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预测新世纪网络革命

标签:

【大纪元1月6日讯】 20世纪中叶兴起的信息革命为网络革命的开始扫清了障碍。这将是一场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暴风骤雨。人类第一次面对着这样的可能性,即时间与空间不再是交流与沟通的障碍. Internet的蔓延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无限联通。

  21世纪网络的“四化”

数百年前的万里长城还有将军远镇、戍卒逡巡,而在今天,这道坚固屏障的象征意义却已完全取代了其实际功用,原因不言而喻———互联网趋势发展的终极便是“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以及“服务个性化”。21世纪的企业将更专注于发展核心部分的产业,而非核心部分的边缘产业则可能被外包出去,成为其它公司的盈利核心———看上去那些小、专、深的公司的发展前景仿佛要比传统的大、广、浅的巨无霸企业更明朗一些。

  依旧有效的四律

著名的“摩尔定律”和“贝尔定律”互相补充,前者断定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倍,而后者则认为如果保持计算能力不变,微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每18个月减小一倍,这就意味着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的速度会越变越快,而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则会越来越便宜———现在看来,多年以前的预言目前至少同样适用于内存空间、硬盘空间、图形卡和LCD的发展速度,我认为在量子计算、DNA计算方式普及以前,这两条定律将依然有效且有用。

同样有效的还有“吉尔德定律”和“麦特卡尔夫定律”。乔治‧吉尔德曾预测,未来25年里,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比CPU的增长速度快得多。微软公司最近的一次实验证明,在300公里的范围内无线传输1GB的信息仅需1秒钟,这是我们计算机里Modem传输能力的1万倍!这一事实表明带宽的增加早已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障碍,而只取决于用户的需求———需求日渐强烈,带宽也会相应增加,而上网的费用自然也会下降。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因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网络的包围中而逐渐忘却“上网”之类的字眼。互联网的成长速度将空前快捷,这便充分证明了网络经济的潜在价值。

  新一代多媒体技术

新一代多媒体技术将大幅提升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日渐成型的多媒体新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创建更加生动逼真的2D与3D场景;具有个性化、结构化智能及可搜索性;互动的和动态的;依托于网络环境———这种技术凝聚了网络通信、计算机和娱乐三个传统行业的优势,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线通信、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使用户得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设备来获取以往大概只能在梦中体验的乐趣。

  语音识别技术带来的革命

网络时代用户需要更自然、更简单、更方便的以语音为中心点的人机界面,未来5年里,真正实用的语音识别和音字转换技术将首次走出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的电器设备中。摩尔定律所预言的硬件产品奇迹般的更新速度使计算机处理复杂运算的能力突飞猛进,也使体积庞大的语料库有机会栖身于普通用户的硬盘或其它存储介质上;技术方面,新的韵律结构分析和语音统计算法日趋成熟;市场需求方面,简化PDA、移动电话和其它信息家电原本繁琐的操作步骤的最佳途径便是通过语音技术。

  “人工智能”变为“智能人工”

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仍停留在让机器模仿人的阶段,但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类似的研究相信人脑的思维活动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和规则设置来定义,但人对于自我意识的机制尚且缺乏深彻的了解,更别说把这套机制照搬到机器中来的奢望;“智能人工”试图从反方向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研究者把那些最简单的人类特定行为规则翻译为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不断把更多的行为模式传授给机器,这样机器就处在某种不断学习,记忆,适应,优化的状态下,学到的越多,机器就越“聪明”,越个性化,最终人们无法准确定义机器可能做出的回馈———归根结底,“智能”应当是目的而非手段,而“智能人工”也必将成为网络环境中的一项核心技术。

  网络经济的主要动力

互联网的架构正在改变:网络经济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这也可以看成是所有技术创新的基本目标。B2B模式大幅降低了企业营销所需的成本,也使交易双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而尽管P2P(PeertoPeer)只是刚刚崛起的一种新技术,但它的出现正在深刻的影响今后互联网的架构:制定游戏规则的服务商由幕前隐向幕后,把游戏的控制权完全交给普通用户,这样网民与网民之间实现了真正直接、简单、自由的沟通。

互联网的架构由集中到分散,分散到集中,最终形成了现今这种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局面,这便是Internet的发展历程。

