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演给王朔钱理群他们看的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6日讯】 5月1日,在拿到黑板报网站的赠票之后,我走进了中国儿童剧场,昏昏欲睡地看完争议颇多的民谣清唱剧《鲁迅先生》。在演出结束后,编剧、编曲兼主唱张广天和在场的网友观众进行了对《鲁迅先生》的讨论。以下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讨论记录。
  
  问:今天看了这个《鲁迅先生》,在人物的开掘上,我觉得今天这个戏对鲁迅的开掘是比较脸谱化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编剧把这些都取消掉了,而是用非常单线条的“高大全”这么一个模式来塑造鲁迅?
  
  答:我在创作中,还正是想用一种“高大全”的手段,不管是单线条也好,木刻风格也好,或者是剔除血肉的办法来表述。它是一个清唱剧,选择这种形式就是想回避写他的感情生活,或者说不愿意去反映他的那种血肉的东西。从艺术形式上来说,这几年舞台上对人物的表达,就是对人物的客观叙述,而不是主观叙述,这已经成了一种风尚,成为了一种迷信,我们想要破一破这种迷信。没有人物怎么样,没有情节怎么样,就是彻底没有人物、彻底没有情节会怎么样?
  
  问:如果把《鲁迅先生》和《切· 格瓦拉》相比,后者也是没有情节、也是没有人物,但是《切· 格瓦拉》的观众都知道你想说什么,想抨击什么现象,但是这场戏,至少我看了以后,我不太明白。
  
  答:艺术有两种,一种像《切· 格瓦拉》那样有很多的表达,还有一种是属于“述而不作”的状态。鲁迅的伟大不在于他和别人不一样,而是在于他选择的是一条和大家一样的路,这样一台戏,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是由我们共同来塑造的鲁迅先生。今天到场的绝不是鲁迅,而是每一个人内心正义的一面,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内核,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问:我看过《切· 格瓦拉》,今天也看了这场戏,我总体感觉到,这场戏的编剧更不在场,而且观众的疲劳度更大。
  
  答: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想,事情还是要去做。《切· 格瓦拉》我们做的比较成功,如果我们再重复这样一个手法,对我对大家都没有好处,那么对《鲁迅先生》来说,也是一个走极端形式的探索,可能说有点伤害,但是这种形式会使得我们成长起来,以后会做得更好。
  
  问:在《切· 格瓦拉》中您谈到的是和大众的关系,那么《鲁迅先生》的观众对象是什么?
  
  答:《鲁迅先生》的观众对象和《切· 格瓦拉》的观众对象没有太大的区别。我针对的是未来的观众,而不是现实的观众,我们是对观众服务的,但也不是完全迎合观众,我也并不想引导观众,而是在强调一些事情。这个事情强调声音在今天可能很微弱,观众来理解我、理解这个事情还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的学术界和文艺界的年轻人,从前是被灌输鲁迅,然后就是反灌输,现在怀疑鲁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们需要反这个怀疑,这本身就是对鲁迅精神的一种继承。我刚才说述而不作,今天述而不作本身就是一种战斗,王朔、钱理群这些人希望营造一种时尚,对于这种现象我什么话也不说,就是,您要这样,我偏那样,您看不惯,我更让您看不惯,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动,王朔和钱理群要是知道鲁迅的内心是唱国际歌的,他们是坐不住的,晚上是要想办法找绳子上吊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鲁迅”反响强烈 反面人物引人注目 (4/26/2001)    
  • 到底有没有新闻人的良心──质问中央电视台 (4/23/2001)    
  • 陈璧生:思想与痛苦── 从鲁迅到摩罗 (4/21/2001)    
  • 向神话告别─我理解中的朋克,Kurt Cobain (4/13/2001)    
  • 张耀杰:鲁迅与“四条汉子”的前因与后果 (4/9/2001)    
  • 沈阳美院涉侵鲁迅商标 (4/3/2001)    
  • 【纪元特稿】罗英:《铲共大观》与共铲大观 (4/2/2001)    
  • “人艺”“实验”都演鲁迅 (3/28/2001)    
  • 【纪元专栏】郑义:例行的残忍 (3/28/2001)    
  • 假如鲁迅活下来 (3/15/2001)    
  • 【纪元特稿】 张耀杰:现代文学中的“精神奴役” (3/13/2001)    
  • 雷峰塔千年地宫发掘有惊人发现 (3/11/2001)    
  • 《白蛇传》中雷峰塔地宫明天将开启千年神秘 (3/10/2001)    
  • 刘晓波:鲁迅的悲剧 (3/4/2001)    
  • 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 (2/27/2001)    
  • 【纪元专栏】夏爱苏:我看灵山(一)高行健君之谜 (2/21/2001)    
  • 【纪元专栏】夏爱苏: 果戈里《死魂灵》与鲁迅的《阿Q正传》 (1/26/2001)    
  • 台湾问题几点反思 (1/7/2001)    
  • 郭沫若逢场作戏的悲哀 (1/2/2001)    
  • 江泽民捣鬼术尽 老把戏也已唱完 (11/26/2000)
  • 相关新闻
    郭沫若逢场作戏的悲哀
    台湾问题几点反思
    【纪元专栏】夏爱苏: 果戈里《死魂灵》与鲁迅的《阿Q正传》
    【纪元专栏】夏爱苏:我看灵山(一)高行健君之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