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元:但开风气不为师,客家老大邱荣举

曾建元

人气 1088
标签:

台大人:公共知识份子形象的追求

邱荣举教授是我1993年国立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博士班入学考试时的口试委员,当时他劈头问了我一个问题,完全在我意料之外。他问我:“你的大学成绩怎么那么差?能不能说明一下?”我听了心中暗喜,因为我大学时忙着搞社团和学生运动,实在没时间和没心思在一些没兴趣的法律课程上,但是我有几门课程表现突出,加以硕士班成绩不错,还有一些论文发表,所以反而更可以证明我是适合于台大的博士班研究生环境的。

进来台大之后,始知邱老师在大学时代便活跃于学生自治事务和课外活动,更是1988年12月在由其担任总领队的还我母语运动所揭开序幕的台湾客家文化运动先锋,但这些也都丝毫不影响邱老师的问学与治学,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政治史的研究卓然自成一家,既能够沈潜从事严谨的知识考掘和史料耙梳,也能敏锐地针对既有的知识与观念系统进行反思与批判,更重要的,邱老师始终对着社会弱势者怀抱着伟大的同情,对客家的复兴和台湾的民主转型充满抱负,而总能挟其绝佳的领导力和实践力,带动风潮,将知识和理念转化为淑世济民的社会集体行动。这不正就是公共知识份子的典型吗,不正就是邱老师所认同和追寻的台大人形象吗?

白色恐怖受难者之子的十字架

我之真正亲炙邱老师的人师风范,倒不是在课堂之中。邱老师的伯父廖运潘先生是家父曾群芳台大法学院商业专修科的同班同学,桃园县观音乡第一位台大毕业生。因着这一层因缘,我和邱老师的关系则又更加密切。廖运潘夫人姜丽芝是北埔金广福垦号姜秀銮嫡系后裔,廖运潘依赖家中夫人所保存的会计账本一一还原人生往事,写作与自行出版回忆录《浮生手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近百万言,从常民史的角度见证了台湾的时代变迁与北埔姜家的兴衰,邱老师对之敬重有加,视之为家族的光荣。由廖先生处邱老师由是知道家父遭受中国国民党白色恐怖迫害的过往。

记得2000年一次到台大所里和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李炳南讨论功课后溜到隔壁研究室和邱老师聊天,邱老师主动谈起白色恐怖在他父母亲邱庆麟夫妇一生中烙下的历史伤痕,我深有感触,乃就小妹曾薰慧写作硕士论文《台湾五零年代国族想像中“共匪/匪谍”的建构》过程中找寻与还原家族与国族历史记忆的经验与邱老师交流,并提供了国家安全局出版的《历年办理匪案汇编》等线索供邱老师参考。老师对小妹的研究和勇气十分激赏,这或许是身为政治受难者后人对于抚慰不平报答亲恩的共同想法吧。

小妹经邱老师之安排,到三研所担任研究助理一年协助所务行政,邱老师亦以他当时担任法学院副院长的身份,热心透过家父与廖运潘先生邀集战后初期的台大法学院绿水会校友如陈英泰、陈炳基、王绍庆等人返校座谈。我们兄妹则在他的鼓励与推荐下,共同以〈青春战斗曲──战后台大校园政治事件之研究(1945-1955)〉为主题进行研究写作,在邱老师担任董事的财团法人戒严时期不当判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基金会(补偿基金会)于2005年所举办的《台湾人权与政治事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从学术论证还家父一代台湾左翼知识青年以历史的公道,并且迫使台大不得不直面被白色恐怖迷雾遮蔽的学生史。

