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生意经系列之六

慈善生意人

——扶轮社和商网会

张翼

人气 29

挣钱自古就是谋生要素,现代更是成功的标志。所以要存钱、挣钱、投资。富豪令人瞩目,受人羡慕。古代社会把“德”当作钱,所以讲“重德”、“积德”, 相信做好事能积德、 善有善报, 德多才能有财。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真的热衷慈善,扶轮社就是一例。从传统观念来看,他们是不是一群聪明人,真正的投资人哪?

慈善与互利

扶轮社是一个源于美国的世界性慈善机构。会员多是企业家、行业高管、社区代表等等,用行内话说是“受尊敬的具备良好品格和职业信誉的人”。 瑞典有二万六千多个会员, 全球有二百来个国家的一百多万会员。每个会员除有一个自己归属的俱乐部外,可以访问其它俱乐部。也就是说一旦加入这个机构,你到世界各地出差、旅游都可以轻松地的走入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脉圈。能不能彼此做生意呢?当然能!每周的俱乐部餐会,大家除了相互了解外,一起做一些慈善事业,这是我遇到的每一个扶轮社成员骄傲无比、津津乐道的。也就是说业界人士对社会的义务有一个很积极的和高的道德标准。

我接触扶轮社是因为受邀,讲中国文化。慢慢见的人多了,他们中有不少去过中国旅游的,也有或者是研究学者,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非常好奇:为什么北京空气这么差、上海人会喝万条死猪水、大陆Baby要买光香港奶粉,甚至08 奥运的浩大声势和汶川豆腐渣工程怎么理解。等等等等……唉!这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吗?!咱中国人知道这只是传统文化被共党革命,道德沦丧后的现象。我就从三皇五帝、女娲造人讲到到唐朝文化鼎盛,从修身养性的道儒思想讲到中医的神奇,从佛家的慈悲讲到到近代少林功夫片和气功的盛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重德行善的传统。他们听得有滋有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令很多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直接支持了扶轮社的理念,这令他们开心无比!

作为客人的我受到俱乐部主席和每个会员的热情接待。讲完后,主席对我致谢,谢礼是一笔钱——用于购买小儿麻痹预防针,送给一个非洲国家。这真是个惊喜,小小的我举手之劳后,竟然能帮助几个万里之外的孩子!他们介绍说,小儿麻痹症在世界扶轮社会员门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几乎在世界上绝迹了!

就是这样,每个扶轮社都有一个慈善项目,除了小儿麻痹症外,还有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某个学校、,某个环保项目等等。扶轮社会员每次见面都在选在就餐的时候,这个时间用来参加固定的社交活动不耽误时间。而且还有个很好的传统,每次餐会都有一个外来的演讲,介绍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每个人的视野更广。

百年传奇

扶轮社的英文是“Rotary Club”。“Rotary”是轮流的意思,俱乐部的主席和其它工作由大家轮流担任,每次聚会主席就会带上一个大大的金轮子放在胸前。

1905年世界上的第一个扶轮社在芝加哥成立,当时的社会环境是黑帮和功利主义盛行,人人为了挣钱可以不择手段。年轻的律师博• 哈雷思(Paul Harries)是在一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人生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有自己的原则坚持,。认为商业界要有强烈的道德感,就和他的3位朋友—— 一个煤炭采购商、一个裁缝、一个矿井工程师 —— 四个人建立了第一个商业俱乐部,目的是支持彼此的商业活动,同时能够建立一个友好可信赖的人脉环境。 这个活动受到更多饱受不安折磨的业界人士的欢迎,很快扩大。俱乐部的各项工作由大家轮流负责。 到了第三年,哈雷思担任主席后,又开始向其它城市发展,并且为扶轮社制定了第一个社会义务 —— 为芝加哥盖带了第一个公共厕所。他的理念为当时黑帮盛行的社会带来曙光。

扶轮社虽然欢迎大家参加,不过每个会员都要符合胜任四大要素:
- 是否是是真实与诚恳肯的;
- 是否对各方都是公平的;
- 是否能促进信誉和友谊;
- 是否对相关各方都是有利的。

现在的扶轮社遍及全球。当然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在20世纪初叶成立了扶轮社,后来中断了很多年后过了了很久以来都没有了, 现在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个试点。

再忙碌的人也要吃饭,利用吃饭的时间,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尽自己的社会义务,交很多朋友,尤其是业界的朋友,我认为这是一群真正的聪明人。

挑战和商网会

扶轮社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以斯德哥尔摩为例,很多人不了解扶轮社。作为大城市的居民生活节奏快,上下班的路线可能很长,尤其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阶层能保证每周参加餐会的人有限。

扶轮社成员图比恩‧特朗特先生(左)(摄影:张翼/大纪元)

图比恩• 特朗特( Torbjörn Trangteg)说斯德哥尔摩地区的许多俱乐部的会员平均年龄都很大,除了个别俱乐部,很多已经像是退休人员的俱乐部了。这也是我访问许多扶轮社的印象!所以他们都在致力于吸收让更多年轻人, 尤其欢迎业界的女士们参加。

一部分会员为了扩大生意圈,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第一个以“Rotary Business Network” 为名的扶轮社商网会, 目地是像想扶轮社成立的初期一样,建立信任和工作网络。尽管扶轮社内部还有争议,有的认为扶轮社的意义是慈善事业, 而不是自己的生意。不论其他人意见如何,斯德哥尔摩已经出现六个这样的商网会了, 而且由初期的一年两次见面,变成现在的一个月6次, 分别在Barkarby,、 Nacka,、 Märsta,、 Stockholm City,、 Stockholm Mässa och Södertörn 。

据说美国澳洲也有类似的扶轮社“副产品”。扶轮社商网会是少有的不用交会费的餐会。参与者只需付自己的饭费就可以了, 同时要准备好如何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生意。 因为加入扶轮社本身是个公益活动,所以没有会费。访问商网会可以作为了解扶轮社的一个敲门砖。

(责任编辑:林彬)

相关新闻
研究表明雇佣外国人对生意有益
爱“罗网”的瑞典生意人(上)
爱“罗网”的瑞典生意人(下)
在瑞典开公司的几个小贴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