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件薄胎碗 换得1辆保时捷

人气 279
标签:

【大纪元3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蔡伟祺/北县报导〕网路上有人以一根回纹针换到一间房子,台北县莺歌镇陶艺家黄正南则是以5个碗换到市价800万元的保时捷。黄正南独创出厚度仅0.2毫米的薄胎碗,因难度太高,至今只完成不到10件作品。其中,5件作品被台湾一位上市柜公司老板收藏,代价就是一部保时捷911。

黄正南家中的车库里,停放着一部银灰色的保时捷,流线、动感的外型,就如同他所创作的薄胎碗一样,令人眼睛一亮,两者同样都是他的最爱。

黄正南说,能拥有保时捷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现在只要遇到创作瓶颈,他就会开着车外出散心,有时还会飙到高雄、台中,吃吃夜市小吃,重新整理心情,回家后再出发。

*成品只有7件 忍痛割爱*

黄正南3年前成功研发出薄胎碗技术,至今仍没有正式公开发表,因难度太高,成品只有7件,两年前被一位大老板看中,要求割爱,原本他心疼不想答应,没想到对方提出的条件,竟是他最钟爱的保时捷,且当时车龄才两年多,开不到1万5000公里,最后只好心一横,让对方挑走其中5件作品。

黄正南说,当时制作薄胎碗的技术才刚完成,所以尺寸都是一呎,不到40公分的小型作品,现在技术更加纯熟,在尺寸大小和厚度上都有更进一步突破,最大直径60公分薄胎碗,厚度可以做到0.3毫米以下,最薄的不到0.1毫米。

黄正南还说,这部保时捷备极呵护,宝贝的程度和制作薄胎碗的过程一样小心翼翼,平常也不常开出去,尤其不能碰到水。

*希望累积作品发表*

黄正南透露,曾有人还想再拿保时捷来换作品,但他希望累积更多作品发表,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项台湾的骄傲。

黄正南做的薄胎碗 比蛋壳薄

〔自由时报记者蔡伟祺/北县报导〕台北县莺歌镇陶艺家黄正南十多年前到中国景德镇参观,见识到中国薄胎大王高梅生的薄胎碗作品,随即兴起一股不服输的斗志,花10年研究做出厚度不到0.1毫米的薄胎碗,技术独步。


薄胎瓷又称为蛋壳瓷,但黄正南的薄胎碗厚度比约0.4毫米蛋壳还要薄,只有0.2毫米。(自由时报记者蔡伟祺摄 )

*最薄的不到0.1毫米*

黄正南表示,家里4代从事制陶,自己钻研手拉胚超过30年,目前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要做出比蛋壳、头发还要更细的薄胎碗,和差不多尺寸的中国薄胎碗相比,他的厚度不仅要薄了2分之1,重量也只有20公克。

现在黄正南做出最大直径约60公分的薄胎作品,捧在手中几乎感受不到重量,且只要吹一口气,薄胎碗身就会摆动,如同一件会舞动的陶瓷艺术品。

黄正南说,从1999年开始研发技术,直到3年前才首度做出直径约30公分、厚度0.8毫米的薄胎碗,期间耗费心力,无法言语,连有意要栽培继承衣钵的儿子看了,都忍不住说不想学。

黄正南回忆,最初7、8年他的作品几乎连成形都有困难,后来找到一种英国古瓷土,再加入其他的配方和精准拿捏烧窑温度,不仅成功做出0.1毫米以下的薄胎碗,透明度也很好,隔着碗也能清楚看到后面的文字。

他感叹,碗真的是太薄了,稍不小心,捏太用力就会破掉,心血全白费,刚开始很多作品都是最后在上釉色时画坏掉,真的很可惜。

莺歌陶博馆长游冉其表示,黄正南研发出的超薄陶瓷技术并没有公开,但能做出一毫米以下的薄胎作品,真的很不容易,先前黄正南曾在馆内展示一件薄胎碗,作品还是放在树枝间的蜘蛛网上,轻薄程度让人印象深刻。


黄正南的作品讲究轻薄和透光性,其中关键是他所调配的瓷土配方和烧窑时的温度控制。(自由时报记者蔡伟祺摄 )


黄正南曾在莺歌陶博馆内展示薄胎碗,作品还是放在树枝间的蜘蛛网上,轻薄程度让人印象深刻。(黄正南提供,自由时报记者蔡伟祺翻摄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陶瓷拼贴大赛 挑战金氏纪录
陶博馆第50万人  准新人喜上加喜
8项生活技艺 明天免费教学
中国国际画廊开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