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随想——一个非环保者关于中国环保的思考

何中文

人气 3
标签:

一、环保就像“救火队”

在新疆,我就一直觉得,我们绿色营像一支“救火队”。救火队的意思:第一,当然是指众所周知的fireman;第二个意思,对于我来说,来源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德国精锐党卫军的称呼。…我们往往用“救火队”去形容那些在不断恶化的大趋势下,不得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孤独地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们,没有因为该词源于纳粹而显贬义。我很难讲绿色营的初衷是什么,但是一个感性的认识好像就是,中国,尤其是新疆的环境破坏,就好像是二战末期的德国防线,处处告急,而且,无论是当地人民,还是保护区,还是天西局,还是去林业厅,甚至中央,都对这种情况要么熟视无睹,或是无力回天;只剩下我们这些无权又无钱的外来人,在马不停蹄的奔波,在呼吁,而且似乎没有什么好效果。
……

而纵观整个中国的环保事业,我个人觉得似乎还是逃不脱“救火队”的命运。回想一下,不正是吗?藏羚羊问题、保护滇金丝猴、长江中上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北方风沙、乱砍滥伐、环境污染……面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是能够在社会广泛支持下很顺利、很省力地被解决的?有哪些不是我们这些搞环保的人,逆社会的“利益潮流”而动,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去艰苦呼吁和解决的?

我想做过环保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的共同感觉,那就是:我们孤立无援,我们无力回天,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一些改观,我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力量和支持却往往得不到,我们做环保的在这个利益社会中很孤独,甚至整个社会同我们是对立的,是不是这样?
……

一旦哪里出了环保问题,我们会如同使命召唤那样奔赴需要我们的地方。无论是96年的滇金丝猴,97年的藏东原始森林,98年的保护湿地,99年的哈纳斯湖,包括99年声势浩大的“保护藏羚羊”活动,还有大家在各地自己组织的消灭一次性筷子、回收废电池……哪一次,不是像“救火队”一样冲在最需要环保人士的地方?
……

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当我们为某一个具体的环保问题疲于奔命,还没有结果时,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还有许多以前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等待着,真像是“火警不断”。所以我说我们像孤独的“救火队”。

但是,就像党卫军无法阻止第三帝国的灭亡一样,我们绿色的“救火队”又能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多大的贡献?仅就这一次新疆之行,去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果个个都有问题,中国有一千多个国家及自然保护区,还有大量地位较低的地方自然保护区,我相信它们的处境绝对不会比雪另云杉,比天鹅湖好到哪里去。现阶段的中国环保状况,悲观一点讲,就是四面楚歌。可“绿色营”一年顶多举办两届,“焦点访谈”也不可能天天谈论环保,你能做到及时出现在每一个“火场”吗?你能保证曝过光的自然保护区能从此太平下去吗?你颁布!

单凭着绿色营,凭着焦点访谈这样的临时性,应急性的“救火队”,根本无法在横流的物欲中做点什么。寡不敌众是“救火队”的必然下场。我们顶多只能每年去一、两个地方尽杯水车薪之力,在表面上解决一点问题,然后自我安慰一下“看!今年由于我们的努力,我们保住了什么什么……”而对于我们离开这里之后会不会重蹈覆辙,还有中国成千上万的其他保护区,我们只能隔岸观火,实在是有点意思一下,自欺其人,掩耳盗铃,鸵鸟政策的味道。

但是,我们所谓之而奋斗的环保事业真的如此的前途渺茫?我们真的要成为一个个孤独的奋斗者?如果单从当前的社会现状,国内的环境状况看,似乎是如此的令人悲观与失望,但是,我当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时,结果似乎乐观了许多,我希望通过下面的文字讲我的这个想法同大家分享。

二、必经的污染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是先污染后治理,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重蹈覆辙”。

这是我们国家在对待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之一,所有的热爱自然的人们肯定也希望这句话能够成为现实,能够看到一个经济飞速发展、而又能注重环境保护的中国发展之路。
……

但事实是往往是事与愿违。不用我在这里多举例子,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和恶化,没有达到人们当初的美好设想,甚至某些方面比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作地更不尽如人意。

