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成大演讲

人气 8
标签:

首位华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九日以“创作与美学”为题,在成功大学发表专题演讲。据[中华日报]报导,在成大校友、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及多年老友、成大中文系教授马森的邀请下,首位华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九日以“创作与美学”为题,在成大成功厅进行两小时的专题演讲,讲题是“创作与美学”。 与会贵宾包括教育部长曾志朗及成大校长高强等人。

虽然讲题是“创作与美学”,但高行健开宗明义就认为应修正表示,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社会均是文学外部的问题;而以文学批评及哲学概论为基础来创作,是很难写出生动、有力的作品,这也是西方文学遇到的困境,因为当上述理论凌驾创作之上时,将箝制创作,惟有两者抽离,思想才能生动。

高行健表示,当然这不是代表着文学理论没有用处,他提出另类美学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创作美学”,只是这种文学理论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一种属于创作者的个人美学,因为文学理论若不能与创作相符,那将离作家无限遥远。

对于作家的定义,高行健所下的注脚是对人事、对人类生存的观察者,不是法官、裁判,而是人类生存的见证人,要超越政治、但不要回避政治。 以[静观”、“观省”出发,才能清澈观照众生并反映于作品上。

高行健并认为创作语言的本质是唤起人民心中真正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唤起人民没有的经验。 举例说,就像是“杯子”两个字,在不同人的心中将产生不同的描述,这就是语言千变万化处。

另外,像是在小说中不同的人称,将带来不同的观感与观点,像是以“我”或“你”的人称角度写作,同一句子的意义将截然不同,这就是不同语言导向带来的结果。


    相关文章
    

  • 亚洲周刊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 (2/7/2001)    
  • 台北书展圆满结束 (2/6/2001)    
  • 陈水扁欣赏高行健坚持理念勇往直前 (2/6/2001)    
  • 陈水扁接见高行健 (2/6/2001)    
  • 高行健喜四大古典小说 (2/5/2001)    
  • 新闻周刊:概念与官方同调 港人对高行健不满 (2/5/2001)    
  • 高行健九月再访台北 (2/4/2001)    
  • 高行健自剖写作路 你我他创造三感受 (2/4/2001)    
  • 高行健欣赏自己剧作《 夜游神》对成功演出表谢意 (2/4/2001)    
  • 高行健作品在台大放异彩 (2/4/2001)    
  • 高行健著作畅销台北 4个月狂卖10万本 (2/4/2001)    
  • 高行健著作风靡台北 四个月售出十万本 (2/4/2001)    
  • 高行健谈文革经历 (2/4/2001)    
  • 高行健谈纳粹的摄影美学 感觉像毛泽东在天安门 (2/3/2001)    
  • 高行健:没有主义 一身轻松 (2/3/2001)    
  • 马英九:高行健的笔锋 什么都无所谓 令人悸动 (2/3/2001)    
  • 高行健极力摆脱中国情结 (2/3/2001)    
  • 高行健在台人气旺  首场演讲座无虚席 (2/3/2001)    
  • 马英九高行健舌战两个人的圣经 (2/3/2001)    
  • 高行健自言活在当下创作极力摆脱中国情结 (2/2/2001)
  • 相关新闻
    高行健自言活在当下创作极力摆脱中国情结
    马英九高行健舌战两个人的圣经
    高行健在台人气旺  首场演讲座无虚席
    高行健极力摆脱中国情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