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玲
狗儿给人的印象就是“忠”与“报恩”。人狗之间美好互动的众多故事,就这样点点滴滴滋养着善良文明的渊远流长。
民间传说,天帝要十二生肖动物们带着稻谷下凡给人类,因为得经过大海,但唯有狗儿愿意担此重任,因此它在谷堆中翻滚着,让自己的身体沾黏着满满的稻谷,准备好带到人间。但是波滔汹涌的大海让狗儿身上的稻谷纷纷落入水中,但让那些稻谷牢牢的附着在尾巴上。
人想要改变命运就得修炼,就像猪八戒跟着三藏伴着悟空、悟净去西天取经,也是盼着在这过程中能够修掉许多人的执著,最后得到果位,进入更高的生命境界。所以,悟能被取了八戒的别名,应该是意在提醒他在修炼的路上时刻别忘了自己该修去的人心与行为。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面,猪八戒就是个很典型的人物,他的角色诠释了非常多阻碍人性提升的惰性与贪念。曾经听了真仙一席话修行到上界的天篷元帅,却被旧日凡世色心弄得酒醉意昏沉,被贬下凡,成了长嘴大耳朵、脑后一溜鬃毛,皮粗吓人的猪模样。
要说到猪,凡是对中国文化稍有接触的人几乎都会联想到《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原来在天庭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酒醉糊涂调戏嫦娥被贬到人间投胎,可不巧的投了个猪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晋朝葛洪的《神仙传‧皇初平》篇记载着皇初起寻找失散四十余年的弟弟初平的故事:“皇初平者,但谿人也。年十五而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忽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
孔子讲究心性的修养处处可见,《八佾》中多处提到人的用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对于没有仁德之心的人,他们就算表面行礼作乐也根本起不到“执政以德”为百姓谋福利的成效。后来林放又问礼之本,孔子回答他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讲究的还是用不用心。
晋朝葛洪的《神仙传‧皇初平》篇记载着皇初起寻找失散四十余年的弟弟初平的故事:皇初平者,但谿人也。年十五而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忽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
《桑林》与《经首》皆为圣人之乐。《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因此,光明高德的礼乐可通天贯地,归顺万物伦理,而生生不息,百姓以自然为道,谦冲祥和,乃圣人治世的新荣。
《庄子 内篇 养生主》用了三百余字描述庖丁解牛的神乎其技,这个故事至今流传,庄子提点的诸多智慧非常值得现代人在忙忙碌碌又汲汲营营的世界中,细细思量与对照。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版本间的细节虽有出入,但都有着“善恶有报”的价值观。 牛郎已孤苦无依,又遭兄嫂欺压,幸遇老牛相助,不但与天上织女成了婚还养育了一对儿女。
《论语‧颜渊》篇里说:“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好一个驷不及舌,再快的飞马奔腾也不过是一场尘埃落尽,但一句伤人的话却可能烙印心中数十年而不去。因此,自古圣贤之道“修口”是必备的功课。
晋国的将领荀偃虽然因为军队之间各怀己见,没有齐心而无法取得胜利,却留下了这句后世广泛使用的语汇。他对军士下令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他要兵士们看着他的马头来决定隔天抗秦的行动方向。此后,“马首是瞻”就被用来比喻听从指挥或追随的意思。
“窦娥冤”虽然说是创作的剧本,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的无中生有。春秋时有个传说,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或许是为其最早的雏形;“庶女叫天,雷电下击,(齐)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坏人之所以坏,就是会不择手段的为了达到一己之利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
“六月飞雪有奇冤,迷中世人看不透,还以人心误天机,天示异象警深渊。”被赞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关汉卿以其《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杂剧广为人知。《录鬼簿》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但家世祖辈行医的渊源却无法满足他丰富多样的才华,更不能灭息他居于强权暴力统治下的正义之火,因此留下了一出出动人心弦的杂戏传世。
先前发生八仙乐园玉米粉的尘爆事件震惊了台湾社会。在喧嚣的音乐声中引发了突如其来的爆火,上千名参加活动的民众顿时身陷火海。
《汉书·郦食其传》上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方寸之口除了说话、歌咏就是进食。依孔子之语能使天下人祥和相处,若遵其饮食之道也定能品自然之醍醐甘味。说到“甘”则点出了正道饮食的灵魂。
自古世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张嘴的方寸之地,可以吐出莲花以清净芬芳,也能口出毒箭而祸国殃民。因此,为人师长者当要谨慎教导,也需日日警惕自己的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力行因材施教的孔子就是父母能学习的对象。善用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论,使自己的教养达到良好而深远的影响,也是当今父母的必修课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跟人心归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管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传说,都能起到净化人心,提高道德的作用。这些智慧的文化财产实在是师长传承给下一代赖以安身处世最好的参照。
好鼻师贪吃懒做的安逸心让他竟然敢假借神明之名行欺骗之实,一次再一次的骗人成功也收到不少的谢礼。失而复得的街坊邻居不但心甘情愿的奉上谢礼,也将好鼻师的名声传播了出去。这么一来更壮大了好鼻师的贪心,于是他越偷越大也越来越赚钱,名声也越来越远播,最后竟然传到皇宫里去了。
俗话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恶浊世道中如何培养孩子能择善坚持,最后养成“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特质,才是父母之道。同质相吸,共振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强实的能量场,换句话说就是养成了行为的固定模式,即习惯也。
人的耳朵若不听天意,而只能听见人心思念的物欲享受,当然无法体悟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境界。又如何能说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李白有常人无可比拟的天分,因而有谪仙的称号,那么以其求道的心志与智慧,李白如何看待忠臣的行为呢?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里写得很清楚:“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那么,肉眼所见都不一定为真的情况下,耳朵如果能接收的讯息多于肉眼的话,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收进来的讯息对事情的判断是原音的帮助还是杂讯的干扰呢?
说到眼睛,就会令人想到生活中常用的成语“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境界不论展现在哪个领域都是很教人神往的。
古语有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若能在孩子的心中立下正确的观念,才能让他们日后的行为有所准则而成就出健康堂正的下一代。
将汉字开创出来的仓颉就有神奇的三对眼睛(一说是两对),所以能将不同空间的真相运用文字传达给人,那么要透过汉字来看懂另外空间的真相,就不能只用肉眼看世间的唯物思维与方式了。中国人为子孙取姓名,总要找个高德之士,合了生辰八字取了个好名字,总要谢天又谢地还要谢祖先。所以真要了解汉字的内涵来走好人生的道路,承认灵魂与神的世界实在是一个必备的思想基础。
上回说到了八戒身着黑衣懒躺地上,三藏和悟净在舞台的另一侧与八戒遥遥对比的打坐着。舞台后面的天幕景象配着阴风飒起的交响乐音,任谁看了都知道他们师徒正来到了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的荒瘴之地。
随从三藏身旁的猪八戒从舞台一走出来不到数步就撑着阔腰、挺着肥肚,赖着师父,表示又热又累,明摆着就是走不动了。捱不过八戒的苦求,三藏答应他就地休息, 孙悟空则为大家寻找食物饮水往远处飞奔而去。只见那八戒一高兴,就原位不动的躺在地上,翘起二郎腿来准备呼呼大睡。
共有约 19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