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學力要做個自由人與文化人

專訪李雅卿
許芳菊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從創辦種籽學苑、推動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到現在和一群夥伴一同創立「自主培力學園」,十多年來,不管官方的教改走向如何,李雅卿始終以一個母親的身分,在民間持續努力,為孩子的教育打開一個更寬廣的空間。

李雅卿原本是一位傑出的媒體工作者,但看到自己兩個資質聰穎的孩子,在台灣a教育體系裡衝撞受挫的痛苦,讓她毅然從一位母親轉而投入教育改革的第一線。從1998年到2006年,她所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喻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

實驗計畫結束之後,李雅卿和她的夥伴們一方面透過「自主學習促進會」繼續推廣自主學習的理念,一方面開始為一些在學校裡學習受挫的青少年開辦培力學園。

去年2月,青少年培力學園開始試辦。7月,學園搬到指南山間,孩子的視野跟空間都更開闊。在培力學園裡,所有的新生都必須先修五門基本能力課程,其中最特別的就是「自主學習準備課」。

自主學習要如何準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終身學習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環抱中,李雅卿緩緩道出這十幾年來,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理想。一個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生命的自覺,包括自我生命跟別人生命存在的覺知;第二,他必須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自主學習 喚醒對生命的覺知

自主學習準備課程,是一個喚醒孩子的課程。喚醒孩子對生命的覺知,讓孩子了解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你自己的特質是什麼?別人是什麼?你跟群體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對我們來講,人存在的意義就是創造幸福。在生命的過程中,你不斷有創造的可能性跟機會,你不是被決定的。我們希望孩子可以了解到「現在,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未來,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有這樣的體悟跟信心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們談到人際的部分,文化人的那一塊。好的文化人是跟自己有良好的對應、跟群體有良好的對應。

良好的對應必須從態度到能力,這就包括情緒控制的能力、認識別人的能力、同理的能力、願意跟別人合作成事的能力、a相信人會轉變的能力。

當孩子在這部分有基礎認知之後,就比較願意跟別人和好相處,也比較願意思考「我要為自己做什麼?」他的學習意願也會比較容易出來。

當學習意願出來之後,就要培養學習態度。讓孩子了解到,你要成就一件事情不是那麼輕率,用中國話來講就是要「臨事以敬」。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時間、情感、意志,會碰到困難。

當一個孩子穩定下來之後,他就會有好的學習態度。接下來他們就需要一些好的成功經驗,必須要有好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所以必須各科老師一起做。

一個自主學習的人,他必須是個自由人,也必須是個文化人。這樣才有可能創造人生的幸福。

青少年 需要釐清價值觀

至於要怎麼教這門課,每一堂都不一樣。像有一次我們講青少年的人格特質,讓他們知道他們有生理上的改變,抽象思考能力的出現,告訴他們很多例子。

我們會告訴他們現在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刻,讓他們了解人格是什麼。孩子會問我們,如果在人格形成時期走得好跟不好,結果會怎麼樣?我們就會有很多討論。

青少年時期如果人格發展得好,他就會積極、進取、奮發,他就會往上做創造。走得不好就是往下,自卑、迷惑、角色困惑,各式各樣的困擾都出來。所以我一直認為在國高中的學生,他們需要大量的討論!因為孩子需要去釐清他們的價值觀念。他們要在老師身上看到典範,在一個喪失典範的世界裡面,每一個當老師的人、每一個當父母的人,一定要期許自己就是典範。

陪孩子活,不隨他、不替他活

至於父母要怎麼教,我們一直在推跟孩子對話、討論。因為父母應該提供經驗,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的經驗之後,做為他們生命成長的參照,但父母不能替孩子活著,也不能隨他們活。現在很多中產階級父母會隨著孩子走,美其名叫做尊重,其實根本沒陪著孩子,所以小孩子都非常虛。替小孩子活,就是什麼都幫他決定了。

陪著孩子活,就是知道孩子有他生命成長的色彩,他的步調、可能性,他絕對不是你。但我們是一個善意的成人,我們願意陪著他,讓他看到生命是怎麼長的,假如他努力,這個世界會有什麼樣的機會給他。父母應該提供資源給孩子,但不要擔負他的一切,要讓他有機會去練習。

