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習慣用語第478講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6日訊】

(MP3下載)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兩個習慣用語。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in cahoots with。不少語言專家認為cahoots這個詞可能來自法語中的一個詞:cahute。 Cahute這個詞的意思是小屋或者小房間,而用法語單詞cahute來表示小屋,小室可能出自路易斯安那州,因為路易斯安那州曾經一度在法國人的管轄之下。In cahoots with…如果直譯就是跟什麼人同處一個屋簷下,言下之意是跟什麼人同屋謀劃,而且往往是策劃於密室之中;幾個人躲在小小的密室內商談,想必有不可告人之處, 甚至還有不法的嫌疑。

比方說, 人們會這樣說:The gangsters are in cahoots with each other to rob a bank. 他是說:匪徒們狼狽為奸, 圖謀搶劫銀行。人們也可以這樣說毒品販子:The drug dealers are in cahoots with each other to sell illegal drugs. 這句話的意思是:毒品販子們陰謀勾結販運毒品。

從這兩句話可見in cahoots with可以用來說不法的勾當,但是習慣用語in cahoots with時而在政界也能聽到,政界人士常用它來指責政敵跟某些大型企業,首要的工會組織或者特殊利益團體同謀。例如,2000年的兩位總統候選人互相指控對方和大製藥公司關係密切,以致藥品價格居高不下。

例句-1:Mr. Gore claims Mr. Bush is in cahoots with the drug makers to keep the cost of medicine high for older people. But Mr. bush says, no, it’s Mr. Gore who’s in cahoots with the drug makers.

他說:戈爾聲稱小布什和製藥公司勾結使得老年人的藥品價格居高不下,而小布什卻否認說,跟製藥公司同謀的正是戈爾。

這裡的習慣用語in cahoots with意思是「跟…同謀,從中牟取利益。」

******

我們再學今天的第二個習慣用語。它是:lock, stock and barrel。 要明白lock, stock and barrel這個習慣用語的含義,先得瞭解它的出典。這是個相當古老的習慣用語;流傳至今至少有兩百來年了。當年的老式槍支只有三個組成部份:lock, stock和barrel。 Llock是槍上的發火裝置,stock是槍托,而barrel是槍筒。所以把lock, stock, barrel放在一起就是完完整整的一 枝老式槍了,於是兩百來年前人們開始用lock, stock, barrel來表示「全部,完全」的意思。比方人們這樣說遷居到西部去的一家人:Before they moved to the West, they sold all their things, lock, stock and barrel, 這句話說:在他們遷居到西部去之前,把家當全部都賣了。

老聽眾可能會記得我們以前也曾經學過這個習慣用語, 但是lock, stock, and barrel這個習慣用語經久不衰。當政界的候選人要指控對手完完全全地被某些企業或者政治團體或其他利益集團所利用的時候,他們會覺得習慣用語lock, stock, barrel用來相當得心應手,能充分表達他們的意思。

例如, 2000年大選的候選人之一, 副總統戈爾,夏天在密蘇里州的一次講話中指責他的競爭對手布什州長和大石油公司的關係過於密切, 因為布什州長本人曾經一度是一家石油公司的總裁。

例句-2:Mr. Gore says he’s independent of the oil companies, but not Mr. Bush. In his words, “they support him lock, stock and barrel. He supports them lock, stock and barrel.”

他說: 戈爾說,他自己和石油公司沒有連帶關係, 但是小布什可不是那樣。照戈爾的話說就是:「他們完完全全地擁護他,而他也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們。」

這裡的習慣用語lock, stock and barrel意思是完完全全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還是要講兩個在總統大選年中新聞界常會用來報道選舉情況的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也來自美國的傳統運動: 棒球。

    大家都知道在棒球賽中擊球員是用木製的球棒來擊打投手投擲的球的。球棒的英文是: bat。 今天要說的兩個習慣用語都和bat有關。

  • 今天再要講兩個新聞記者在有關選舉的報道中常常會用到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也都來自美國最風行的棒球運動。它們還包括同一個關鍵詞: strike。

    Strike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但是在棒球運動中是指投手投出的正球或者好球。那麼在棒球賽中怎樣才算是正球或者好球呢?那就是投在好球區或者好球部位內的球。好球區或者好球部位的英文是: strike zone。

  • 今天又要學兩個在總統大選年裡新聞界時常會用到的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還是從美國人最心愛的消遣活動: 棒球賽中借用來的。

    這兩個習慣用語都和用牛皮製成的結結實實的棒球有關。第一個是: beanball。 Beanball是由bean和ball合成的複合詞,大家也許知道bean這個詞的意思是豆子,但是它在俚語中卻指人的腦袋,不是豆子,而 beanball在棒球運動中是指投手故意往擊球員腦袋上扔的棒球。

    把硬梆梆的像飛彈一般的棒球往人腦袋上丟,不用說,這是充滿敵意的動作。這樣做的投手很可能會被罰下場。

    那麼投手為什麼要幹這種缺德事兒呢? 不外乎兩種動機。第一,投手是想嚇唬擊球員,使他緊張不安,不敢靠近投手板,而躲躲閃閃的擊球員很可能因此揮棒不力或者一棒打偏。這樣他可不就處於劣勢了嗎?

