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對話,你就是一流的主管(2)

高城幸司

標籤:

不想成為苦情的白領階級(摘自前言)

言歸正題,你對於自己的公司和工作感到滿意嗎?

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也就是團塊二世),正面臨著戰後最惡劣的工作環境。

找工作難如登天,而好不容易突破難關進了公司,卻發現公司已被日本人口最多的團塊世代重重包圍。許多人整天聽團塊世代的上司耳提面命,苦無機會升遷(或加薪),在公司奮鬥這麼久,至今還沒有半個頭銜。

這種族群的人數是前所未見的多。再加上企業實施組織瘦身、拚命裁員,留下來的員工業務更形繁重。這些企業鬥士站在最前線奮戰,心中的不滿和抑鬱卻與日俱增。

團塊二世時時刻刻都在這麼艱困的環境下工作。

K先生今年三十三歲,他的生活模式如下。

K先生大學畢業後進入製造業工作,三十歲結婚,隨後孩子誕生。他在郊區買了一戶兩房兩廳的公寓住家,但他負擔不了頭期款,因此幾乎完全靠貸款購屋,預計要三十年才能還清。仔細算算,他得還貸款還到退休。

他的年收入四百萬日圓,扣除房屋貸款和孩子的教育費,自己每個月的零用錢只有三萬日圓。他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趕搭擠爆的電車,轉車,單程通勤時間就超過一個半小時。

平時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根本沒時間和家人說話,假日還要經常到公司加班,然而加班費和假日津貼卻微乎其微。

去年他總算升任課長,結果每天在當上司和部屬的夾心餅乾,工作時間也有增無減。看公司業績毫無起色,今後恐怕還得持續同樣的生活型態。

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孩子能順利長大成人。

像K先生這種心情和身體都憂鬱的上班族,我稱之為「苦情的白領階級」。

可惜苦情的白領階級隨處可見。假如上班族都像K先生一樣,那實在令人感到絕望。

然而,假如世上有人過著像K先生的同事V先生一樣的生活,情況可就不同了。

V先生大學畢業後,和K先生同年進入公司。三十歲時轉換跑道,到一家旅館工作,隨後受派到新落成的旅館分館。現在他不過三十三歲,年收入卻已經高達一千萬日圓。

V先生是在二十七歲時開始認真考慮換工作。他擅長與人打交道,在業務部表現優異,業績很好,可是他想去能直接和客戶接觸的服務業試試身手,心裡萌生跳槽的念頭。後來,只要一有餘暇,他就勤讀求職雜誌,上網蒐集資料,閱讀與服務業相關的商業書。

在三十歲那一年,他聽說公司的某位客戶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旅館,正打算整頓促銷業務。雖說歷史悠久,至今仍承襲以往的家族經營模式,不敵日益激烈的競爭。當時V先生看準這是個大好機會,就主動爭取。到旅館工作一年後,住房率就提高了三成。旅館老闆看到業績大幅改善,便決定著手進行以前考慮在腹地建分館的計畫,把分館設為子公司,交給V先生去打理。

V先生住在分館,不需要任何房租開銷,可以存下不少錢。V先生也和K先生一樣,有個寶貝兒子,不過就算他工作時間長,因為不需要通勤,可以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和家人互動。他責任重大,有許多事得煩心操勞,不過從事服務業一直是他的夢想,能夠施展自己的身手,更讓他感到工作很有意義。

V先生在三十歲之前就已經知道「我想這麼做」,並及早準備,而K先生卻從不積極採取行動。結果,兩人的收入、可自由運用的時間、工作的充實度,差距日益擴大。

各位讀者是否正在心裡嘀咕:「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我要告訴大家:「當然有。」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證明,世上確實有這種好事。

白領階級的人生未必是苦情的。

K先生和V先生在同一時期、踏入同樣的環境開始工作,但兩人後來的生活卻有天壤之別。這和社會、公司的體制的確不無關係,可是只要當事人的工作方式和反應不同,也能大幅改變自己的未來。
換句話說,人生會不會變苦情,其實操之在你自己。能不能找到真正理想的工作方式,就看你自己怎麼做。@

摘 自 《這樣說,成為一流的主管》 先覺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兩個故事解析 職場生存道理
從職場看世間:學歷不是業績的代名詞
說對話,你就是一流的主管(1)
怎樣踏出你的舒適圈?創業家4個成功的要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