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带动货币交易创新高

标签:

【大纪元9月2日讯】(美国之音报导)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货币日交易量已达到4万亿美元。分析认为,这表明商业活动已从危机中复苏,也是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寻求投资多样化的结果。

这个数字比2007年的3.3万亿美元的日交易量增长了20%,但是比2007年之前3年72%的日交易量增幅要低。

国际清算银行表示,最近3年交易量增幅较此前3年收窄,是因为信贷危机导致的大幅度价格波动影响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而之前3年之所以有大幅度增长,是因为当时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规避程度较低,同时也受到对冲基金活动扩张的推动。

不过市场分析看到,尽管增速放缓,但日交易量增长仍然反映出危机后复苏过程中,经济活动得以好转。彭博资讯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鲁苏埃拉斯说:

“这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全球商务活动也开始好转……在我们开始走出衰退的时候,会看到货币市场有相当大的波动。而当央行在复苏之际开始退出大规模的非传统量化宽松政策时,我们应该看到货币交易会有所恢复。但是让人稍稍吃惊的是,日交易量能达到4万亿美元。”

国际清算银行每3年进行一次这样的调查。华尔街日报说,这次调查反映出欧洲债务危机最严重时期的货币市场状况,同时也令人看到,闪电般的电子交易模式也刺激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华尔街日报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刺激了欧元交易量,但是交易量不断增长更反映出日益全球化的投资走向;由于美、欧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复苏中挣扎,投资者开始转向其他市场寻求回报,因而带动外汇交易量增长。

从这份最新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美元在外汇交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是所占份额从3年前的85.6%降至84.9%;而欧元的份额则从2007年时的37%增至39.1%。同期亚太地区货币所占每日平均交易量的份额达到35.9%,是该行自1998年开始收集这个数据以来的最高值。这个比例比2007年的水平高出33%,也是自2001年国际清算银行推出这个报告以来出现的首次增长。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交易涉及两种货币,份额累计最高值为200%。

证券投资研究机构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经济研究副主任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说,这些数字的变化表明投资者在开始在发达经济体之外寻求多样化的投资市场。他说:

“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活动缓慢,投资者的兴趣开始转向发展中及增长迅速的市场,他们的投资也流向那里。但是,比如说你不能直接将美元投入香港,而需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这也是导致货币交易量增长的一方面原因。”

穆迪经济网站的经济学家图.帕卡德(Tu Packard)说,从这份报告还可以看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资源的需求也引发投资者的强烈兴趣。她举例说,由于中国对铁矿石资源的需求,导致澳大利亚经济向好, 因而对投资者形成吸引力。帕卡德说:

“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会对持有澳大利亚的资产更感兴趣,也就是将资金投向那些向中国出口资源的澳大利亚公司。这种影响是通过非直接的渠道实现的。”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美元和澳大利亚元之间的交易量比2007年时增长了35%,而和另一个资源出口国加拿大的货币兑换交易量同期也增长了44%。

相关新闻
“秋节好礼  兴意相挺”  高县促销农产礼盒
美股九月魔咒你怕吗?
墨尔本澳华历史博物馆重开 省长亲临演讲
不顾争议 德内阁通过紧缩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