  数字产品的市场走向

智能家电和家庭网络将从亚洲开始,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将首先从美国走向主流:形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并不复杂,亚洲人对于新家电的接受能力很高,像PDA、MD、DVD等时尚数字产品都能在亚洲打开市场,而在美国则销路不畅;其次,尽管相对来说,美国家庭的居住环境较好,并且计算机的普及率也相应较高,但对于居住环境普遍较拥挤、而收入也相对偏低的亚洲家庭来说,如何合理地安排家电产品在狭小空间内的布局、如何以低廉的成本享受信息革命的先进成果才是最紧要的事,仍是需求决定着消费;而HDTV则不然,中国在数字信号发射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美国已开始在这方面有所行动,5年内,美国本土将有90%以上的电视台具备发送DTV的能力,而HDTV的普及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娱乐方式。

  PC与NC前途各异

在经历了一段饱和,PC将在两年内重新崛起。NC的理想永无实现之日。乍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我们有一些事实作为依据———首先,全球范围内PC的家庭拥有率不过是1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更是低到了5%以下,也就是说市场离完全饱和状态还很远;其次,尽管智能家电正飞速发展,但从计算能力、显示功能、存储和处理数据功能等方面还是无法与PC同日而语;PC仍然是最佳上网方式。P2P的崛起,HomeNetwork的逐渐形成,应计算重归客户端的需求,PC将成为家庭网络中心的服务器。

PC的重新崛起,价格的不断降低,Internet多元化将使Network Computers(NC)的理想概念永无实现之日。

网络本身不是泡沫,网络经济更不是泡沫,只有急功近利的.com企业才可能在信息革命的暴风骤雨中破裂以至消逝———前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事物并不都是完美的,也决不会有人因为这种“不完美”而全盘否定其价值。不少人相信花旗∕旅行家集团首席执行官威尔的预言:80%的网络公司将在5年内消失———但这5年内,又有多少家善于总结教训和借鉴经验的企业将崛起互联海域,威尔并没有说。让我们设想不久的将来,电子商务的洪流淹没国家和种族的界限,而将崭新的生活高高托起;让我们设想一个没有围墙也没有危险的交易环境;让我们设想未来的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智能家电、无线通信以及PC市场……现时的缺憾必定会在不间断的发展中逐渐完善,但对于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网络革命来说,我们希望它的步伐更加快捷,也更加稳健。(泉州晚报)


    相关文章
    

  • 祝贺布什竞选胜利显示台湾的希望 (1/6/2001)    
  • 2000年底中国网民将突破2000万 (1/6/2001)    
  • 克林顿设立反情报新机构应付网络挑战 (1/5/2001)    
  • 中国大陆公用电脑互联网全面提速 (1/5/2001)    
  • 中国大陆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面提速 (1/5/2001)    
  • 天网有了新伙伴 《法网恢恢》网站终于隆重出台 (1/5/2001)    
  • 英特尔(Intel)、北电(Nortel)融资7700万美元支持Network Elements (1/4/2001)    
  • 2000年共有210家网络公司倒闭 (1/4/2001)    
  • 欧盟将加紧发展网络经济 (1/3/2001)    
  • 传网易将被购并 (1/3/2001)    
  • 从“文化操作”看“文化研究” (1/3/2001)    
  • 美总统就职典礼入场券网上有售 (1/3/2001)    
  • 凤凰卫视美洲台开播 (1/2/2001)    
  • 全球网络域名后缀大排行 (1/2/2001)    
  • 网络热潮降温 生物科技强劲 (1/2/2001)    
  • 全球风云人物新世纪网络问候 (1/2/2001)    
  • 展望2001—网络病毒将更聪明、更具杀伤力 (1/2/2001)    
  • 网络企业:到底靠什么挣钱 (1/1/2001)    
  • 频率及号码一并接收 中国联通接掌原军队CDMA网络 (1/1/2001)    
  • 2000中国互联网不相信眼泪 (1/1/2001)
  • 相关新闻
    2000中国互联网不相信眼泪
    频率及号码一并接收  中国联通接掌原军队CDMA网络
    网络企业:到底靠什么挣钱
    展望2001—网络病毒将更聪明、更具杀伤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