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用金錢買不來政府的公信力

十年砍柴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上海一幢13層樓房整體臥倒後,當地政府組織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專家組進行事故調查,結論是:土壓差將樁基礎剪斷(抗側力不足)導致樓體失穩而倒塌,同一批其他在建樓房是安全的。然而該開發商預售樓房的幾乎所有的業主,集體向政府提出退房要求。照理說,這是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民事糾紛,完全可以通過民事法律調整。

為什麼業主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難道地方政府太值得信賴了?

我的結論與此恰好相反,這正是公權力的公信力大面積坍塌的表現。當鎮政府官員名列開發公司股東名單的消息傳出來後,業主們自然不會相信通過民事官司能尋求公道,而是將政府與開發商視為一體,那麼對政府直接提出訴求可能更為高效。當地政府發佈權威消息,並有權威專家為之背書時,業主依然不相信,堅持要賠錢、退房。依照近年來全國各地處理此類事件的經驗來看,很可能最後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為奸商買單,其思路是:用錢買平安,用錢買穩定。

近幾年來一些公共事件本發端於單純的刑事、治安或民事案件,可到最後當地政府陷進去很深,不是以中立的調查者和仲裁者的面目出現,而是飽受公眾詬病,公眾將憤怒轉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為了息事寧人,往往拿錢將事情擺平,而事件的真相卻被公眾長久地懷疑下去。錢花了,罵挨了,最終還沒有人相信。對一些基層官員來說,最委屈的事情可能莫過於此。石首事件引起數萬人上街與武警發生衝突,事情源於死者家屬和公眾根本不相信當地警方所做的「自殺」結論;山東東明污染致大規模甲狀腺腫瘤的傳言被報導後,當地政府組織衛生、環保兩部門調查,結論是當地化工企業污染並未超標,但當地居民譏諷道:「他們怎麼調查的?左手監督右手嗎?」

當下公共事件發生後,地方政府往往遇到的尷尬是:不但他們的話無論怎樣講都難讓公眾相信,連為其背書的專家也受到牽連。「專家」幾乎成了貶義詞。地方政府一方面組織專家調查,得出對己有利的結論;一方面用財政的錢對受到損害者給予一定的補償。此種通行的處理方式的後遺症越來越大,錢或許能買到一次公共事件的衝突平息,然而能買到公眾對政府的信任麼?

錢買不來政府的公信力。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有類似的觀點。《論語》有這麼一段話:「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於丹女士將「信」解釋成「信仰」,說老百姓需要有信仰,真是大跌眼鏡。結合上下文,這意思很明顯,一個政權最重要的根基是民眾對其的信任,重於武備和糧食。孔子的意思是,政府喪失公信力,比武備不修、饑荒橫行還要可怕。

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倫理和社會道德中,最為強調的就是「信」。不僅是政府要對百姓樹立公信力,連長者對年輕人,士大夫對庶民,最重要的也是誠信。所以才有周成王「桐葉封弟」的故事,因為君無戲言是政府公信力最形象的詮釋;也有曾子殺豬取信於兒子的故事,因為聖賢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連幼兒都要欺騙,怎能取信於他人?不幸的是,今日大陸的官員、學者恰恰正是如此。

–轉自作者博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十年砍柴:秋瑾著和服 依然愛中華
十年砍柴:黑牢指定死因「暴病而亡」
十年砍柴: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王帥
十年砍柴:吳保全案的根本原因是「無保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