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为何小学生买“二道杠” 肩牌成为一种流行?

人气 6

【大纪元2013年12月28日讯】近日,大陆某媒体登载的一则关于小学生热衷购买“二道杠” 肩牌的新闻颇为引人注目。这篇报导指出,通过调查发现,某地很多文具店开始竞相热卖小学生佩戴的“二道杠” 肩牌。事实上,在大陆各地的小学中,这样的肩牌是为学生干部定制和颁发的。没能当选“干部”的学生是不能佩戴这种按照级别来授予的“一道杠”、“二道杠”和“三道杠”肩牌的。然而,这种仅应用于小学、只校方有权定做的肩牌如今却能花钱在商店购买,并成为小学生们竞相追捧的一种流行。

事实上,文具店出售的肩牌与与学校发放的正规肩牌有所不同,它的后面并没有加盖学校的红印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具店所卖的肩牌只是“冒牌货”。然而有意思的是,即便不是真正学校所发的肩牌,即便名不正言不顺,甚至冒着违反校规的风险,孩子们却仍然趋之若鹜。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文具店的老板以及被采访学生的回答中找寻端倪。一些文具店的老板直言不讳的说,“戴上了就是学生干部啊,走在路上很神气的”。一些前来购买的孩子也坦言道,“过节时有亲戚到家来玩,我戴上它,让妈妈有面子” ,或者“也想感受一下担任班干部的滋味”。

由此可见,在孩子心目中,“当干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一种令自己和父母都颇有面子的炫耀资本。尽管在小学进行基础教育的孩子不仅稚气未脱,甚至脑中还没形成“干部”的概念和理性认识,但他们已经开始察觉,成为“干部”能引来更多钦羡的目光以及得到更多的赞许和恭维。不得不说,这正是一种强烈的虚荣在稚嫩、纯洁的童心中悄无声息的不断滋长。只是,这种强烈的虚荣如今不再表现为对获取知识的自豪、对成绩优异的期待,而是对在学生中“当官”的极度渴求。

有人说,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杰作,是学校教育的成果。这句话在此进行论述甚为合适。身处在中国“官本位”社会中的家长,他们本身就已然深谙“当官”的价值和内涵。拥有政治权力不仅意味着高高在上、受人巴结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殊地位背后所体现的各种涉及经济利益的关系和资源。政府部门的官员无不在“如何向上爬”的思索中殚精竭虑,企事业单位的各类领导无不是为了一个“肥缺”日日战斗在没有硝烟的职场上,就连私企、小团队的一般职员也都沉浸在晋升、夺权的激烈竞争之中。类似以高手的姿态传授谋官技能以及升迁绝招的宫斗计、升职记之类的影视作品不都在竭尽所能的诠释这种普遍现象吗?

因此,孩子耳濡目染之后的意识和行为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家长言传身教的产物。尽管他们还不能很清晰的明白,“当官”在大人眼中究竟还有着怎样的有关实际利益的考量,但他们对在学校当干部能够耀武扬威,赢得面子的粗浅认识,就足以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开始学会为了“当官”而采取作假、以金钱购买、甚至违反规定、丧失原则等各种非正派的方式。

对于他们的这种非正派的行为,学校老师的说法则更为荒诞、离谱。一位小学的辅导员表示,学生购买的肩牌是商品,目前尚无任何文件进行约束,因此不应过度追究。该辅导员还认为,“渴望当班干部,显示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上进心,绝不能单纯地指责孩子们不诚信。老师和家长可以借机引导、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向上的动力。但如果是家长主动购买以满足虚荣心的话,就要审慎对待了”。面对老师的言辞,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家长主动购买是为了满足虚荣心,那孩子竞相追捧又是为了什么?这其中毫无虚荣可言吗?孩子想当干部,这本身或许不是问题,关键是老师们如何告诉孩子,“班干部”的头衔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张可以随时仿制的肩牌,还是对道德、礼仪和学习方面表现出色的一种肯定?

从近期爆出的“小学教材错漏百出”的新闻以及长期以来学校开设的品德课早已沦为政治洗脑课的事实中,我们就能发现,学校对孩子的基础教育是极度扭曲,甚至偏离了普世价值、违背了天性自然的。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的现代教育,很难塑造出人格健全、既能明辨是非、又能知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下一代。或许,当“官员”一词开始带上“亲民”的色彩,当“权威”一次不再意味着特权与利益,中国的后世才能回归正常与理性,各安天命、各司其职,最终远离夺权、夺利的厮杀和永不休止的争斗。

相关新闻
李天笑:解读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隐秘头衔被公布
后来我才知道 他们是真正抗日英雄3
【历史今日】失民心者失天下 苏联解体看中共亡
横河:从央视到公安部探李东生仕途轨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