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童捉虫养小鸡交学费 蛋给老师吃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17日讯】 “小鸡仔长大了,你拿来干啥子?” “卖了换钱钱。” “换钱钱干啥子?” “交书费。” “还有呢?” “给董老师吃蛋。”
  
妈妈离家出走,爸爸长期不回家,爷爷残疾,奶奶轻度痴呆,幸好,老师把她接到家里照顾……
  
2月15日是全市小学报名的第一天。在距离主城两百公里外的丰都县董家镇彭家坝小学,26岁的乡村支教女教师董珉岐,翘首盼了一个上午,7岁的学生黄秋钰,才独自一人艰难步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学校。
  
看到小秋钰,董老师长舒了一口气。替孩子报完名之后,她更加担心已经怀孕4个月的自己,没有办法和以前一样,让小秋钰住在自己家中来照顾她。
  
她不知道,平时很少说话的小秋钰心里,已经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人酸楚。

一家三口年收入仅1500元

据重庆华龙网报导,小秋钰今年7岁,家住丰都县董家镇关圣场村6组,2月15日,当记者看到她时,红扑扑的脸蛋,脏兮兮的样儿,小秋钰上身穿着与她身高有些不相符的薄防寒服,显得略长,里面套着两件红蓝色的毛线衣,下身穿着两条单薄的裤子,站在初春寒风中瑟瑟发抖。

小秋钰的家是用石头砌成的两层房子。二楼楼板全是木板,站在上面抖动较大。小秋钰与奶奶在二楼同睡一床,卧室的墙上有一个1平方米的窗户,一块遮窗的破烂的布帘,在寒风中摇曳着,风吹进来,冷得人直打哆嗦。

床上的稻草上面,铺着一床冰凉的竹席子,一床单薄的被子没有被套,上面满是油渍。被子很轻。仰头能够看到瓦楞间巨大的缝隙。晚上,小秋钰和奶奶和衣而睡,有时半夜会被冻醒。小秋钰说:“下雨的晚上,我和奶奶只好站起来,这里站一下,那里站一下。”

62岁的爷爷黄泽模噙泪说,6年多来因家境贫寒,他从未给小秋钰买过一件新衣服,她穿的衣服全是好心人送的。“这身衣服从年前开始穿,至少有一 个月了。”爷爷抹了抹泪说,家中共有两套这样的衣服,可供换洗。

2004年5月,小秋钰的妈妈非婚生下她,那时爸爸因盗窃耕牛,尚在服刑。半年后,妈妈因忍受不住大山的清苦,离家出走至今,音信杳无。此后,小秋钰遂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小秋钰爸爸出狱后,远赴上海打工,每年过年回一次,他从来没有寄过钱回家。

在大山中,爷爷说,一年仅靠着地里的收成,他们一家只能获得年收入1500元左右。生活很困难,但是更困难的是自己越来越老,不知道今后怎么去照顾孙女。每当看到同龄人的妈妈回家团圆,小秋钰就倚在破烂的门槛边,咬着嘴唇,呆呆地望着前面弯弯曲曲的小路。

父亲回家很少还打她

当记者问起想不想妈妈,小秋钰童真的眼神里流露出了一种期盼。她先是怔了怔,然后抬头望了望远处,低下头,抿了抿嘴说,“想,但是……”

没有妈妈,小秋钰把希望寄托在爸爸身上,希望能得到爸爸的关爱。然而,爷爷黄泽模说,小秋钰的爸爸把她当成了包袱,当有人给他介绍对像时,对方了 解情况后,都嫌他有小孩而不了了之。

今年过年前夕,小秋钰的爸爸回到了家。远远地看着爸爸回来了,小秋钰满怀高兴,心想爸爸一定会给她买回好吃的。然而, 她得到的却是爸爸的打骂。小秋钰的奶奶鲁光媛抽泣著称,儿子回家耍了20多天,至少打了小秋钰5次。他稍不顺心,抓起小秋钰就打。

在小秋钰得不到一点爸爸的关爱和温暖。她说,以后不再想爸爸回来了,“因为他一回来,就要打我。”


(网络截图)

无依的孩子 住进老师家

彭家坝小学位于丰都县董家镇和忠县新立镇的交界处,学校很小,只有8个班级298个学生,其中超过九成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学校有十来个老师,董珉岐就是其中一个。
  
