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道德文化始祖——舜帝

王胜

人气 120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1月15日讯】舜帝,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所以姓姚。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诸冯村人。舜是四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因为受尧帝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改国号为“有虞”,后人尊为“有虞氏帝舜”。同时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都是虞舜帝的名号。所以后世以“舜”简称之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贫寒,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都是普通百姓,生活在社会下层。舜本人的遭遇更为艰辛,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个弟弟名叫象。舜的父亲心不向善,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三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死地而后快。虽然生活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对弟弟象仍非常友善,而且多年如一日,既没有怨恨,也没有丝毫怠慢。象想杀他,找不到借口。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他都能及时避开。有小过失的时候,便接受处罚,以顺从的态度待父母和弟弟。平时总在他们身边,上敬父母下爱弟弟,对他们尽可能多的给予帮助,让他们无计可施。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能够表现出超凡的品德,让一家人能平静的生活,非高德大善之人是根本无法想像和身体力行的。

因家境贫寒,舜从小就经历了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历尽艰辛。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渔;在黄河之滨制陶烧窑;在负夏赶集做过小生意。舜为生存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

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道赞扬。十年以后,尧帝向四岳(四方诸侯的首领)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帝将俩女儿嫁给了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平和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在历山耕作,历山的人都能让出自己的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都能让出自己的住所。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在黄河沿岸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绝不粗制滥造。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一年之后,他所居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二年成乡镇,三年成都(四个县为都)。尧帝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细葛的布衣和琴,还为他修筑了仓房,还赐予了很多牛羊。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的两只斗笠立即化作双翼,跨过火海从房顶上飞下,幸免遇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到井挖的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往井中填土,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这时,在井筒底部,舜的面前出现了一条通道,舜坦然从通道穿出,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把舜害死了,可以分舜的财产了。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舜的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舜的琴。舜回家了,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想念你正思念的厉害呀!对这么严酷的迫害,舜照样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舜的高尚情懆和人格力量,使帝尧比较满意,要决定让舜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接受各种磨练。舜参政后,不但将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启用的“八元”、“八恺”,都是很贤德的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成才的儿子,掩盖他人的善行隐瞒自己的罪过好作坏事人民叫他“浑沌”;少皞氏的不成才的儿子“穷奇”,诋毁诚信,嫉恶忠直的人,奖饰邪恶的言论;颛顼氏的儿子,不接受教训不知道什么是好话,人民叫他“梼杌”;缙云氏的不成才的儿子贪饮食好货财,人们叫他“饕餮”。他们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处置他们。舜则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于是,四门敞开,大家都相传没有凶人了。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舜执政以后,一派励精图治的景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就是:把五种刑罚用图画的形式在器物上画出来,起警戒作用。他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人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史记》所说,舜摄政二十八年后,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仍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尧去世以后,舜在政治上又进行了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育;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龙担任纳言,负责见收集意见发布命令;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各项工作都有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制服了洪水。使天下人们安居乐业,当时四海之内都十分拥戴帝舜之功。中华民族以德治国的风尚,在虞舜帝时代开始发扬光大,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舜到六十岁的时候,开始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推见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制裁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自有道理。”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濬河道,不仅消除了为害多年的洪灾,还大致划定了九州的蓝图。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缓执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

九嶷山山势雄浑,峰秀数郡,罗岩九举,各导一溪,龙蟠虎踞,气象万千。虞舜,有着神一样德智的人间帝王,就长眠在这崇山峻岭的蓊松翠柏间。于是天下万山朝九疑,而九疑山中的九峰,亦以舜源峰为主,其余诸峰皆以二妃及舜的王公大臣命名,排列,真可谓“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九疑山以舜帝陵寝的光彩而名冠三湘。今舜源峰下有舜帝庙,二妃祠等古建筑,舜帝庙一侧的山麓岩壁中嵌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的石碑,附近还有历代祭祀舜陵的石碑,因年代久远,文字已无法辨认。

女英峰上丛生斑竹,相传是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闻噩耗,相思恸哭,血泪洒落竹上,留下泪痕,点点成斑,它通体苍褐,斑痕累累,有的像指纹,有的像泪痕,竹节稀疏而匀称。尤其是指纹烙印呈雪白色的:白泪竹。指纹烙印成呈鲜红色的血泪竹。更是让后人对娥皇和女英对舜帝的忠贞无限敬佩,她们和舜帝之间的挚诚可为万世楷模。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记》

舜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展创立道德文化,是因为他有着神一样的智慧。身体力行都展现出神的风采。他用自己的言行为中华民族上了第一堂德育课。他在正式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迫害他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宏大基石。

相关新闻
大陆发现最古老的舜帝陵庙遗址
湖南宁远古舜帝庙出土珍贵文物
舜帝陵等将被申报为中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始祖──舜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