在此同时,邱老师身在公门为政治受难者们的平反与补偿极力奔走之余,借机留意与寻访有关其家族痛史之线索,终于亦获得重大突破,邱老师与其弟邱荣裕教授发现其父涉及桃园客家中坜事件(即〈义民中学案〉),乃由此深入钻研,终于有相关丰富之研究发现以厘清历史真相告慰先人,且在此一基础上,开展了台湾客家白色恐怖受难史与政治史的系列经典研究。〈义民中学案〉的受难者如姚锦、黄贤忠等为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枪决后交极乐殡仪馆草草埋骨于台北市六张犁乱葬岗,家父竹南公学校同学曾文章等〈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竹南支部案〉竹南同志之遗骸亦在其间,而有赖于邱老师的研究调查,前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武装工作部长张志忠夫人季沄的坟墓才能在其受难后的半个世纪在六张犁被发现。2011年底,邱老师于补偿基金会推动六张犁白色恐怖受难者公园乱葬岗墓主的再一次清查,在此过程中,又再出土了一些受难者名单。化亲伤为对台湾与时代的大爱,这是邱老师学术生涯的一段佳话。

推动三民主义研究转型

我于2002年7月离开台大之前,是所务会议的博士班研究生代表,与邱老师的互动,还有共同推动三研所转型与改名一项。此议自1990年张志铭教授首任所长内倡议,十年未得解决,陈春生所长于1999年接手处理,邱老师在法学院协力,我也因而因缘际会参与了说帖和游说的分工。2000年6月3日校务会议同意三研所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所,当天我即列席向全体学生代表争取支持,而在台上向大会提出报告的,正是以法学院副院长身份出席的邱老师。这是我给自己的毕业礼物。我是2002年6月台大毕业典礼上接受陈维昭校长拨穗的唯一正港国发所法学博士,我的家人都特别来为我祝贺,在稍后所里自办的毕业典礼上,家父于致词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他知道读书很辛苦,他现在读书读不了多久都会流泪,我听了泪都快掉出来。邱老师则热忱地招呼我家人。一个月后,邱老师担任了我学位论文的口试委员。我的进出台大,都由邱老师把关,这真是人生里的一大巧合。

转型正义的推手

毕业后我幸运应聘到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服务,学术兴趣由宪法向政治史和客家研究延伸,其实都和邱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邱老师一直很关心家父台大同学陈英泰先生百万字回忆录的写作与出版,他深知第一手史料远比第二手诠释的学术论文更具学术价值。陈英泰生前把全部的书稿都委托我整理和出版,很可惜陈英泰的著作,由于补偿基金会的补助条件限制,最重要的第一部《见证•白色恐怖》最初竟然被以不合乎学术规格为由遭到补偿基金会拒绝补助,邱老师为此而在补偿基金会里使不上力。

由于出版经费庞大,陈英泰的回忆录到目前为止只出版了三分之一,但我对于今年全部问世保持乐观。陈英泰生前最后的约会,就是要到台大找邱老师为《再说白色恐怖》一书请序。我也协助过客家政治受难者陈绍英回忆录《一名白色恐怖受难者的手记》的出版,邱老师也是陈绍英生前最敬重的学者。陈绍英逝世后,邱老师一肩挑起陈绍英纪念文集《硬颈的客家台湾知识份子:陈绍英(1925-2010)》的策划出版,给予陈绍英应有的历史肯定,使陈绍英一生遗憾得以还诸天地,清白永示后人。邱老师的这种侠义心肠,人间罕见。在此之外,邱老师亦与欧阳剑华、吴声润等国宝级政治犯前辈多有往来,待之如父长,可证知邱老师是一位世上难得的性情中人。

而正因为邱老师对于专制统治之弊害点滴在心,他对于红色恐怖的受难者亦不吝给予高度的关怀,以澳大利亚为基地的全球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即在邱老师的支持下,由台大国发所接连协办两届的学术研讨会和颁奖典礼。当前有许多游走两岸的学者或政治工作者,把对于中国大陆政治受难者的人道关怀当成政治筹码在使,甚至把中国民主运动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麻烦制造者,但邱老师则出于至诚与真心来对待这些象征中国良心的异议份子,不为别的,不唱高调,只因为他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客家运动与客家学:台湾辐射全球