董珉岐,80后,2007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的董珉岐,家境在当地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毕业之后她来到了丰都县董家镇彭家坝小学支教,按照当初的约定,支教3年就可以结束了,可今年已经是第四年。
  
在这个学校里,老师更像是生活保姆。除了平时要上课之外,董珉岐和丈夫陈飞在距离学校50米外的租住房里,住了13个孩子,这13个孩子全都是留守儿童。
  
洗衣、劈柴、做饭、辅导作业,这些都需要董珉岐和陈飞两口子做。两个乡村老师,在自己的家里替一群远离父母的孩子,支撑起了一个“家”。
  
去年9月,董老师接了一个新的一年级,黄秋钰在这群孩子中间显得很特别。“我就发现孩子们不愿意和她玩儿,连座位也隔得很远。”拉到家里,董老师给黄秋钰洗了个澡,足足洗了两桶水,臭得董珉岐当天晚上连晚饭都没有吃得下。那晚,董老师流泪了:“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这话一点不假。”
  
自从去年10月,黄秋钰被董珉岐叫到她家里住之后,小秋钰开始过上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生活。其他12个留守儿童,父母都会按月支付孩子的生活费给董珉岐,而小秋钰没有钱,董老师待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帮她洗澡,有高年级的孩子穿不了的衣服,董老师替她收着;中午晚上每顿饭都有肉。
  
家里孩子多了,董珉岐的婆婆专门从忠县赶来照顾他们。黄秋钰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孩子,“有时候她洗了澡,脱的衣服我还来不及洗,她就自己拿去洗。”
  
“天,恁个点点小个娃儿,个头还没有洗衣槽高。”董珉岐的婆婆说,小秋钰踩在板凳上洗衣服的模样,让他们一家人都心痛不已。其他的孩子吃过晚饭就跑出去玩,或者抢着看电视,只有小秋钰一个人,陪着婆婆在厨房烧柴火:“架柴、烧柴她都得行。”

捉虫养小鸡,生蛋送老师
  
小秋钰在董老师的家里,过了3个月的快乐日子。一直到去年寒假前,小秋钰发现了董老师的秘密:董珉岐怀孕了。
  
在铜梁县当医生的父母很是不放心女儿,专门开车到彭家坝小学来过一次,这里艰苦的条件让他们对女儿更担心,走后每天几乎要打两三个电话来问问女儿吃了些什么。这些电话,被小秋钰听到了。
  
虽然怀孕4个月的事情董珉岐没有告诉孩子们,但她心里还是很担心:“其他的娃儿我都不怕,他们都能找到亲戚帮忙照顾,唯独只有黄秋钰。”小秋钰的爷爷残疾,奶奶又有轻度痴呆,离开了董珉岐,小秋钰该怎么生活呢?
  
董珉岐没有想到,小秋钰自己已经有了打算。爷爷在腊月替她卖掉了她捡回来的塑料饮料瓶。用卖废品的钱,以每只1.5元钱的价格,买来了20只小鸡仔。

整个寒假,小秋钰都在精心地照顾着这些小鸡仔。“我们院坝下面的小石头,都被她搬松了的。”62岁的邻居杜昌英说,小秋钰每天都拿着一个玻璃小瓶子,到处翻石头找蚯蚓,挖出的蚯蚓,都被她拿去喂小鸡。哪家有剩饭,她也去捡回来,喂自己家里的小鸡。

小秋钰的同学说,他曾好几次看到小秋钰弯腰从地上捡起同学掉下的饭粒,然后放进一个盒子里,同学问她用来做什么,她只是神秘一笑。

算一算,腊月养的鸡,大半年之后就能生蛋。而那个时候,董珉岐应该是生完孩子休完产假返回彭家坝小学了,她告诉爷爷,这20只鸡,生蛋之后送给老师,今后鸡卖出去,还能替自己交学费。
  
小秋钰很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说话,记者问她:“小鸡仔长大了,你拿来干啥子?”“卖了换钱钱。”“换钱钱干啥子?”“交书费。”“还有呢?”“给董老师吃蛋。”

80后的董珉岐平时也上网,她知道自己和小秋钰的故事被人发到了网上,面对网友对她热情地表扬,董珉岐很朴实地说:“我也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关新闻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
神六煽情  北京当局漠视民间疾苦
过年将届 中国留守儿童不要新衣要爸妈
农村留守儿童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孤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