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阿桑奇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吗?

张海山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2月31日讯】(新纪元周刊记者张海山综合报导)编者按:“维基解密”作为一家专门“爆料”政府秘密和敏感文件的网站,2010年无疑是其声名大噪的一年。其创始人阿桑奇也因此成为世界风云人物,却又神秘莫测。

这一年中,“维基解密”网站先后将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保存的逾47.7万份秘密文件公之于众,犹如丢下两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今年11月,“维基解密”又将超过20万份美国外交加密文件对外公布,更是激起多国“911”式的外交风暴,不少关于中共高层的密件曝光,引发中南海高度紧张。可以说,“维基解密”网站,以风暴般的“无情”揭秘方式,横扫21世纪信息保密的腹地,震惊了各国信息和安全技术专家。

入选《时代》“十大”事件

美《时代》周刊盘点2010年十大事件,分别是:海地地震、“维基解密”网站泄密事件、智利矿工、巴基斯坦洪灾、朝鲜半岛局势、南非世界杯、也门反恐、欧洲财政紧缩、墨西哥反毒战争以及泰国红衫军。

“维基解密”以年终一炮冲天,杀入周刊年度十大事件的第二名。《时代》周刊网站称数字化时代造就“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成为新一代的解密者。阿桑奇在四年前创办“维基解密”网站,并通过与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以及德国《明镜》周刊等一些著名报纸分享泄密内容,对整个社会运作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周刊指出,一方面,它改变了美国政府部门的做法,使它们不得不扬弃“9.11”袭击后沿用的“分享文化”,即鼓励各部门互相分享数据。解密网站公开外交文件后,美国国务院中断数据库与国防部计算机网络的连接。

另一方面,维基解密事件又引来法律争议:它的做法究竟是新闻行为、盗窃还是间谍行为?有法律专家认为,这暴露了1917年美国间谍法案的粗疏。VISA、万事达卡等多间商业机构中断对维基解密的服务,又为社会大众对上网权利的认知敲响警钟。

《时代》认为,维基解密已经制造了一台“谁也不懂得如何制止的机器”,他所代表的行为和文化谁也阻止不了。

落选《时代》风云人物

“维基解密”网站爆红,其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从一介“无名小生”成为全民关注的“大红人”,为他赢得了包括网络黑客在内的众多拥戴。

瑞典警方11月以涉嫌“性侵犯”和“性骚扰”全球通缉阿桑奇,再掀新闻热点。阿桑奇虽否认指控,面对不可避免的官司,12月7日,阿桑奇在伦敦向英国警方自首后被捕。

就在同一天,正在进行的《时代》周刊网站2010年度人物的网络投票中,一天之间增加了约5万票,阿桑奇得票26万余票,得票数比目前的第二名多出4万多票,为第三名的两倍,得票率位列所有25名候选人之首。

《时代》周刊称阿桑奇领导的解密网站“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将秘密带到公众领域”,成为一股“革命性”的力量。

但“革命性”最终还是输给了“更乐观的方式”。12月16日,全球最受欢迎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的创办人朱克伯格,以黑马姿态击败网上投票冠军阿桑奇,获选为美国《时代》杂志2010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时代》赞扬朱克伯格创办社交网站,以崭新方式连系全球逾5亿人,使人们以更创新、更乐观的方式生活。

针对风云人物的网上投票阿桑奇击败朱克伯格的结果,以及阿桑奇公开美国政府外交密件引发全球政治震荡,赢得捍卫言论自由斗士的美誉。有网民质疑《时代》是因为担心承受美国政府施压才会弃选阿桑奇。但《时代》否认屈服政府压力。

其发言人强调指出,阿桑奇认为保密使邪恶扩张,所以强行公开资讯,削弱各国政府和大型机构的权力,而朱克伯格令公众自愿分享信息,旨在赋予民众更大权力,这样的世界更充满潜在的朋友。

保释出狱

英国高等法院12月16号驳回了瑞典检方提出的继续羁押“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的要求,批准阿桑奇获得保释。在度过了近10天没有电脑、网路和报纸的羁押生活后,被称为“网络罗宾汉”的阿桑奇终于获准暂时走出了监狱的大门。


阿桑奇向全世界的支持者、自己的律师、以及为自己的保释提供资金的担保人、还有深入挖掘事件的媒体表示感谢。(AFP∕Getty Images)


当日,阿桑奇在法院门口发表讲话。阿桑奇说,再次呼吸到伦敦的新鲜空气感觉很好,他向全世界的支持者、自己的律师、以及为自己的保释提供资金的担保人、还有深入挖掘事件的媒体表示感谢。阿桑奇还对英国的司法系统表示了感谢,他说,虽然在这里“并不是总能实现公平,但至少正义还没有完全消亡”。