石破天惊的还我母语运动,其实只是台湾客家运动的一个事件化运动而已。邱老师早自1987年7月即开始投入台湾客家运动,长期担任《客家风云》杂志社社长,参与创办客家权益促进会,在这些基础之上,始能凝聚力量爆发还我母语运动,为当代客家文化意识之启蒙钉根。而随着两岸交流的日渐开放和频繁,台湾客家运动的能量,也随之辐射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客家。邱老师由于学术专长使然,主要由族群政治与政策的视角关照客家,中国大陆的客家研究源出历史学与民族学人类学,海外的客家研究则发皇自华人移民研究,三者各有所长而得以互补。

邱老师以台大为基地,2000年以后在台大客家研究社之外再行创办台大国际客家学会,2006年9月成立台大客家研究中心,推动举办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与国际客家研究社群之交流,欲以台湾自由学术环境之优势,集合各地客家学者,共同致力于客家学体系与内涵之充实,并期以客家学研究之成果,促进全球客家之认同和文化复兴。2009年3月客家研究中心正式成为台大社会科学院系所同级之研究单位,该年5月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班更有客家发展研究组的设立,是全球第一个标榜客家学的博士班。在邱老师的学术领航下,台大的客家研究社群于焉成形并逐一就位。该年暑假我即跟随邱老师组织的台大客家研究与两岸发展学术访问团走访福建和广东,见识了邱老师在客家学界的份量。由于邱老师在客家运动和客家学术上的贡献与成就,2009年获澳大利亚国际学者基金会颁赠第三届中国自由文化奖文化成就奖,继而再于2010年获得美国客家台湾文化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引领风骚、提携后进

我跻身客家研究学界的奠基之作和敲门砖〈从粤东客家到台湾客家──一个蕉岭曾氏的家族史〉,便是应邱老师的邀请在2008年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发表的,该文定稿后则先后刊载于韩国《中国史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客家研究辑刊》,增添了我不小的信心。2010年一个初春的夜晚,邱老师电话邀请我在国发所共同开设《中国客家专题》课程,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面对博士班研究生上课,虽感荣幸,亦感责任重大。承蒙邱老师谬赏和大胆推荐,我才有机会真正站上台大教席,为此,我又受命在该年《客家学与客家发展》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发表〈论中国客家研究的现况〉一文,该文除在我自己主持的《中华行政学报》刊登外,亦已经马来西亚《南方学院学报》审查通过。因为累积了几篇客家和族群研究之作,我则于2011年获邱老师报请台大聘任忝列客家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再于2012年与邱老师在国发所合开《当代台湾发展与客家专题》课程。邱老师亦邀我共同申请研究计划,在客家研究中心与老师和同学们集思广益、挑灯夜战,那种感觉无比温暖,精神无比振奋。

台湾客家运动和客学家的发展,历数风流人物,绝对少不了邱老师。邱老师令人佩服的,是他那一种乐观和进取的精神,永远带给人们以希望,在此之外,他又广结善缘、奖掖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但开风气不为师,让成功不必在我,希望的火炬永远有人接棒。

邱老师即将欢渡60岁生日,也将于2012年推出系列客家研究成果著作。他浑身是劲,声如洪钟,说他是客家大老,从成就与风范上来说虽不为过,但总觉得“大老”一词应当用在老态龙钟的长者之上。邱老师向来具有领袖群伦的胆识和气度,凡事以身作则,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这是他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也是成功的要诀,为此我倒宁愿称他是“客家老大”,一个不折不扣、实实在在让人叫得起的老大。

民国101年1月29日清晨五时半
日本国群马县高崎市鹤见町东横旅店高崎驿前禁烟栋1354室初稿
民国101年2月13日中午12时三刻
台湾苗栗地方法院职务宿舍定稿

相关新闻
曾建元:博士论文谢辞
曾建元: 诚信立国,从制度改革做起(上)
曾建元: 诚信立国,从制度改革做起(下)
高涌诚, 曾建元: 追求真相必须尊重司法遵守程序正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