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斐:农业直补你了解多少?

阚斐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2月26日讯】民以食为天,农民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在生活必需品—粮食的生产过程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人以为农业直补体现了上边的惠农政策,可是,亲爱的朋友,您了解农业直补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分两步说: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和西方工业革命之后。

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多以农业为主,作为社会财富和税收多数都相应来自农产品。这个时期世界各地区的农民都要向上交租。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远远高于农产品生产的财富利润,但是,农业作为生活必需的行业也必须保留,这样就发生了冲突──同工业财富利润的巨大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从工业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给农业,这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补助。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实行了农业补助政策,我们也经常看到国外的农民成群结队的开着拖拉机到政府要求农业补助,国外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中等收入水平基本相当。而中国,只有最近几年才开始有了农业直补,这种农业直补,表现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补助,而这种补助的数量水平,也顶多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一种不得已的措施罢了。

可以说,在没有达到危机的情况下,不管农民过得多苦,农业政策始终没有改变过。中国农业的政策,基本上就是三大块,大锅饭时期、承包户时期和最近的直补。农业的第一次改革,可以说就是改变大锅饭模式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变的社会背景就是文革之后社会经济的大崩溃,国民经济在这一阶段如同清零一般,与其说是农业政策的改革,倒不如说是对农业的放手不管:把地分给你,自己愿意怎么种怎么种,到时候交粮就行;邓小平把这个政策视为“摸着石头过河”,政策的制定者如此预期改革,放手心理可见一斑。

之后的几十年,关于农业的改革,好似销声匿迹,直到2006年前后。这一时期,农民工进城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景观。信息的流通引领着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相应也带来子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劳务纠纷、交通运输问题以及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自然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远高于在家种地收入情况下,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粮田荒芜,粮食生产减产。

为改变这一状况,缓解粮食生产危机和农民工进城带来的相应的社会矛盾,才出台了农业直补政策,目的是使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务农,刺激粮食生产。也就是说,本来早就应该实施的农业补助政策没有实施,迫使大量农民收入不足进城务工,出现问题后才开始在农业补助上“小荷才露尖尖角”。农业补助的实质是使农民在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的分配中有一个平等的利润分配,从这个角度上讲,农业直补对于减少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和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只能说杯水车薪。这还不能算农业直补后农业用燃油和农电涨价带来的减法效应。

尽管如此,大喇叭宣扬的惠农政策对农民的财政补贴更被怀疑是子虚乌有。那么,这份钱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一个非正式的交流中证实,农业直补来源于计划经济中的各级粮食机构撤销后减少的相应开支。也就是说,对于农民,财政没有多余的贡献,只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一套把戏罢了;这个东墙就是从前政府拙笨的农业管理造成大量的不必要开支,增加了的农业的成本,而今,把这个不必要的开支去掉了,西墙就是农民拿回了的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利润。

纵观几十年的农业经济政策,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没有政府的管理,我们会生产得更好?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预期:没有政府的管理,我们是不是可以收入的更高?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关新闻
涉贪被调查  中国农业部官员夫妇自杀身亡
美农业拨款法案要求中国鸡肉进口须符合美卫生标准
农产品协议》中国山寨水果 冲击台湾农业
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香港申请300亿美元IP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