和」字,除了人們一般想的和諧和睦和氣等意思外,有沒有其它的解說?前賢和孔子的本意是什麼?其對我們今日的生活政務起著什麼作用呢?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所讀的書籍、受的熏陶、處的環境等,無不對孔子的實踐作為和思想學說產生相應的影響和留下一定的烙印。《春秋》、《左傳》以及所有相關的史書,對於上述的思考探討,就是一扇洞悉過去增長知識的窗口、一套辨別真偽解決疑問的工具,正可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限於篇幅,本文這裏不做進一步的具體論述,而留待於後續諸文) 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國學家康有為說得好:「欲窺孔子之學者,必於《春秋》。」(見《教育通議》)

自從《春秋》面世,不單數不清的學者史家研究探討,而且孔子亦有自評:「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見《孟子.滕文公下》) 怎麼理解孔子這段話的意思呢?歷史是客觀已存在的,而史書則是主客觀攙雜而成就的。孔子「述而不作」(見《論理.述而第七》)中的「作」,恐怕只是他的部份願望;而他強烈的政治傾向不可能不影響到他的「筆則筆,削則削」、「一字褒貶」、和「微言大議」。(見《史記.孔子世家》) 同樣的,對於同一段歷史、同一部史料,人們以不同的學植修養仁義觀,自然有不同的譭譽,甚至迥然相異。《春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對於它的功過之辨也經歷了上千年直至今天。勿庸置疑,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無論承認不承認、注意沒注意到,還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真正地明辨《春秋》的功過;從而衝破克除千載所設的藩籬,同時繼承光大千載所積的菁華。我們的精神境界不亦新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惠林:第二十八章 爭「權」奪利如何「善了」?
吳惠林:第二十七章 寇斯的《廠商、市場與法律》
吳惠林:寇斯的《廠商、市場與法律》
吳惠林:第二十五章 最適自然資源使用量的決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