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
秋冬季節到來,正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危險時期,日夜溫差懸殊容易引起急性發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任周湘台提醒民眾,心血管疾病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尤其在秋冬季節轉換的時候,屬高危險群病患應提早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最好是定期做健康檢查,可及早發現心臟血管的問題。
據調查報告,約7對夫妻就有一對曾有不孕症問題,而在未經孕產前檢查的新生嬰兒中約有1∕50患主要的先天性異常,1/100患單基因疾病,1/200患嚴重的染色體異常疾病。而做好婚孕前準備,可以將影響懷孕的風險因素降到最低。
近年來由於旅遊休閒觀念的提昇,國人出國旅遊的風氣相當盛行,根據研究,一般旅遊中最容易出現健康上的問題的人,以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孕婦及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為主,在此建議所有即將出國旅遊的人,特別是第一次出國及上面提到的那些容易出現健康問題的人,最好能在出國前找醫師作個行前的醫療諮詢,也可以順便作一些健康檢查。
隨著報章雜誌大幅報導一些疾病相關問題,近年來國人對健康越來越有概念,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的民眾愈趨增加,而胃鏡與大腸鏡是健康檢查的重點項目,但是卻也是民眾最害怕的健康檢查項目之一。
一項「婦女健康」問卷調查指出,20歲以上婦女,只有1/4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定期子宮頸抹片者不到一半,由於部分婦女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師提醒婦女不要等到懷孕了,才以產前檢查做為生平第一次的健檢。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職業醫學科醫師表示,癌症的職業病認定相當困難,因為癌症的成因複雜,要先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加上國內勞工處於弱勢,一旦罹癌,未必拿得到暴露物質、暴露量等相關資料。
台灣人健康意識抬頭 ,健檢醫療業者觀察到,現在三十歲上下的少壯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的意願不輸給四十歲以上的前輩,至於他們的前輩,則多移轉至專攻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高階健檢。項目的一萬一千四百多人中,最多的年齡層在三十四到四十歲,佔了三成五,其次是二十一到三十 歲,佔了二成六。
最近五年,台灣有四十八位新生兒被篩檢出罹患十四種罕見疾病;若非二代新生兒篩檢搭配傳統篩檢,這些孩子可能沒有機會健康長大。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二代新生兒篩檢應全面進行,寶寶出生二到五天是最佳時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灣台北醫學大學在北市信義、松山區調查指出,百分之七的受訪者失眠。學者、醫師認為,慢性失眠者不應到處逛醫院,應該檢查並建立正確睡眠習慣,運用認知行為療法、生物回饋協助的放鬆療法,夜貓子也可以擺脫安眠藥。
你知道眼睛也要定期健康檢查嗎?十月為全民護眼月,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今天指出,定期健康檢查是護眼首要方法,正確用眼、眼球轉動、多看綠色、充足睡眠、均衡營養都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方法。
一項統計結果顯示,透過心臟專科醫師的判讀,3D立體動態電子束掃描儀(EBT)可以取代心導管,吸引許多人自掏腰包做檢查,其中不少是毫無症狀卻可能猝死的企業家,因為親眼看到心血鈣化,嚇到戒菸或改吃健康餐。
共有約 191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今年夏播期間,豫魯皖等多省遭遇高溫乾旱,土地乾裂,河水乾涸,甚至深井抽乾、地下水枯死。水利專家王維洛認為,人類應該遵崇自然,否則極端天氣頻繁,漸漸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