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冀施政报告关注房屋

【大纪元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关式明、郑丽驹香港报道)最近楼市价格节节上升,不少业主希望好市放盘,有单位也不愿意出租,市场租盘缺乏,令“住”这个民生问题难倒了租楼一族。据港大民意调查显示,就特首将于周三发表施政报告,有高达88%受访市民认为,报告最需要处理房屋问题。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透过真实访员以随机抽样方式,分两阶段进行了市民对特首曾荫权施政报告期望调查,发现不论是否给予提示,巿民都是认为房屋问题是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最需要处理的重点问题,认为房屋问题“非常需要”或“几需要”处理的占88%。

经济发展是第二项受访者认为需要处理的重点问题,然后是劳工就业、社会福利和教育,而受访者对上述各项问题认为“需要”处理的回复率分别有85%、85%、85%和82%。与去年同期比较,连续两年排名首五位的4个项目中,巿民认为社会福利问题“非常需要处理”的比率大幅上升10%,而认为劳工就业、经济发展和教育问题“非常需要处理”的,则分别大幅下跌17%、10%和7%。

民意研究计划总监钟庭耀指出,巿民对房屋问题的关注程度飙升,应该与政府刚刚进行的“资助市民自置居所公众咨询”有直接关系。

星期三发表的施政报告,亦会检讨市建局角色,包括将来会侧重协助组织小业主,自行将整幢物业招标重建。

房屋问题或变大山

地产经纪邱先生表示,最近楼价高升,不少业主都希望抛售物业,工作很忙。市民吕先生认为,现时楼价高罪魁祸首是地价高。市民吴小姐说,住房很重要,现在楼市很不正常,租盘奇缺,随时容身之所不保,质疑香港的房屋问题,最后会不会像在国内一样,变成了一座市民不能攀登的大山。

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认为,新方向有助市建局减少利益冲突的嫌疑,直接将物业标售,可以令小业主直接获利。而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教授黄君华认为,市建局除了增加重建项目中细单位所占比例,亦可以考虑限定每呎售价范围。但有市建局董事指,做法会变成变相资助物业,可能与房委会角色重叠。

民团建议复建居屋

民间智库公共专业联盟(公专盟)于日前也就施政报告发表建议书,认为政府应每年复建8千个居屋单位,并按七、三之比分别分配予绿、白表申请人。由于公开发售部分与过去5年私人住宅入住量与落成量的平均差距相当接近,因而不会妨碍地产市场稳定。

公专盟反对任何形式的置业贷款计划,认为会人为地推高对住宅物业的需求,楼价将进一步攀升,使市民的负担更形沉重,会为政府带来极大的道德风险,并建议政府建立公平的物业市场,又指政府是新土地的独家供应者,针对近年土地房屋供应出现失衡,特区政府应恢复定期卖地,及提高土地储备透明度。

行政长官曾荫权指,会认真处理房屋、贫富差距、老人福利等复杂的民生课题,必须从多角度入手,有关的政策颇多,涵盖范围大。他又在社交网站Facebook留言指,施政报告的目光是长远的,他相信,要真正帮助市民提升生活质素,不能依靠一次性的“派糖”,反而要针对处理结构性问题。◇

相关新闻
“敏感日子”23条“大派用场” 港府两周拘至少10人
两穷国居港投资移民申请前列 曝中国人润走途径
黄大仙昨晚停电4小时 港政府要求中电出资聘独立顾问检讨(更新)
港府下周发表氢能发展策略 年内推氢能垃圾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