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工农业生产类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劳动密集型、高消耗低效率型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工业生产中污染严重,而且对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极度缺乏。

而且,受当前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环保意识也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不能合理和自发地解决出现在社会上的环保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上对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问题处理上的一些冲突和误导。

综合以上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对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污染,还治理”抱太大的期望。或者我个人以为,一个经济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减小损失。

如果有人说,能不能边发展边治理,能不能讲发展经济的资金拿出一部分来投入环保?我想这是一件“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事情。要知道,勒紧裤腰带进行经济腾飞的国家,他们的资金和资源都是想尽办法筹集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就像一个刚刚获得希望工程捐款的农村孩子,在她攥着那几张可怜的钞票买学习必需的电池时,是买5角钱一个的“不环保”的“东方星”呢?还是买“绿色环保”的但是2块钱一个的“双鹿”呢?

这是似乎是一个悲观的说法——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的环境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换一个看法,这句话又预示着更大的希望——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的环境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而未来对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也是必然的。

现今的那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不都“摇身一变”成为各国环保的“榜样”吗?甚至为了防止风沙殃及本国,不惜到别国来植树造林。毕竟,一个国家的环境状况和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时机成熟时,不可不查。

前不久刚刚在新闻上看到,深圳市区目前的绿化面积达到了40%,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如果深圳没有经济实力为后盾,他做得到吗?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他在有钱之后能不这么做吗?毕竟,环境保护是个必须有大量投入的事业。

环境问题肯定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这需要几个前提: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再尖锐;国民经济体系趋于合理,工农业发展到了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高技术附加值的阶段,整个经济体系向着金融经济、信息经济、技术经济的方向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政府有能力为环境保护投入更多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社会精神文明、科教文事业的发展,使国民整体素质、环保意识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具规模,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已经能够很好地明确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环境部门的机构设置、责权划分更趋于合理,民间环保机构和地方环保部门以及中央环保机构能够相互合作,各尽其职。

我相信这一天会来到,就像我相信中国的环保问题能得到根治一样。那么,也许有人会说我的观点是不是在现阶段不要环境,而全部为经济发展服务?当然不是,而且,我还在思考,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开展我们的环保活动。

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环保活动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不是冲突;更多的利用利益驱动、法律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道德力量;要统一战线,而不是对立;让我们再归结到发展问题上来吧!

在解决环保问题时,我建议大家不要单纯为了环保,将环保和发展对立起来;应该在二者之间寻求共同点,避免冲突点,争取双赢。毕竟,生存和发展是主潮流,逆潮而动只能碰壁。大禹治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单纯的堵截,没有好下场,只能因势利导。就像新疆的一些问题。

植被减少导致土地沙化,这时,不能简,你不让他砍这里的树,他会到其他地方去砍,他会说他砍的是死树,他会偷偷地砍。他是在为生存而战,堵截没有好结果。那么你能不能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意见,听一听农业专家、林业专家、治沙专家的意见,狠下心来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开垦胡杨林?可以,但是必须按照科学办事,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在作物结构、种植方式、灌溉方式、植被恢复等各方面寻求合适的路子,做到发展和环保的统一?

不少新疆的农业专家就指出,认真考察地下水位,结合微灌滴灌等方式,能保证在很长时间内不造成土地盐碱化;采取棉花、豆科植物等作物的轮作河有计划的土地积肥,能确保土地的肥力的维持,多年来新疆当地人民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种植甘草等经济价值高,沙漠生存能力强的作物,能做到防沙河创收两不误;合理进行农田的田间防护林以及绿洲防护林建设,能起到近乎和原始胡杨林同等的防沙效果。

这样做,也许不能100%达到原始的植被防沙效果,但是由此产生的综合效益巨大,不仅单的禁止当地居民砍树开荒。因为人总要谋生啊当地人民的生计得到解决,政府财政解决,绿化面积也保住了,至少也有了较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吧。总比单纯的“禁、封、截、堵”,最终矛盾激化的效果要好。

