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华尔街的谎言(1)

约翰.塔伯特(JOHN R. TALBOTT)

人气 50
标签:

╣谎言13╠

全球银行系统拥有充足资金,能安度这场冲击。

不是吓唬你,全球金融系统真的破产了。

如果把他们所有的债务,包括他们提供的抵押担保和保险全数认列,又或者如果他们的资产依市场价格适当定价的话,那么,今天全球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没有一家具备偿付能力。

这种说法令人难以置信。如果全球10%的银行都无力偿还债务,我们就会陷入危机。而我现在说的是,他们统统都无力偿还。

次级房贷,也就是这场危机的源头,本身就足以驱使我们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陷于破产。那些继续保持公开交易的事业体自己根本都束手无策,尽管他们拒绝承认这一点。

他们过度膨胀自己资产的价值、低估负债实情,目的在于竭力粉饰其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假如现在还有任何银行提出异议,坚信自己有能力还债,我开放接受挑战,只要让我进入你家账房,用一周时间查看一下你们的账本。如此一来答案应可分晓。我想,我的挑战恐怕得不到任何回应。

但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在这个高达50兆美元的危机中,次级房贷仅仅占了1.3兆美元。

商业银行未来将在他们的优质房贷资产上面对更大损失,因为违约和查封会开始在那些较为富裕的地区蔓延开来,那里曾是房产价格急遽上升之处,因此对于房价戏剧性地大幅回落也最为敏感。

商业银行所有的贷款都会受到威胁。这场危机,全世界股票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以及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贬值,将促使全球半数的避险基金都得关门。避险基金是商业银行的借款大户。

不仅仅是住宅贷款,商业贷款也同样遭遇难题。办公大楼的空屋率巨幅增长,而公寓租金却开始下滑,大型商场店铺闲置率高得惊人。银行卡在许多专案的半途,因为建设公司纷纷撤回贷款。

银行的企业贷款数量一路下降,违约无疑会大量增加,尤其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宣布破产之后,银行被独自抛弃在冰冷的大街上,奋力捡拾商业票据、投资级公司债,以及垃圾债券。

整个靠财务杠杆操作经营的套利活动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全都停了下来,银行在针对高杠杆操作公司提供的企业过度性借贷和高级担保公司债的业务方面,损失极为惨重。

但是在商业银行的消费性贷款上,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我们都知道他们迄今为止在房贷方面的损失,信用卡借款、学生助学贷款以及汽车贷款等的损失开始增温。

这些贷款大部分都被转成证券化商品,但如今这个市场也已经停止运作。当个人破产的情况增多,助学贷款、购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违约势必也会随之遽增。

基本上,商业银行整体的营业收入项目都已经荡然无存了,然而,银行并无法按比例适当降低其支出金额。员工、房地产、建物以及营运系统上的投资,都不允许银行在营收下降的前提下,同等减少任何需要支付的款项。

由于银行的财务杠杆非常高,遍及各业务领域的坏帐将对他们构成极大威胁。有鉴于银行贷款市场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仅拥有百分之3%~5%实质资产的银行绝对难以幸存。

确实有某些小型的地区银行迄今为止并未遭逢此次的次贷以及房贷问题,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房贷都卖给了上游的资金运作总行。

不过,在未来的经济衰退中,他们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失业人数倍增时,他们就会经历消费性贷款的大违约潮,而且,因为企业倒闭,他们的不动产贷款和商业贷款也都将蒙受庞大损失。

当商业银行企图隐瞒自己当前状况之时,就表示他们根本无意针对目前危机采取迅速且有效的解决方案。除非我们正视那些银行的资产品质,以及他们确实面对无力偿还债务的威胁时,才有可能从危机中复原。

日本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九九三年他们银行面临房地产坏帐损失,却未正视银行无力偿付的问题,最终,他们的复原之路拖了十年之久。

假如你准备虚掷数兆美元的资金,以加速从危机中复原的脚步,那么你应当把这笔钱花在效用最好的地方。那就是把金融机构的根建得更扎实,而不是出钱纾困金融业里体质最虚的成员。

应该建立一个加速破产处理程序,依此适当汰换银行的管理阶层,债权人可以得到财政支援,且透过政府资助,我们的银行系统可以适当地强化资本,以提供信贷给成长中和复原中的经济。@(待续)

摘编自 《华尔街的86个谎言:避免投资再次失利,经济继续崩坏,你必须认清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脸谱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电:中国经济--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
华尔街金融高管年度奖金200亿
加元强劲 冲上与美元平价   华尔街日报:兑日元涨势还更猛烈
美报:全美18家银行短报负债  掩饰风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