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礁溪.烘炉地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4
标签:

烘炉地山,海拔1166公尺,为兰阳五大名山之一,而且是唯一拥有一等三角点的兰阳名山。过去因为地处偏远,想亲近这座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以来,宜兰县政府辟建樱花陵园,开通道路直抵烘炉地山东南侧山麓海拔800公尺的山腰高处。如此一来,烘炉地山不再遥不可及,也让人兴起一登这座兰阳名山的兴致。

虽然今天气象预测有雨,我并不以为意。最近下雨多在午后,而登烘炉地山,来回不超过三小时,中午前即可下山;更何况,我登山一向怕热不怕雨。登山,与其酷热难耐,我宁愿凄风苦雨。冒着酷热登山,汗流浃背,体力易衰竭;雨中行,则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今天台北天气其实算还好,车子出雪山隧道,才发现兰阳的天空云层颇厚。从礁溪前往小礁溪,进入山区,道路盘曲,渐爬渐高,半山已起云雾。今日登烘炉山,恐怕将无缘一见雪山尾棱、兰阳平原与龟山岛的美景了。

从北宜高头城交流道,续行驶了22公里,终于抵达樱花陵园。宜兰县政府新建的这片花园式墓园依山势排列,面向兰阳平原,视野景观颇佳。据山友资料,若天气好时,在樱花陵园就可遥遥望见雪山圣棱线。

今日虽然与此无缘,不过一下车,便感觉良好。八百公尺的海拔高度,气温凉爽,仿若初秋的感觉,这种天气登山,正合我意。


樱花陵园高处建筑物旁的土石产业道路。

土石产业道路通往烘炉地山登山口。


山区已起雾

陵园最高处有一栋新完工的建筑物,建物旁有一条土石产业道路可通往烘炉地山的登山口。

步入土石路,地上碎石沙沙作响,芒草夹道,蝉声传响,而远近云岚飘缈,气氛幽雅,炎炎夏日能够走这种山路颇为舒适。

前行十几分钟,山路渐盘渐高,竟已身处云岚之中。这时心想不妙,才走到半山腰,就有云深之感,那么登顶所见岂不是一片白茫茫而已。

土石路的尾段,渐有芒草侵道,部分路段变为狭窄,有时还得拨开横岔挡路的高芒,天气又渐渐不好,方才还觉得山路幽雅,此时走在薄岚芒道,渐觉得有点孤寂。

花了25分钟,抵达土石路的尽头,有一块小空地。此时天空竟飘起毛毛雨。续行,陡上的山径,穿入了森林里。才上午九点过后,森林里的天色,竟像黄昏般的晦暗。林中前进,周遭蝉鸣声,似阳明山暮蝉,叫声悲凄。

山径路迹清晰,而毛毛雨已被林叶吸收,林中行,不必着雨衣,衣服不湿,身体不汗,渐走渐适应,心情又好转。断续爬坡之后,山路又趋平缓,约20分钟,抵达四岔路口。

四路山路在此交会,有一棵巨树横倒空地旁。倒树连根拔起,根吸泥带土,倒矗路旁,宛如一块黑色巨石。树根旁的山径,即是续往烘炉地山的山径。另外两条山径,一通往林美产道,为烘炉地山旧登山口,另一条山径通往三角崙山。


四岔路口空地及倒树


抵达岔路空地,没有树荫遮蔽,才发现毛毛雨其实还不小。稍休息后,继续上路,随着山径,再次穿入森林里。

又是一段须拉绳索的陡爬路,约五、六分钟,遇一小段芒草路,雨势变大,赶紧穿上雨衣。

通过小芒草路,进入杂树林里。此时雨水穿林打叶声,盖过了渐微的蝉鸣声。走着走着,身旁突然有飞禽窜出,翅膀扫到我的帽缘,从我眼前掠过,还没看清楚,飞禽已倏忽消失于前方的树林。看那模糊的身影及体型,可能是猫头鹰之类的鸟,或许是在林间歇息或避雨,我路过吓到它,也被它吓到。