回头想一想,有时候我们说“前人砍树,后人遭殃”。但是,如果是在南疆一些地方,我可以狠下心来一棵树都不让砍,但是人没法谋生,只能背井离乡,哪里来的“后人”呢?我们不愿看到“人吃树”,但是肯定不会让“树吃人”。

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难度非常大,甚至有的时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在当前我们的国情下,这应该是我们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应当顺潮而动。只发展不环保,是一场灾难,同样,只环保不发展也行不通。毕竟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穷国,我们有十多亿的人需要生活得更好。
……

三、利益强于道德

这种观点也许会让许多环保人士觉得很低俗,很失望。用那些利益的,物质的,权力的,法规的东西去和破坏环保的势力作斗争,一方面,我们好像和那些动不动就谈利益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另一方面,也有损我们环保事业高尚,淡泊名利的形象。

但是,这时一个讲究利益,注重力量的,客观的物质世界,所谓道德、良知的东西能不能同那些实打实地力量相抗衡,我想大家冷静想一下都明白。

中国人民的善良,人性、良知并不能阻止近代外国侵略者的铁蹄,最终把拯救我们民族的还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武装暴力斗争;徐老师他们在台湾的静坐、示威,并没有能够阻止台湾生态的被破坏,自己也逃不了被警察抬进警察局地下场;而最终保住萤火虫生存地的,还是依靠立法委员们手中的权利;面对既得的利益,人们的发自内心的呼吁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不冷静,不客观,纯感性的,“妇人之仁”的无聊举动,完全可以被置之不理。

更何况,尽管他是错的,但是作为权利、金钱、力量的拥有者,只要他觉得自己是对的,你一个无权无钱的民间社团凭什么阻止他?你没有力量。

相反,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事业,努力争取到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力量,用利害冲突,而不是纯粹的仁义道德去说服被人。

以下是几个很有趣的例子:

1、金子与环境

前些年小秦岭金矿问题全国皆知。多如 牛的私人小金矿遍布小秦岭的沟沟壑壑。这些非法简陋的小作坊,乱采滥挖,破坏大量的山体、植被、河流,采用极其原始的“水银萃取”法,是的大量剧毒汞未经任何处理就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中央及地方媒体多次曝光,但是迫于利益的驱动,和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一直没有得以解决。环境专家们痛心疾首。但是98年年底,此事突然迎刃而解,中央突然以惊人的决心和力度将小秦岭的非法小金矿清除干净。

为什么以前一直向上反映,却没有动作,偏偏此次奏效?这里的技巧很简单。当事人在向中央反映此问题时,不再强调对环境的破坏,而是强调小秦岭地区的非法小金矿的非法开采活动造成了国有黄金资源的大量流失;同时私人小金矿“采富弃贫”,和乱挖矿井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国有金矿的正常生产,造成大量的经济和物质损失。这还了得,山上的树少了,地下的水不能喝了,犯罪率上去了等等,虽然是问题,但是好像不太重要。但是国家的金子没了,这可是直接的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这种事情再不管能行吗?正赶上夏季的一次山洪暴发,由于私人小金矿的乱挖矿道,造成汹涌的洪水冲入国营金矿的矿道,从而引发重大事故,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趁势一举解决摆平此事。

同样一件事情,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利害冲突,利用了决策者最关心的切入点,于是一切迎刃而解。

2、大洪水与经济利益

同样是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的一场洪水领全国为之震撼。事过不久,新的《森林法》出台,提出25度坡地以上全部退耕还林,林业系统全面放下油锯停止砍伐,改为植树造林,长江中上游大规模植树造林……

可以说,是98年的大洪水催生了新的《森林法》,是高达数千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使中央如此坚决地做出以上决定。其实,环保人士们一直都在呼吁植树造林、水土流失的问题,但是,在眼前的经济利益面前,在专家们的“耸人听闻”的预言没有变成事实以前,人们很难相信上游的森林和自己下游的家园、工厂、农田又什么直接的关系。毕竟,人们总是希望那些都是“预言”,而且眼前的经济利益太诱人了。

而大自然此时此刻无声无息地给所有的人上了一课,这场恶作剧似的一击是如此的沉重和致命。于是,午许多说,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平头百姓,还是商海骄子们都空前统一地支持这项迟到的正确举措。

