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林放問禮之本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林放(1)問禮之本(2)。子曰:「大哉(3)問!禮,與其奢(4)也,寧儉(5)。喪與其易(6)也,寧戚(7)。」(論語·八佾第三)

【章旨】
本章是孔子闡明禮法的重要。

【註釋】
(1) 林放:春秋魯人,孔子學生
(2) 本:意為根本
(3) 大哉:讚美詞
(4) 奢:是奢侈
(5) 儉:是減省
(6) 易: 喪禮的禮節、儀式
(7) 戚:哀

【語譯】
林放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說:「你問的好極了!依禮而言,與其過於奢侈浪費,寧可節儉樸素。辦理喪葬大事,與其過於注重形式與外表的繁文縟節,寧可內心哀戚。」

【延伸思考】
1.請想一想有哪些同學的行為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2.請思考看看自己有哪方面的行為是不合乎禮法的?
3.我應該怎樣做的更好?

* * *
【說故事時間】

北魏的時候有個長孫慶明,皇帝賜給他一個名字叫做儉。儉從小為人端正,有著高尚的操守,即使在自己家中,每天也都非常莊重,因此文帝非常敬重他。

當時,荊襄剛收服歸降,文帝命長孫儉前去統領。長孫儉擔任統領十二州的都督後,因為荊襄是當時的蠻荒地方,晚輩從不侍奉長輩,長孫儉覺得應改掉此陋習,於是教導他們孝悌的道理,當地民風得以轉為善良。

後來長孫儉當上尚書官。有一次,皇帝與大臣閒談時,皇帝對大臣們說:「這位長孫尚書,為人端莊而肅穆,守禮莊重,各位賢卿應效仿他的品德,守禮才得以固民之本。」

這故事告訴我們守禮端重的人,對身邊的人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當我們見到他必然會肅然起敬。所以我們想得到別人的敬重,首先要先端莊自己的行為,所謂自重而人重便是此理。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鄭玄(1)欲注《春秋傳》(2),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3)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4);聽君向言(5),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6)。(《世說新語》·文學第四)
  • 霍諝,東漢人,從小就顯露不凡的才氣,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嚴厲的審問拷打。
  • 在晉朝時,江南有一位博學多才且擅於雄辯的名士,名叫夏統。有一次,他到京師辦事,當時有個太尉賈充,早已聽說夏統是很有學問的人,不僅很賞識他,還想要籠絡夏統,藉以壯大自己的勢力,於是就親自去拜訪夏統。
  •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1),膚受之愬(2),不行(3)焉,可謂明(4)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5)也已矣。」 (《論語·顏淵第十二》)
  • 王戎七歲時,曾經有一次與一群小孩在一起玩遊戲,看到路邊的李樹果實纍纍,壓彎了樹枝。那群小孩爭相跑去摘,只有王戎站著不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李樹長在道路旁還能有這麼多的果實,可見這李子一定是苦的。」採來一嘗,果真如此。
  • 本文描寫信陵君不顧個人安危,不謀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竊符救趙」的歷史大業。如果「竊符救趙」這一出大戲,為人們所稱頌的話;那麼,門役侯嬴則是這齣戲的幕後導演。他洞察、分析局勢的能力更令人欽佩。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良策,信陵君可能也無法完成救趙的任務。
  • 淳於髡是齊國人。見識廣博,又善於記憶,學術上不專主一家之言。從他勸說君王的言談中看,他似乎仰慕晏嬰的為人,然而實際上他擅長察言觀色,揣摩人的心意。
  • 商朝末年,紂王日益昏庸暴虐,荒廢朝政。周武王見時機成熟,便在弟弟周公旦的幫助下,於牧野一戰將商紂消滅,並建立了周朝。周武王逝世後,便由他的兒子誦繼位,就是周成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