天气无好转迹象,反而更趋恶劣。遇到林叶稀疏隙处,感受更强烈。此时,登顶的热情早已褪去,只是不愿放弃的心情及毅力在支撑而已。

这一段山路,其实路况还不错,只是雨水恼人。约行20分钟,抵达一处山坳的小沼泽地。土软地湿,须踏木而过。雨后,出现一片水泽,传来阵阵蛙鸣,又有些许蝉声与蛙鸣交响。若雨只是毛毛雨,则此地诗情画意,应可令人流连。

此时此身,一片湿意,没有心情赏景,赶紧赶路。续往上爬,雨竟愈下愈大,林叶已撑不住雨水。走了十分钟,爬到高处,却见山径又趋而向下。这时,已是大雨景象,顿时兴起归去来兮的念头。


烘炉地山一等三角点

心情已不想往前走,却也不愿回头走。看地图,走到这里,应该离烘炉地山已不远了。若要回头,早该回头,此时回头,岂有此理?

这时望见前面树干有小路标,走近瞧瞧,上面写着“基石”及箭头符号,心情受到激励,便决定提胆向前了。

往下走,才不到一分钟,抵达往桶后越岭古道的岔路。这里是登顶前最后的小空地,树干上的路标写着“烘炉地山5分钟”。只剩最后的登顶路,当然就更义无反顾了。

最后的登顶路,全为低矮的芒草路,毫无遮蔽,风声呼啸而过,更助长雨势,一路被雨打风吹。狼狈前行,终于登上烘炉地山。山顶四周被矮芒围绕,芒外一片白茫,一等三角点就埋立于山顶小空地的中央。登顶不到一分钟,拍完基石,便匆匆撤退。

下山的山径,雨水聚流,已成水路。还好路径不湿滑,并不难行。历尽艰辛,登顶成功,心情转为喜悦,尽管鞋底裤管已全湿,却不以为意。下山脚程有如轻舟顺流,只花50分钟,便返抵樱花陵园。

下山途中才发现相机已因受雨而休克,无法再开启。返抵登山口,进入车内,赶紧以干布擦拭及暖气急救,而相机仍陷昏迷。此时回想登顶过程,我竟不知这台伴我数年的相机,忠心耿耿,一路苦撑,直到鞠躬尽瘁的为我拍下烘炉地山一等三角点之后,镜头才断电阖眼。

这一刻,心情交织着登顶归来与相机损坏的喜与哀。此时樱花陵园已在雾茫雨中,周遭氛围凄美。这时心念又一转,安慰自己,君子随遇而安,听说樱花陵园是一块宝地,我的相机若果真在此归西,也算是一种福份吧。

回程,车子出雪山隧道,坪林、石碇道路干爽,一路无雨。一山之隔,宜兰台北,天气真的差很大。至于烘炉地山,我一定会再回来,要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一睹雪山圣棱的壮丽与兰阳大地的美丽。

旅游日期:2010.08.06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宜5-3乡道通往小礁溪。


造型特殊的桥梁,过桥后即抵达樱花陵园。


樱花陵园高处的建筑物。从图片右侧的圆状水泥建物左转土石路。


土石产业道路通往登山口。


土石路部分路段芒草侵道,变为狭窄。


约走了25分钟的土石路。


土石路终点,变为山径,陡上进入森林里。


抵达四岔路口,有小空地及一棵倒树。


抵达沼泽地。


山径路况不错,只是雨水恼人。


基石不远了。


桶后岔路。左往桶后越岭古道,直行烘炉地山。


风雨中,登顶烘炉地山。


千辛万苦,只为这颗石头。

相关新闻
台湾宜兰.兰阳博物馆.海洋嘉年华会
台北贡寮.隆岭古道(福隆段).旧草岭隧道
阳明山 .二子坪步道
基隆市 .荖寮坑矿业生态园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