战胜人们唯利是图的思想,战胜人们其实很渺小的眼前经济利益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更巨大经济损失。

3、节约用水和水费涨价

“节约用水”的口号提倡了好多好多年,无论是麦当劳的洗手间,还是我们的破宿舍的水房里,都可以看见这样的标语。但是,口号天天提,人们还是“慷慨如故”,而且近年来不断恶化,今年夏天的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面积缺水,不再一次向人们发出了警告?近年来多了一句不错的口号:“如果不节约用水,那么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但是中国人更坚信,先不考虑子孙们,至少自己肯定不会看到最后一滴眼泪,不见棺材不掉泪!于是,我行我素。而我们往往赞叹国外的人如何节约用水,并且重视纳闷,为什么同样的口号,在国外行得通,在中国不起效?

其实很简单,单纯靠口号,靠道德实行不通的。国外也不是只靠口号。我们应该先看一看别人的水费是多少。2000年上半年,政府的一份资料表明,在世界其他国家,居民自来水费,远远超过中国。以日本为例,一吨自来水折合人民币10到20元。而在中国,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实际成本价,至少是每吨自来水3元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卖到居民手中时却是每吨水03至0.5元不等。是否很惊奇?

其实,只要把中国自来水的价格调上去,每吨水真正算上自来水厂的生产成本,和其他的费用,绝对不会低于5元每吨。到那时,不用什么口号,节水必定是居民们的自发行为。在人们精神问文明水平不高,重视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这样的以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绝对要比空洞的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公德、说教要好得多。同样,可以在节约电和其他环保领域推广这种做法。要知道,“花园城市”新加坡的今天,是基于举世公认的严格的法律惩罚机制上的。
……

六、我们的出路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救火队”的处境中跳出来,从一种狂热、孤独、悲观失望的状态中冷静下来;重新看一看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看清各种社会上的,国内外的形形色色的环保动向;在这个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广泛在群众中宣传,广泛在决策这种施加影响,环保活动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不是冲突;更多的利用利益驱动、法律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道德力量;要统一战线,而晦,积蓄力
量,等待时机,以一种更务实,更冷静的方式在环保方面做出一些扎扎实实事情出来。

相信,追求环保与生态,是人类社会大势所趋;是人民群众在满足了生存之忧后必然追求的事情;是国家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体现,寻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更长期稳定发展的必须条件,环保状况的改善,是必然的。

同样,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技术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法规制度的完善,环保部门与国家其他部门责权利关系的改革完善,也会为环保状况的根本改善奠定基础。中国的民间环保,乃至中国整个环保事业,道路坎坷,阻力很大,势单力薄,耗时很长,任务艰巨,环保人士的心声可以用我喜欢的二战时南太平洋战场一名将军的形容:“战未毕,心情如南方之天气一样阴霾!”

但是对于现状和前途,可以用当时另外一名军人的话形容:“伤亡——很大,敌军——很多,战果——很小,总结报告——我们将继续前不是对立;开动脑筋,讲究策略,韬光养进!”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几个小问题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1、悉尼奥运会

前一段时间,环保的人们都为这样的一则新闻所感动: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筹办奥运会之际,发生了一次网球场和青蛙的冲突,计划中即将建设的网球场和一种青蛙的栖息地产生了冲突。于是,悉尼市政府很“环保”地将网球场改往别处,保住了青蛙的栖息地。

为了自然生态而放弃网球,多么史诗般的环保典范!我想许多环保主义者都为之感动,为悉尼当局的做法感到钦佩。很遗憾,这里我要通过我的分析将大家的美好梦境击个粉碎。

悉尼当局为什么要给青蛙让步?因为他们声称此次奥运会是绿色奥运会。

为什么要生成奥运会的“绿色”主题?为的是有一个迎合世人闪光点,以便于在申奥竞争中获胜。

为什么要对举办奥运会志在必得?因为举办奥运会能够给悉尼带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巨额商业收入。