    投手有時也可能是出於報復心理而要拿球去砸對方的擊球員。棒球砸人腦袋可以造成嚴重傷害。在棒球史上確實發生過幾次悲劇。棒球運動員由於頭部遭到球擊而受重傷並因此斷送棒球生涯甚至與世長辭。

    如今棒球賽有一條規則規定擊球員必須戴上硬塑料製成的頭盔,主要原因就是防備beanball。

    頭盔固然能防止beanball造成嚴重的頭部傷害,但是beanball引起的雙方球員大打出手的場面卻防不勝防。要是擊球員被投手一球打在頭上,他往往甩下球棒就跳出本壘撲向投手,一眨眼球場邊的板凳都空了,因為所有的隊員都衝進場內為本隊球員助威,接下來是一場混戰,所以beanball殺傷力還是很大。

    近一百年來, beanball被人們借用來指猝不及防的惡意中傷。政界侯選人必然會成為beanball的攻擊目標。現在有一位侯選人要來告訴我們自己的經歷。

  • 今天又要講兩個大選年裡新聞界常會用來報導選情的習慣用語。但是今天的兩個習慣用語不再是來自體育運動的,而是來自美國文化的另一個側重面: 宗教。

    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not have a prayer。 Prayer是禱告,也就是人對所敬拜的上帝作出的呼求。要是某人not have a prayer,那就是說甚至求告上帝也幫不了他從面臨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可見形勢相當糟糕,希望渺茫。

  • 今天還是要講在大選年裡新聞界常會用來報導有關選舉的情況的兩個習慣用語。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pork barrel。 Pork是豬肉,而barrel是木頭製成的圓桶pork barrel要是直譯就是裝豬肉的木桶,但是一百五十年來pork barrel卻被用作俚語,指受政府資助的地方產品或者工程項目。這往往是代表某地區的國會議員為這個地區爭取來的福利待遇,而這位國會議員也因此能籠絡人心,得到當地選民的擁護和選票。
  • 今天還是要講在總統大選年裡你常常會聽到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都和侯選人的當選機會和希望有關。

    第一個習慣用語是從射擊或者賽馬這兩種體育運動中借用來的。它是: long shot。 Long shot在射擊運動中是指非常遙遠的目標,以至於拿槍瞄準這目標射擊的射手很可能會打不中。

  • 今天的兩個習慣用語都來自華盛頓的一份報紙上的同一篇文章,談論的是2000年夏天民主黨以及共和黨各自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這種大會的目的是為同年十一月份的大選確定本黨總統侯選人的提名。
  • 在大選年裡新聞界時常愛用一些習慣用語來報導選舉形勢的發展。今天再談兩個常會用到的習慣用語。例如,在最近一份華盛頓的報紙上有這樣一個大標題: Candidates Duke it out over Fuel。

    這裡的fuel指汽車燃料: 汽油,而candidates是指總統侯選人。這個標題包括這樣一個習慣用語: duke it out。 Duke這個詞通常作名詞用,意思是公爵或者大公。它在俚語中的意思是拳頭。 Duke it out這個習慣用語裡duke顯然當動詞用了,表示搏鬥、打架,是說拳打腳踢、大打出手的肉搏。

  • 今天還是要講在鬥爭尖銳的大選年裡新聞界常用來報導選戰的兩個習慣用語。人人都知道各不相讓的口頭辯論是競選運動的一大特色,所以上次我們學的兩個習慣用語都是用來描述在言論上大力抨擊政敵的。它們是duke it out和come out swinging。

    我們今天還要講兩個有類似意思的習慣用語。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bang heads。 Bang這個詞可以解釋為猛烈地碰撞。大家一定知道head是「頭,」所以聽了bang heads這個習慣用語,你腦子裡很可能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 兩頭牛氣勢洶洶地用頭相互頂撞,怒目相視地相互對峙。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今天要說的習慣用語包含一個共同的詞:loop。

    Loop通常有好幾種不同的意思。其中之一是用繩子打成的環、圈。 另一種解釋是電路的回路。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in the loop。在這個習慣用語裡的loop,它的意思是圈子, 但是那可不是繩子系成的圈子,而是指圈內人物,具體說是互通重要情報、共同參與決策的一個群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