阿桑奇称将会继续自己的工作,并为洗刷自己的清白继续战斗。“维基解密”网站也表示,会百折不挠地将“泄密”这项“伟大”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据悉,阿桑奇能够获得保释,除了英国高等法院支持保释之外,阿桑奇还交了巨额保释金。这笔保释金高达24万英镑,约合24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20万英镑的现金,都是由阿桑奇的支持者帮他筹集的。

各路媒体也对本次听证会予以高度关注,虽然法院拒绝媒体进入拍摄,但是规定庭内人可以通过Twitter及微博向庭外传达即时资讯。当阿桑奇保释获准的消息传到法院外时,在场支持者情绪高涨,短短十几分钟,在网络上声援和祝贺阿桑奇的人已多达数十万。


听证会场外,聚集了阿桑奇的支持者。(AFP∕Getty Images)


美国有线新闻网路访问2,000名英国人,44%认为瑞典提出的性侵指控只是借口,目的是让美国有机会检控阿桑奇。41%人认为他不应该因泄密被起诉,30%认为应该。当被问及“维基解密公布机密电文的行为是否正确”时,42%受访者同意,33%不同意。

此外,最新出版的音乐杂志《滚石》意大利版,将阿桑奇选为年度“摇滚之星”。《滚石》形容阿桑奇是“腐败权力所遮盖的秘密”的“破坏者、天使”,亦是“终结外交和帝国安定的流行领袖”,认为其“反权力”形象与摇滚十分相符。该刊亦将刊登维基解密核心成员的专访特辑。该刊去年也曾将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等非乐坛人士,选为年度“摇滚之星”。

美国进行阿桑奇泄密搜证

据《纽约时报》报导,美国联邦检察官正在寻找证据,以证实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与泄露机密的美国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E. Manning)共谋的罪名。

据介绍,美国司法部门试图证明阿桑奇曾鼓励或者帮助曼宁从政府电脑里拷贝美国军方和国务院机密文件。今年7月,曼宁因被控不当获得机密文件而被捕,目前关押在美国弗吉尼亚一处海军军事基地。

司法部门正在研究一系列可以用于维基解密案件的法律文件,其中还包括1917年的间谍法案。另外,检察官们还在研究一个在线聊天登陆系统。据称,曼宁在拷贝文件时曾利用此系统跟阿桑奇有直接联系。如果证实,司法部门可以共谋罪名起诉阿桑奇。而对于这一消息,美国司法部门发言人拒绝进行评论。

美国已规定政府雇员不得传看维基解密文件,但说明这一规定不适用于学生等政府雇员之外的人群。

一些美法律专家称,以间谍罪名起诉维基解密或者阿桑奇都比较困难。而在一些其他的法律里,以未经授权泄露机密的罪名起诉比较简单。

澳洲警方判定网站无罪行证据

与此对照,39岁阿桑奇的出生地澳洲的姿态却较为宽容。据外电报导,澳大利亚政府曾要求澳联邦警察局调查维基解密网站是否违反了澳大利亚的法律,12月 17日。澳大利亚警方证实,他们没有发现可以追究该网站罪行的任何证据,已经放弃对维基解密网站的调查。警方称,因为在公布美国外交文件的问题上,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该网站没有任何违法行为。

澳大利亚首席检察官麦克莱兰德(Robert McClelland)表示,澳联邦警察局调查了维基解密网站大量可能涉嫌违法的行为,但在澳大利亚拥有司法权的领域,都没有发现任何违法行为。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虽然联邦警察局没有发现维基解密网站有违反澳大利亚法律的证据,但是很明显“偷窃外交文件是非法行为。”

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则为阿桑奇辩护,他说,最初泄露那些机密电报的人应当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陆克文表示,机密文件泄露事件使人们对美国外交电报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产生质疑。而阿桑奇本人不应当为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的非法公布负责。他指出:“美国人应当为此承担责任。”

维基解密早些时候公开的一份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撰写的备忘录,其中透露陆克文去年在与她会面时曾警告她要做好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准备。能讲流利普通话的陆克文被视为“中国通”。

阿桑奇曾在澳州当过记者,他早前在《澳大利亚人报》上发表评论,称维基解密应当受到保护,而非攻击。阿桑奇引用媒体大亨默多克的话说,在真相与秘密的竞赛中,真相将毫无疑问赢得胜利。

阿桑奇是个神秘人物

尽管“维基泄密”致力于揭露各种机密,但阿桑奇本人却是个神秘人物。几乎所有关于他的消息都可以加上“据说”两字。

阿桑奇出生于1971年,他的家乡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由于阿桑奇的父母开办了一个流动演出公司,阿桑奇从小就过着吉普赛人式的流浪生活。他在中小学阶段一共上过37个学校,还上过6个大学。也许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险性格。

2006年,阿桑奇在墨尔本念大学时,创办了“维基泄密”。运营资金来自志愿者的捐助以及团队成员自掏腰包。

“维基泄密”共有9名董事会成员,都很神秘,阿桑奇是唯一对外公开身份的人。也许是过于辛苦,媒体评价他“长着一张年轻的脸,但拥有一头老人的银发”。他很少公开露面,甚至连照片也只有有限的几张。