一切都明了了。自从富有商业头脑美国人首创奥运会赚钱的先例以来,长期门庭冷落的申奥活动突然热闹起来。不管这些申奥城市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因为自己是奥运发祥地,因为还没有在亚洲办过,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因为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因为想让世界了解这里,因为想为崇高的奥林匹克事业作贡献等等……大家都不要相信。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钱!不信,可以自己去查一查奥运会发展史,看看自从美国人办奥运会盈利的前后,申奥的场面冷热程度一目了然,再看看每届奥运会圣火熄灭以后,举办城市公布的经济数字和他们喜滋滋点钱的场面,我们应当清醒了。这些精明的资本家们,不合算的买卖绝对不会干!

2、商界的绿色风暴

90年代以来,中国,乃至全球刮起了一股猛烈的“绿色风暴”。绿色食品、绿色商品、无氟冰箱,绿色家居,回归大自然……铺天盖地。于是,善良的环保人士们很高兴——唯利是图的商家们终于良心发现了,终于倡导绿色生态了,好感动!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一次泼凉水。这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是一种简单的商业把戏。

作为市场中追逐财富的经济动物,企业和商家绝对不会自发的为任何于自己目前利益无关的事情投入一分钱,不管这项事业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公益。一切都必须有利可图。要么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要么能扩大企业知名度。

而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食品、家电、生活日用品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以前靠提高质量,搞好售后服务,提高科技含量,完善产品功能,以及企业内部在技术创新、管理改革、降低成本、规模生产效益等各种常规手段都已经是用尽了。企业纷纷感到黔驴技穷。面对饱和的市场,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于是,一种新的思路被提出来,那就是人为制造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炒作出一个让老百姓花钱的点子来。

而此时,经济的发展,环保的之后,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且已经为广大人民所重视;同时,温饱问题的解决,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质量,转移到自己身边的环境上来。于是,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形成了——“绿色经济”。

于是,一场商家策划,媒体炒作的风暴席卷全球:
第一步,否定老百姓长期以来的传统生活、饮食习惯,耸人听闻的“科学研究结果”比比皆是:空气污染了,湿度不够,有有害物质;自来水不能喝了,有细菌,有至结石物质;显示器有辐射,有损容颜和大脑;冰箱空调致冷剂含氟,破坏臭氧层;紫外线多了,致癌,队皮肤不好;传统食用油致癌,不能吃了;传统食物高胆固醇,高脂肪,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别人厂家的食品原料不生态,不环保,含防腐剂,含致癌物质;瓜果有农药残留……

第二步,在一片恐慌之中,树立自己产品的绿色形象,于是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绿色救世主:我的空气加湿器可以加湿;我的空调会换气;我的产品有“负离子”杀菌功能;我的纯净水干净又方便;我的过滤器能软化自来水外带杀菌;我的产品不含氟;我的产品防紫外线;我的食用油不致癌,我的食品出自生态原料,不含人工合成物质,不致癌;我的洗涤剂能去除农药残留;我的农产品无公害……

于是,人们恐慌的心灵找到了新的依托,找到了救星;同时,迎合了善良的人们想为环保做点什么的想法;同时厂家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环保形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商家们笑了。

从本质上说,这次的绿色消费热潮,和同一时期的全国人民都贫血,全国人民都缺钙,全国人民都需要减肥,全国人民都要上网……完全一样,完全是刺激消费,让老百姓掏腰包的商业行为,被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3、西方环保成功的根源

西方发达国家环保做得好,好像国人都认同,看看别人的城市绿化,看看别惹对污染工业的限制,看看别人在国际上的指手画脚,看看别人都跑到中国来种树……

最后得出,别人西方的环保做得好,尤其是西方人的环保意识强。

我不这么认为:首先,西方环保做得好的原因有待探讨:
一、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民经济法目前的结构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阶段,传统的工业已经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热点。信息产业、金融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商业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这个阶段的产业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高度知识密集、高度资金密集、高附加值。当然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减小。

二、 西方国家普遍讲本国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夕阳产业”移民国外,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这些产业的建设,而在本国严格限制这些产业的发展。将祸水引到别人家里,当然自己家里干净。

