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兒童繪本 更適合兒童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雲編譯)根據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兒童將傳統兒童故事書棄之一旁,沉溺在電腦聲光幻影的虛擬世界裡而自得其樂。專家對此現象引以為憂,認為會抹煞孩子閱讀後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報告指出,傳統的兒童故事書有簡單的故事及插圖,還是能吸引一些年輕讀者。在閱讀中他們與父母分享故事、提出問題,有助他們進一步思考。 大人給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文字。他們還會為故事內容歸類或取名,他們有讚揚有鼓勵,對孩子發出的問題進一步解釋,提供更多的信息。

在嬉戲和探索中孩子反應的問題和行為,能看出他們對故事的接受程度,而他們的活動中結合著故事的內涵及孩子生活的背景。 如果父母融入孩子的想像世界,將故事與實際生活串連,孩子們將更能理解,並分享他們閱讀的經驗與喜悅。


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能分享閱讀的經驗和喜悅,並能啟發孩子思考、想像力和理解的能力。(Getty Images)

相較之下,目前流行的「數位互動技術」不能讓他們自由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學齡前的兒童常常獨處一室,不發一語。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和互動減少了,無形之中造成父母有時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什麼。

父母沒有注意到這種互動的減少,反而在聖誕節花不少錢買尖端科技玩具,希望這些高科技增加子女的知識教育。例如,市場主打的產品Leapster L-Max,4歲兒童掌上型學習遊戲系統,包括數學,藝術和閱讀多功能學習機,售價75英磅。另一家VTech公司,推出色彩鮮豔的筆記電腦配有Qwerty鍵盤和滑鼠,成本高達35英磅。 培養孩子學用這些尖端科技的父母,也迫使他們自己去接觸這些尖端科技。這使得他們更忽略孩子學習需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普魯斯特與魷魚:閱讀思維的科學與故事》(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一書的作者瑪莉安表示,通常在學習閱讀時,孩子的頭腦需逐漸的發展才能接受更複雜的程度。而閱讀分析要花很多時間深入理解才能學的紮實。但是網路強調的卻是速度,如何快速地收集資訊,因而只能理解到表面的知識。

馬莉安表示,在這數位時代,如果孩子從小就不斷的利用網路來取得知識,很可能會對孩子們閱讀後的思考能力造成影響。孩子們需要的應是更適當的教育來提升他們理解知識的能力。

馬莉安表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的議題。(http://www.dajiyuan.com)


位媽媽和兒子一起閱讀。(Getty Images)


四年級小學生在學校閱讀。德國政府增加8%全國教育預算,旨在提升德國學童的閱讀能力。(Getty Images)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親子共讀是父母給小孩最有價值與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並且可以培養小孩終身學習的樂趣。美國著名的專業親子閱讀專家崔利斯(Jim Trelease)在其著作《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The Read Aloud Handbook)中,不僅提到對小孩朗讀的眾多優點,也實際論及親子共讀的方法以及如何讓小孩愛上閱讀。
  • 要當一個聰明念書高手,不能漫無目標的閱讀,必須先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且有益的主題,仔細吸收相關的知識。
  • 美國的文學界曾有人悲觀地說,由於美國人文學素養的下滑,導致許多人乃至國家的行為方式越來越蠢。新的研究顯示,這一趨勢似乎正在逆轉,閱讀文學作品的人不斷增加。不過,美國仍有一半成年人與文學作品無緣。 (w2009-01-15-voa67.cfm)
  • 在剛出刊的「親子天下」雜誌第4期專欄,第一夫人周美青以「陪孩子優遊書海」為題,暢談閱讀的重要性,她的小女兒馬元中的素描作品「閱讀中的小女孩」,也刊出與讀者分享。
  • 從小時候學寫日記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收集關於水的人生格言。記得最先讀到的是儒教始祖孔聖人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第六》),當時的理解是聰明人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一樣不停地流動;仁厚的人則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巍然不動。 後來我又讀到了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據說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學習觀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細閱讀了尼羅河每年漲退的記錄,還親自查看水退後的現象。他發現每次洪水退後,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還在淤泥裏留下無數微小的胚芽和幼蟲。他把這一現象與埃及人原有的關於神造宇宙的神話結合起來,就得出了萬物由水生成的結論,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古希臘七賢每人都有一句特別有名的格言,而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 這個結論與中國道教始祖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 全國中等學校,學生生命教育網路閱讀心得比賽,基隆市二信高中洪振婕閱讀「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抒發生命的看法獲青睞,勇奪優等獎(第二名)的好成績,全班同學為他喝采,讓寒假前更添暖暖的喜悅。
  • (大紀元記者徐傑多倫多報導) 多倫多市政府、加拿大文化基金會(ABC CANADA Literacy Foundation)、和加拿大本田公司(Honda Canada)2009年1月23日在市政廳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向媒體介紹家庭文化日(Family Literacy Day)和多倫多在本週末將要參加的「破家庭文化日世界記錄」(Family Literacy Day World Record Attempt)活動。家庭文化日及其活動的目的在於提升成人與孩子,特別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的重要性。
  • 假如比較關心中國大陸現代社會變遷的話,您多半會聽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見《光明日報》1978年5月11日特約評論員文章) 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是:毛澤東1976年逝世之前,擁有無上權威,字字偉大句句真理;之後,一部份權力繼承人提出「兩個凡是」的說法,(見《人民日報》1977年2月7日社論《學習文件抓綱要》) 簡言之,即凡是毛澤東生前的決策指示,都要堅決地繼續維護遵循;另一部份上層人士則以真理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為由,而提出上面這句話反對「兩個凡是」的說法,並最終奪得大權。
  • 小德如曾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一家人修煉法輪大法,幸福美滿,親朋好友也都修煉法輪大法 ,祥和而幸福。1999年,中共開始了一場滅絕人性的迫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