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自言活在当下创作极力摆脱中国情结

中央社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月2日讯】据中央社二日发自台北专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今天在与台北市长马英九会谈时表示,他在创作时极力摆脱中国情结与中国味,回归个人内心的感受描绘。禅宗“活在当下”的意念对他影响很大,他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变成利己主义,人人对自己负责,并不是坏事,社会反而会更健康。
高行健这次是以驻市作家身份,到台北市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并在今天拜会马英九。马英九针对高行健的创作风格提出许多问题,与高行健深入交换意见。
  许多人都认为来自极权世界的作者,一旦离开了育养他长成的极权环境,就如同鱼离了水,很难再有佳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便是一例。但高行健反而在离开大陆后,创作不断。
对此,高行健淡淡地说,这或许是因为索忍尼辛有很重的俄国情结,但他自己在写作时,却极力摆脱中国情结与中国味;索忍尼辛想救俄国,但“我压根救不了谁,能救自己就不错了”;所以他只活在当下、只写个人,甚至刻意把小说中的人物和客观环境模糊处理,就是希望让小说深入到人的内心感受。
高行健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变成利己主义,倒也不坏,只要每个个人的人格实在、有责任心,人人对自己负责,社会就会更健康;回归个人利益的政治,也会是好的政治。
读完三分之二本“一个人的圣经”,和一部分“灵山”的马英九认为,高行健作品中的“犬儒主义”色彩漫天盖地,随处可见,好像“一切都无所谓”,反而呈现出更深层的悲哀。
听到这样的评析,高行健笑着说,要扮英雄就得出洋相,倒不如先承认自己很平凡;硬要扮演正义的化身,只会把自己搞得很狼狈,回到平民、平易的身份,站在与读者平等的地位上来处理小说人物,所有的嘻笑怒骂都会变得很平常,语调也会很自然,不会装腔作势。
高行健说,好的作家不需要煽动,不需要装腔作势,平实的叙述反而会有更强的力量。
马英九进一步指出,高行健的作品“欲多于情”,坦白到了让人脸红心跳的地步,但似乎刻意回避感情层面,好像告诉读者“感情不过就是这么回事”。高行健则表示,谈爱情不能否认欲望的存在,承认人是一种动物,对爱情的许多迷惑就能看清些。面对爱情若能清醒些,面对一切事物都会清醒得多。
  高行健强调,爱与欲不是语言问题,也不是哲学问题;欲望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根本说不清,但爱情的语言却很容易出口,其间的矛盾不如回避一下。他的创作是希望“藉语言摆脱语言”,让人们感受自己的存在。
戏称自己“想自由想疯了”、“什么都不守规矩”的高行健坚持,“文学还值得搞,就是因为文学有透明度”,文学面前没有禁忌,可以让人真实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自己。


    相关文章
    

  • 高行健与自由中国的一体 (2/2/2001)    
  • 高行健到台湾感觉宾至如归 (2/2/2001)    
  • 高行健访马英九 有段爱与欲对话 (2/2/2001)    
  • 台北国际书展 高行健压轴 (2/2/2001)    
  • 张楚勇:让文学归文学还须政治 (2/2/2001)    
  • 台北国际书展 高行健旋风即起 (2/2/2001)    
  • 台北文化局今作东 高行健与文化界聚餐 (2/2/2001)    
  • 马英九龙应台欢宴高行健文化界老友畅谈叙旧 (2/2/2001)    
  • 高行健与台北市长惺惺相惜畅谈文学 (2/2/2001)    
  • 明日报社论:高行健与法轮功的启示 (2/2/2001)    
  • 高行健在台湾倍受欢迎 (2/1/2001)    
  • 华人音乐明星李云迪即将造访台湾 (2/1/2001)    
  • 高行健抵达台湾访问受欢迎 将拜会陈水扁 (2/1/2001)    
  • 高行健: “生命是一连串的奇迹” (2/1/2001)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抵台 (2/1/2001)    
  • 高行健追寻深入内心世界真正自由的漫长之路 (2/1/2001)    
  • 中央社: 高行健认为中国作协不友善声明不值得谈 (2/1/2001)    
  • 高行健心路历程: 流浪得灵感写巨著《灵山》 (2/1/2001)    
  • 董建华冷对高行健 港议会要求解释原因 (1/31/2001)    
  • 高行健香江行言犹未尽 (1/31/2001)
  • 相关新闻
    高行健香江行言犹未尽
    董建华冷对高行健 港议会要求解释原因
    高行健心路历程: 流浪得灵感写巨著《灵山》
    中央社: 高行健认为中国作协不友善声明不值得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