三、 本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能够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环保事业。

四、 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满足温饱、小康已经不成问题,国民的注意力已经从饮食、服装、家居、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的完善,转移到空气质量、绿化、健康、噪音、自然环境等“生活质量”方面的提高。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企业和国家能够从中获利,当然各方面处于对市场和利益的追求,当然趋之若 。

五、 自然环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出于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考虑,西方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只考虑本国利益,其法律法规往往不管本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违法行为。

六、 就像人权问题一样,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将环境问题作为干涉他国内政,为本国谋取政治、外交、经济利益的借口。这里要强调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并不是真正的环保。

从政府的角度,是为了维护本国长远的国家利益,防止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从商业的角度,环保已经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巨大市场,企业作为追逐利益的经济动物,要让它搞环保,只能是在更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而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是将本国的污染转嫁到别人的头上,他们丝毫没有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看看标榜先进和文明西方大国他们人均消耗的地球资源的数量,就不难看穿它们更为隐蔽狡猾,更为贪婪的本性。

后记:在绿色营中,我总是很沉默,轻易不发表意见。其实我心里很乱,我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将是支持发展经济的一方;但是,我在做环保,我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的环境在不断恶化。我讨厌唯利是图的环境破坏者们,我也反感考虑问题不切实际的而一味叫嚷环保的人。于是,我想置身于这样一个环保积极分子的环境中,冷静、客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和成见地去倾听,去观察,去思考,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晰,甚至能发现什么解决方法更好。

我喜欢军事,想问题注重分析,讲策略,追求最终解决问题;我是工科学生,我们学习过大量的有关企业市场运作的知识,分析问题比较物性;我有较长的社会工作经历,对官方的工作和思考模式有一些了解,讲究力量制衡,讲究责权利。这些思想都在行文中又体现。也许这些习气,以及我的观点会让许多绿色营的朋友们反感,甚至想我当初在乌鲁木齐预见的一样——很多人会从此不再理我。但是我还是敢于把自己这一万多字的砖头抛出来,算是我这个闲人在新疆玩儿了一个月补交的家庭作业吧。我敢于这样做的理由是两个“真”字:认真: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认真思考,尽我现在所能达到的思考水平、所有的社会阅历所为。

真诚:我说出了我全部的真心话。

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可以是赞同、异议、反对、建议、绝交信。我都愿意看到和认真探讨。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为了这一片蓝天、青山、绿水和生命.

(转自<>)


    相关文章
    

  • 郝龙斌强调贯彻非核家园理念 (3/10/2001)    
  • 美国大学污染问题严重 (3/9/2001)    
  • 不少官员为林俊义不平 (3/8/2001)    
  • 李远哲否认介入内阁改组 (3/8/2001)    
  • 郝龙斌了解阿玛斯号漏油处理 (3/8/2001)    
  • 港府:海陆离港税公平 (3/8/2001)    
  • 【纪元专栏】 郑义:“英勇无比”的经济学家 (3/8/2001)    
  • 英国计划加速开发可再生能源 (3/7/2001)    
  • 开辟三大税种 (3/7/2001)    
  • 林俊义今卸任 环署欢送 (3/7/2001)    
  • 新型稻壳环保餐具可消除“白色污染” (3/6/2001)    
  • 郝龙斌要让台湾“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场面感人 (3/6/2001)    
  • 郝龙斌将接任环保署署长 (3/6/2001)    
  • 张俊雄承诺郝龙斌:不会因理念不合而下台 (3/6/2001)    
  • 雀鸟天堂–香港九龙公园 (3/5/2001)    
  • 鱼体内累积多氯联苯 食鱼要小心 (3/5/2001)    
  • 大陆沙尘暴越海袭台 (3/5/2001)    
  • 环保组织指控俄原子能部长进口核废料 (3/5/2001)    
  • 台湾内阁改组拍板定案 3部会换人 (3/5/2001)
  • 相关新闻
    台湾内阁改组拍板定案 3部会换人
    环保组织指控俄原子能部长进口核废料
    雀鸟天堂--香港九龙公园
    鱼体内累积多氯联苯 食鱼要小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