一个熟悉阿桑奇的人说,他的谨慎不无理由。2007年肯尼亚大选时,阿桑奇曾经通过“维基泄密”爆过一些政客的料,随即就遭遇了危险。阿桑奇说,一天晚上他刚睡下,几名匪徒就闯进房间,命令他趴在地上。如果不是瞅准时机跳起来大喊招来保安,估计会有性命之忧。

从此,阿桑奇更加行踪不定。肯尼亚、坦桑尼亚、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各国都有他的足迹,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住在机场。阿桑奇的朋友说:“他过得像个游牧人。我真不明白他怎么愿意过这样的生活,真是个怪人。”

阿桑奇形容自己是“热情、带点固执的激进知识分子”,人生目标是透过“激情、妙计等改变世界”。

维基地下老巢被曝光

不久前,维基解密地下老巢遭揭。英国媒体12月9日公布了一组照片,展示了为“维基揭密”提供主机服务的瑞典巴密恩霍夫公司皮奥尼地下数据中心的情况。

该数据中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皮奥尼怀特山一个弃用的防空洞内。该防空洞修建于冷战时期,2008年重新开放。

巴密恩霍夫公司于是聘请瑞典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阿尔贝特.弗朗斯.拉诺尔对防空洞内的办公空间进行了重新设计,受英国007系列谍战电影中相关场景的启发,拉诺尔在防空洞内设计了“悬空”会议室、时尚办公桌椅、明亮的玻璃走廊、模仿月球表面的天花板等等,更有新意的是,数据中心内的备用电源采用的是德国U型潜水艇内装配的同款发电机。

为了给整体装饰风格狂野的地下空间带来活力,数据中心内还种植了不少绿色植物,墙壁上还有一些人造瀑布。

阿桑奇曾表示,之所以选择瑞典公司作为“维基揭密”的主机服务提供商,是因为瑞典保障言论自由的法律最为完善,“维基揭密”不会因为公开机密信息而被瑞典司法机关起诉,为该网站提供信息来源的个人也不会因此惹官司。尽管“维基揭密”掌握着数十万份有关美国外交的秘密电报,但相对于功能庞大的皮奥尼数据中心来讲,那些资料所需的硬盘储存空间简直微乎其微。由于该中心与“维基揭密”一样充满着神秘色彩,许多网友将其昵称为“维基老巢”。

阿桑奇认为,政府和大机构隐藏了太多秘密,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实。他批评传统媒体被政府主导,不能将调查深入下去,而自己是在为自由奋斗。至于在网上公开机密信息的举动,阿桑奇说,自己无意损害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因此不能算是危害。

阿桑奇的举动得到了许多人的钦佩,但对他的批评之声也一直没有断过。至今为止,“维基泄密”卷入了大约100场官司,阿桑奇未来的命运和对其评价,只能交给时间来安排。◇

本文转自204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06/8872.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维基揭秘网站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定于星期二在英国的一个法庭第二次争取保释,一个星期之前,伦敦的一个法庭拒绝了他的第一次保释要求。 (20101214-WIKILEAKS-111837979l)
  • 【大纪元2010年12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文章悉尼编译报导)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发表了他被捕后的第一份公开声明,称强加在他身上的性骚扰指控只是让他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 【大纪元2010年12月17日讯】伦敦当地时间晚上5点45分,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获释。
  • 在阿桑奇(Julian Assange)获伦敦高等法院批准保释后,这位“维基解密”的创建人发誓要洗清性骚扰他人的恶名,并继续他在密件泄露网站的工作。
  • 维基揭密创始人阿桑奇星期五说,有关方面正在大力对他开展调查,并担心他越来越有可能被引渡到美国。阿桑奇星期四在伦敦被保释,之前他由于瑞典的引渡要求在监狱里渡过了九天。瑞典当局为了就对他提出的强奸指控进行讯问而要拘捕他。
  • 澳洲联邦警察17日宣布,在维基解密公布美国秘密文件一事中并未发现该网站或是其创建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触犯了任何澳洲法律。尽管如此,联邦警察表示将密切关注维基解密新发布的电文稿,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但是阿桑奇的行为遭到澳洲总理吉拉德和律法部长麦克莱兰德的谴责,指其不负责。但说对该事件调查的首要责任在于美国。
  • 澳洲总理吉拉德17日表示,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Julia Gillard)没有触犯任何澳洲法律。此番言论证实了警方的结论。目前保释在英国朋友家中的阿桑奇表示,担心被引渡至美国。
  • 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说,其网站受到银行界的攻击,因此,维基解密接下来将泄露有关银行不道德营业手段的机密,而美国银行相信会是下一个主要目标。
  • 维基揭秘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说,他认为有人泄露了瑞典警方有关他被指称的性犯罪的详细报告。 (20101221-WIKILEAKS-112254074l)
  • 他的体格强健,然而他的双手却是无比的灵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严谨。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创始人Luis Vuitt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