我們有個老師認為,家庭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一個是愛與支持;另外一個是讓孩子了解世界的規則,跟真實的需求。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跟意志的教育,要順著孩子的性情,透過支持、陪伴、引導,讓孩子好好成長起來。(註:想要了解更多培力學園訊息,可上自主學習促進會網站:http://www.alearn.org.tw/)

唐宗浩的自主學習策略

李雅卿的小兒子唐宗浩,不但從小就是個資優生,更是一個樂在自主學習的人。他大學時讀政大應數系,並輔修教育學程,常利用寒暑假跟別人借小孩,免費為他們上課。他立志進入教育體制內,當一名數學老師,幫助孩子看到數學的美,不再懼怕數學。以下是他培養小朋友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套方法:

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很核心的是要培養孩子一個好的學習循環。我運用了企業界PDCA的概念。就是計畫(plan)、執行(do)、檢查(check),最後我是用 I(improvement,改善)代替A(action,行動),就是PDCI四個步驟。從計畫來看,要讓學生可以為自己做計畫,這是需要空間的,要給一些留白的空間,他才有機會嘗試做計畫。

這樣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變成一種諮詢的角色,幫助他去做計畫,而不是替他做計畫。執行的部分,就是一種貫徹力。學習一定會遇到困難,有些家長、老師會讓孩子逃避,閃躲這些困難,最好是給他支持陪伴,給他推動的力量,陪著他撐過去,而不是讓他逃掉。

檢查的部分也很重要,幫助小孩找到一個有效的檢查標準很重要。每個人可能不一樣。對我來講,有些知識我可以很充分的傳述給別人聽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檢查標準。最後就是採取行動去改善,形成一個好的學習循環。PDCI的循環做起來之後,就變成一種習慣,很容易讓人放心。

轉載自天下雜誌出版《親子天下雙月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樹旁的雜草吸引了蚯蚓,有了蚯蚓鬆土的茶樹,樹根能盡情的伸展,茶樹自然健康不怕病蟲害。如果把雜草和昆蟲視為競爭者,噴灑農藥消滅他們,噴灑農藥後的茶葉雖然外表完整亮麗,沖泡時第一泡茶水誰也不敢喝,因為──怕農藥殘留。這使我想到一位朋友的孩子......
  •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中華文化輝煌且精深,富涵著重德行善的深邃精神,然而目前的教育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但缺乏文化與人格的薰陶,利用藝術的欣賞以提升學生對中華神傳文化與倫理道德價值的深入認識,是一種捷徑,也是當務之急。美國神韻藝術團已連續三年在全球巡迴公演,佳評如潮,令許多人感動落淚,其演出節目是以正統人類文化,神傳文化為主,例如:
  • 尊敬的同仁們:您們好!

    我們常常會體認到,學校的工作壓力大多數是來自於學生所帶來的問題。看著學生不倫不類的舉止言行總是會有一股腦兒的鬱悶想要抒發糾正,可是問題一再重複的出現,好像無法根除學生不當的言行,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最近我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品格教育。

  • 某天參加一個聚會,看到一對母女坐在前面,那個女孩不斷的打著媽媽,或許是要引起媽媽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輕媽媽,但是她卻連理也不理,或許她知道她孩子的習性吧......教育的困難在於人是活的,人有自己的思維;人有個別差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教育也就更重要了。因為人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表現,可以感化人的內在思維,當受教者對教育者產生認同時,教育的深耕就開始長苗頭了。
  • 中華文化蘊涵重德行善的人文精神,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珍貴遺產,廣為國際友人珍惜與熱愛。但是古老文明如何賦予新貌,洗淨現代社會污染的塵垢,而不淪為說教與灌輸呢?真、善、美是普世的價值,美育可以用很具象的形式表現內涵,觸動人心、啟發善念,促進心理生活的理性純真。
  • 的確,夢想非常重要,甚至比一切的知識或技能還要重要。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一樣,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應該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
  • 兒子提到現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現象──各司其職,爸媽賣力工作,孩子窩在房裡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靜不惹事的孩子,更讓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學、補習間周旋,比父母還早出晚歸,家人的情感越來越疏離……
  • 愛孩子,就該教他(她),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知識技能之外,還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替別人著想,懂得尊重、關懷他人,不自私自利、不虛榮、不浮誇、踏實負責....等。
  • 每個家長費盡心思栽培孩子,無非希望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在未來更有競爭力,以確保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父母的苦心當然沒有錯,但是,當我們鼓勵孩子優異的表現,為了他們贏過別人而雀躍時,會不會無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的生活態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