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交易前三季仅$58亿 陷10年同期新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杨采华综合报导)根据Dealogic数据,今年前三季香港市场上市交易总规模为57.6亿美元,创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而之前的三年,香港市场IPO金额一直排名全球第一。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亚太投资银行联席负责人Dan Dees表示,未来香港IPO市场表现可能不再是投资银行年度业绩的决定因素。

2009年,香港IPO筹得268亿美元;2010年,上升至570元亿美元,共计有87家上市,包括农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友邦保险控股公司(AIA Group)等重量级交易;2011年达360亿美元,上市公司涵盖了全球范围地区。

全球性企业2010年开始在香港上市,包括护肤品品牌L’Occitane International SA。意大利时装公司Prada SpA去年在香港上市,而嘉能可(Glencore International PLC)也完成了伦敦和香港两地上市。

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会认为,曾经受到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股票发售推动的香港IPO市场,能够重新成为投资银行收入的主要驱动力。

将于今年秋季在香港市场进行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Group) of China)规模4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将成为一大考验。但仍无法确定投资者的兴趣是否够大并持久,以至能促使投资银行推动IPO交易。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亚太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法洛奇(Farhan Faruqui)表示,如果能有一些IPO取得成功并且股价在上市后走高,投资者信心将恢复。

投资银行亚洲业务侧重点转变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亚洲(不包括日本)投资银行营收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亚太投资银行业务联席负责人马丁(Todd Marin)表示,今年亚洲业务分化明显,一方面香港IPO交易令人难以置信地大幅萎缩,另一方面投资级债券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工作繁忙,但获利减少。

一些银行业高层和招聘机构人士称,为应对这一状况,亚洲银行一直在降薪和裁员。

活跃的并购和债券发售活动令投资银行业务维持繁忙,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香港此前几年IPO热潮时上市企业的股票表现糟糕。中国的企业家们看到自己公司 的股价大幅下跌后,决定使用低成本发债取得的资金将企业私有化。一些参与IPO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将资金转向债市,这帮助推动了债券发行。

亚洲股市表现不佳

英国《金融时报》先前也曾报导,亚洲理应是有钱的地方。这正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各地计划IPO的企业涌入香港,但如今再也不会了,正如韩国现代炼油公司(Hyundai Oilbank)和其他全球知名品牌,如格拉夫钻石(Graff Diamonds)和F1一级方程式赛车一样,了解实情后纷纷退场。

该报导称,今年上半年IPO业务40%遭推迟或撤销的上市计划发生在亚洲。Dealogic资料显示,这高于2011年的25%。另外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亚洲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蒸发掉一半,约70亿美元。

相关新闻
通用汽车再上市  美史上最大IPO
2010年IPO将创最高纪录
海内外集资 压垮中国股市的稻草:IPO
港IPO跌逾八成 熊市看法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