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景气的万无一失投资术(5)

作者:张智超

人气 1
标签:

市占率提升比市场规模成长更重要

无论是传统或电子产业,在对上市柜公司进行“M&M”评估时,应该要把小M看得比大M重要,了解小M的极限在哪里,毕竟小M才是你真正投资的标的。

如果小M不佳,大M再怎么美味可口,投资人也只能闻香而已。而小M要怎么有效地扩大,又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管理能力相关。所以,投资人要将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小M结合在一起评估。

通常我在call公司时,都会聚焦于:企业未来提升市占率的策略是什么?基本上,企业扩增小M的策略,必须是有实质成长效益的,才会被我列入投资名单中。透过产品差异化、技术领先且竞争者不易跟上的策略,推升出来的小M才有意义。

例如生产CPU散热用均热片的健策(3653),由于技术能力佳,经营Xbox、PS2等游戏产品有成后,再成功延伸至PC、NB领域,获得Intel、AMD等国际大厂客户青睐。

像这种以技术优势为底,再藉由一个市场的成功,跨足至另一市场所打造出的小M扩充策略,就很有价值;但其成长趋势与动能未显现,仍需长线追踪。

因此,有价值的小M成长故事不脱以下两种型态:一种是既有的产品市占率提高,另一种是既有的产品市占率已经很大且持续提升中(或维持现状),而新的产品市占率将开始提高。

倘若只采取降低成本的策略,对小M的提升和获利都相对有限的企业,吸引不了我。至于只会说“老板很有野心,将会积极扩充市占率”空话的企业,就更引不起我的兴趣。

W= Who is Management(经营者与大股东行为分析),听其言,观其行

我在前文曾经强调“企业是由人所组成的,它是会变的”观念,它可能会变好,也可能会变坏。

再加上,金融市场又是个充分展现“人性本恶”的地方,套句武侠小说的行话,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而为了“为己、利己”,黑心企业那只看不见的黑手,就藏在漂亮财报数字的背后,用善良民众无法想像与辨识的诡谲手法,不断地操纵股价起伏,像五鬼搬运法似的,把投资人荷包里的钱,通通转进自己口袋里。

所以,投资人想要避免自己的钱,在股市里被无声无息地搬走,就得认清企业的本质,并像FBI一样,密切观察企业的一举一动。

看看这些企业或企业主,曾经说过和做过什么,在大谈企业未来发展很好时,大股东是“hold”住股票,还是大卖股票?

如果是hold住,表示他言行一致;要是大卖,就表示“里头有鬼”。据我自己多年来的观察,在台股市场中,言行不一的企业比重多达80%,不由得你不小心。

那么,投资人要怎么样对企业及企业主“观其言,听其行”,才能避免受骗上当呢?建议投资人可以从以下6个面向下手:

观其行一:股东结构

想知道上市柜公司有没有在“搞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追踪大股东的结构。

如果对公司的未来极为看好,大股东们一定会长抱股票,不轻易抛售;要是大股东的持股比重大降,表示大家都赚饱落跑了,未来公司“是死是活”,都与他无关,而这样的企业股票,就有成为地雷股的“庞大潜力”。

基本上,持股1000张以上的投资人,就可视为大股东,而这些大股东的“持股占股本比重”(以下简称为大股东持股率),就是公司是否稳健经营的关键指标。

假如大股东持股率在80%以上,表示股东们对公司前景有信心,没有出货现象,像是台积电(2330)、远东集团、裕隆集团、台塑(1301)、裕日车(2227)、统一超(2912,如图1)等公司,大股东持股率长年都在80%以上,即使是外资比重高且常被点名买卖的鸿海(2317),大股东持股率亦高达70%以上。@(本文结束)

摘编自 《操盘手的万无一失投资术》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调查:金融危机长期改变美国人理财行为
澳洲投资者信心高涨
金融投资家:古今强烈对比  让我心潮澎湃
避免过分依赖中国 外资撤离大陆转往东南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