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謝智謀浪子回頭引領中輟生

font print 人氣: 2156
【字號】    
   標籤: tags: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23日電)很難想像,台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助理教授謝智謀曾是中輟生,因偷竊被捕,現在的他投身教育,利用所學的體驗教育、冒險治療專長,幫助和他一樣的中輟生找回自我。

46歲的謝智謀小時候家住新竹縣芎林鄉,父親動輒對母親暴力相向,因為受不了家裡氣氛,小學就開始在外遊蕩。舉家搬到桃園後,即便國中唸的是升學班,他翹家還逃學,是師長眼中的頭痛人物,討厭上學,到處玩樂放縱自己的結果就是被退學。

憑著聰明考上台北成功高中,卻還是提不起勁唸書,又開始自我放逐。逃學對他是家常便飯,還在西門町打架,逞兇鬥狠。這回再被退學,之後轉學考回桃園高中,卻又因為偷摩托車失風被捕,扭送警局。

「當時被警察銬上手銬,帶上公車,乘客睜大眼睛看著我」,謝智謀說,在看守所待了4小時,被交保後3天,又接到留級通知,對他是雙重打擊。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當時謝智謀不停的問自己,思索存在的意義,之後下定決心要浪子回頭,「一定要讓別人看得起」。

人生就是這麼充滿戲劇性。擺脫過往的荒唐,謝智謀重拾書本考回桃園高中,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畢業後考取師大體育系,並負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取得體驗教育與冒險治療博士,10年前回台灣任教。

過去那段年少輕狂,謝智謀現在說來一派輕鬆,「我不後悔」,因為過去經驗,「現在我才能幫助人」。他對自己說,30歲以前,要讓別人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30歲以後,要幫助中輟生看到他們的價值。

現在的謝智謀不僅是台灣體育大學助理教授,也是台灣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長,還曾是救國團諮商中心台北張老師諮詢委員、內政部兒童局長期營隊高關懷青少年冒險輔導營隊總督導,多年來關心中輟生議題。

有中輟經驗的謝智謀最能體會中輟生心情,他利用所學,以及體驗教育、冒險教育與治療的專業,投入協助中輟生、偏差行為、家暴個案,幫助這群孩子就像是幫助年輕時候的他自己。

謝智謀帶這群孩子走出教室到戶外上課,2006年他們到美國阿拉斯加划獨木舟、2007年挑戰標高6189公尺的喜馬拉雅山島峰、2008年攀登5895公尺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今年1月遠征紐西蘭。

別以為帶中輟生「上山下海」就是冒險治療,所謂冒險治療也不是認為中輟生有病,把他們當病人。謝智謀是藉由戶外課程,體驗冒險、引導啟發,帶領中輟生反思,在此同時進行輔導諮商與對話,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與認知,讓他們找到存在的價值,在大自然中找回自我。

每次的營隊活動時間至少10天,與中輟生相處在一起,謝智謀打趣的說,「就像同一幫的」。有相同的成長經驗,很容易打破彼此藩籬,取得信任,拉近距離。
    
輔導過上百個中輟生、行為偏差的個案,常有孩子在活動訓練後,告訴他會立志唸書、戒菸或戒掉不良習慣,聽到這些話是他投入冒險教育與治療10年最感到欣慰的時刻。

謝智謀不僅幫助中輟生找回自我,也訓練學生助人。2007年挑戰喜馬拉雅山島峰後,他帶著台灣體育大學碩士班學生「送愛到尼泊爾」,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興建教室、招募老師、志工服務,行前他們在台灣籌募經費,喚起台灣對國際貧童的關懷。  

面對台灣有越來越多中輟生,謝智謀以過來人經驗說,中輟生喜歡刺激、挑戰權威,0.5坪大的教室改變不了人,一定要有適合他們的地方,讓他們學習、激發潛能,體驗教育與冒險治療正提供這樣的平台。

「我是一個傳統教育下的另類學生,卻是教育界一個另類的冒險教育家」,謝智謀這麼形容自己,也不介意因為過去那段慘綠歲月,被外界稱做「流氓教授」。

「山是我的家,海是我的擁抱,冒險是我的生活與生命」,謝智謀為和他有相同成長經驗的中輟生開啟一扇學習之窗,也為他們的人生開啟另一道門。980523(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3日電)「有人用相片或旅行寫日記,我要用跑步為我自己寫下精采的人生」。超馬選手吳勝銘在一次車禍中斷了5根肋骨,第二天他提著血袋,回到跑道,繼續未完成的夢想;他要用他的雙腳帶著國旗踏遍全球,行銷台灣。
  •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4日電)罹患先天性青光眼的花蓮子弟趙秦豪,22年前雙眼全盲後,憑著不服輸的毅力在職場闖出一片天。雖然多次遭受人生逆境,但終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並寫下「目中無人」的奮鬥故事,鼓勵陷入困境的民眾勇敢面對人生挑戰。
  • 年逾70的客家文史專家黃鼎松,為客家與原住民子弟編寫鄉土教材,又編寫苗栗縣誌與鄉誌,辦原住民部落大學,因為他深信,「族群融合團結,才能讓台灣破除巨浪,順利向前行」。
  •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16日電)他從小學開始就是家扶中心的受扶助學童,求學階段常和母親一起「剖蚵仔」賺取微薄家用,如今行有餘力,蔡鳳文抱持「受人點滴湧泉以報」之心,回饋社會,持續拉拔家扶中心受扶助學童,協助擴大愛的力量。
  •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16日電)總統馬英九今晚參加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新舊任理事長交接典禮,他致詞時援中央社「台灣英雄」系列報導,靠呼吸器維生仍努力作公益的陳榮福為例,呼籲大家更應珍惜生命。
  • 糕餅師傅蘇建興說,「上天如果沒有讓我滅亡,我一定要變得更強壯!」多次遭受命運打擊,經濟周轉困難、父親辭世、右手被機器壓到幾乎殘廢,但仍不畏命運捉弄,以單手逆轉人生,在糕餅界闖出一片天。
  •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19日電)投入雲林生命線志工31載,今年81歲的陳輝說,年輕時受到許多幫助與照顧,到了行有餘力之年,只想回饋社會,但他總感覺付出的少、得到的多,會繼續「用生命服務生命」。
  •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20日電)「台灣失業人口這麼多,如果我們不互相取暖,誰能幫助我們?」肢體障礙的陳永守,新近開設一家「再生柑仔店」,結合一群中高齡失業者擔任「跑腿族」,為人生第二春再出發。
  •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21日電)「老櫃子放了60年還有人去買,為何奇木傢俱用了3到5年,就被丟到路上?」承接父親的傳統木藝事業,出生北埔客家庄的范揚田、范揚武兄弟用創新思維為老東西注入生命。對他們而言,客家的簡約哲學,就是力量。而老祖宗晴耕雨讀的生活,更讓他們對環境變化處之泰然。
  • 從小在木頭堆裡打轉,范氏兄弟對木材瞭若指掌,木頭對他們而言,是屬於家的情感,「聞到木頭的味道,就知道,家快到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