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用金钱买不来政府的公信力

十年砍柴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7月9日讯】上海一幢13层楼房整体卧倒后,当地政府组织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进行事故调查,结论是:土压差将桩基础剪断(抗侧力不足)导致楼体失稳而倒塌,同一批其他在建楼房是安全的。然而该开发商预售楼房的几乎所有的业主,集体向政府提出退房要求。照理说,这是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民事纠纷,完全可以通过民事法律调整。

为什么业主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难道地方政府太值得信赖了?

我的结论与此恰好相反,这正是公权力的公信力大面积坍塌的表现。当镇政府官员名列开发公司股东名单的消息传出来后,业主们自然不会相信通过民事官司能寻求公道,而是将政府与开发商视为一体,那么对政府直接提出诉求可能更为高效。当地政府发布权威消息,并有权威专家为之背书时,业主依然不相信,坚持要赔钱、退房。依照近年来全国各地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来看,很可能最后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奸商买单,其思路是:用钱买平安,用钱买稳定。

近几年来一些公共事件本发端于单纯的刑事、治安或民事案件,可到最后当地政府陷进去很深,不是以中立的调查者和仲裁者的面目出现,而是饱受公众诟病,公众将愤怒转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往往拿钱将事情摆平,而事件的真相却被公众长久地怀疑下去。钱花了,骂挨了,最终还没有人相信。对一些基层官员来说,最委屈的事情可能莫过于此。石首事件引起数万人上街与武警发生冲突,事情源于死者家属和公众根本不相信当地警方所做的“自杀”结论;山东东明污染致大规模甲状腺肿瘤的传言被报导后,当地政府组织卫生、环保两部门调查,结论是当地化工企业污染并未超标,但当地居民讥讽道:“他们怎么调查的?左手监督右手吗?”

当下公共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遇到的尴尬是:不但他们的话无论怎样讲都难让公众相信,连为其背书的专家也受到牵连。“专家”几乎成了贬义词。地方政府一方面组织专家调查,得出对己有利的结论;一方面用财政的钱对受到损害者给予一定的补偿。此种通行的处理方式的后遗症越来越大,钱或许能买到一次公共事件的冲突平息,然而能买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么?

钱买不来政府的公信力。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类似的观点。《论语》有这么一段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女士将“信”解释成“信仰”,说老百姓需要有信仰,真是大跌眼镜。结合上下文,这意思很明显,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根基是民众对其的信任,重于武备和粮食。孔子的意思是,政府丧失公信力,比武备不修、饥荒横行还要可怕。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中,最为强调的就是“信”。不仅是政府要对百姓树立公信力,连长者对年轻人,士大夫对庶民,最重要的也是诚信。所以才有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因为君无戏言是政府公信力最形象的诠释;也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儿子的故事,因为圣贤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连幼儿都要欺骗,怎能取信于他人?不幸的是,今日大陆的官员、学者恰恰正是如此。

–转自作者博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十年砍柴:秋瑾着和服 依然爱中华
十年砍柴:黑牢指定死因“暴病而亡”
十年砍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王帅
十年砍柴:吴保全案的根本原因是“无保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