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焦點評論/位階不對等 談判未彰顯主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添斌/特稿

第三次江陳會談落幕,儘管雙方簽署三項協議並發表共同聲明,但我方想爭的未爭到,協議內容也自我設限,未能牽引出足以彰顯我國主權地位內容,加上兩會對談時雙方出席代表位階明顯不對等,馬政府宣稱三次會談成果豐碩,可說是自欺欺人。

馬政府此次派出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法務部政次黃世銘及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等三位副首長上場,代表團聲勢浩大,但與中方協商代表團的名單相較,中方除了海協會官員外,其餘大都是部會所屬的司處長級官員,還多半是部會中主管港澳台業務的技術官員,僅民航局浦照洲具有副部級首長的位階。

我方出動多位高官,中方卻是以中階層的事務性官員為主,如此明顯的不對等協商,我方主談代表、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卻說,這沒有什麼不對等的,過去就是這些人在協商,令人難以置信。

在談判策略上,由於我方積極表態爭取更多的航點航線,要中方配合我方共同打擊犯罪,兩岸金融合作等等,如此有求於人的心態,造成兩會簽署的協議內容無法彰顯我國主權地位,實為一大遺憾。

例如,在攸關重大罪犯的引渡及遣返回台上,協議內容僅有遣返,獨不見引渡字眼;在航運補充協議上,台灣力爭多時的延遠權並未列入,連改以第五航權做為後續協商努力的文字亦未列入,雖說這涉及兩國內部權力分配,以及與第三國的協商,但正因為如此,我方才有力爭到底的必要。

談判成果也非如我方所願,代表團出發前夕,馬政府還信心滿滿的說要讓兩岸航班達到至少每週三百班以上,但在預備性磋商中卻踢到鐵板,直到江陳正式會談登場前,我方官員還在試圖爭取增班,最後只達成二百七十班的折衷數字,卻又讓中方得到對台施惠的形象。

馬英九總統還在出發前夕,對代表團提示政治任務,就是要提出ECFA議題,結果同樣沒有馬政府預期中的樂觀,也未能列入年底四次江陳會商談議題內。

馬政府官員自信過頭,又樂觀過頭,絲毫未考慮兩岸兩會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談判,一心認為只要台灣提需要,中國就會讓步退守,如此錯誤認知卻又領導著台灣,還不令人擔心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