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民: 科学技术取代主义纷争

吴康民 (全国人大港区代表)

人气 3
标签:

苏联解体、东欧变色,共产主义的实践重责,已落在中共身上。共产主义从理论走到实践,有没有修正完善之必要?它与资本主义能否并存共容,甚至互补不足?素以敢言见称的左派健笔吴康民,在世纪之初为文,就两种主义回望过去、展望将来,其中不乏发人深省之处。──明报编者


(二十世纪反思二之二)

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过去是中国理论界的家常便饭,改革开放以后,姓“社”(社会主义)姓“资”(资本主义)的争论,也绵延不绝,这是中国特色──不戴人家一顶资本主义帽子,便不能表示自己正确。“左”祸不绝,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内耗”。有谁会想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也有一场姓“社”姓“资”的争论呢?

二十年代美国出现一场严重经济危机,三十年代罗斯福(Roosevelt)总统上台执政,实行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新政(Newdeal)。反对派攻击罗斯福的新政渗透了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罗斯福对反对他的人说:“为什么我们非要把自己说成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呢?美国是一个大国,完全可以容纳好几种同时并存的制度。”经过罗斯福的一场深刻的经济改革,美国获得了发展的强大动力,终于成为执世界牛耳的第一经济大国。

图: 马 克 思

资本主义并未“垂死”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应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确渗入了若干社会主义因素,如高福利、失业保障、高税率的“劫富济贫”等等。而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了不少资本主义成分,如私营企业、引进外资等等。这有什么不好呢?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繁荣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总吸收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哪管它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

像北欧、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这些中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地区,福利很好,抽税很重,所以一般人都可以得到温饱,而做生意要求暴发暴利却很难。就我的实地观察所得,他们贫富悬殊的情??还没有香港和内地严重。它们的中产阶级庞大,法治健全,阶级矛盾并不如想像中的突出。

社会的演化并不说明资本主义是“垂死”的。当代资本的积累得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更新,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和平

“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等等理论就是这样来的。而且也经过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它是有成效的。在中国,如果不是整天纠缠在姓“社”姓“资”的内耗,以及某些领导人怕“右”的心理作祟,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快得多。

现在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高科技把人类推进到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中国要参加世贸,要签署国际人权公约,合作代替对抗,主义的争端可以搁在一旁。剩下来的,只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没有收敛罢了。

但是世界还是有许多火种──种族和宗教冲突、贫穷国家的人口问题,还困扰吁许多国家。像以巴争端影响了中东一大片、穷困和人口爆炸造成了印尼的暴乱、南美和非洲也不太平。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认为,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只有贫穷的普遍化。在极端贫困的情??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而只有随吁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经济,是建立经济全球化和持久和平的必经之路。

“大同世界”曙光可见

展望前程,虽然并非坦途,但“大同世界”的曙光可见。科学技术为社会增值超过武力抢掠花的代价,虽然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猜疑仍然牵引吁弓弦,但和平的呼声总盖过了战争的叫嚣。小战渐渐消亡,大战可以避免,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一个战争的世纪。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十二年前的这话说得对极了,近几年的科学技术的飞跃,更证明他的远见。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无可限量。回过头看,谁能预见这十年来电脑运用使人类进入如此快速的信息时代呢?

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摒弃旧观念,树立新思维。人家要扣你的帽子,目为异端邪说也罢,社会总要进步,历史不是事前规定好的,而是需要后人去评说。

(转自<<明报>> 3/12/2001)


    相关文章
    

  • 吴康民:二十一世纪应有的前瞻 (3/12/2001)    
  • 中国经营报: 什么是中国股市的本来面目 (2/18/2001)    
  • 数字钢琴在青岛音乐广场亮相 (1/12/2001)    
  • 横滨乒战玄机四伏 巡回赛总决赛预演世乒赛 (1/8/2001)    
  • 中华第一巨印 (1/4/2001)
  • 相关新闻
    中华第一巨印
    横滨乒战玄机四伏 巡回赛总决赛预演世乒赛
    数字钢琴在青岛音乐广场亮相
    中国经营报: 什么是中国股市的本来面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