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思辨 才能达成任何你期待的改变

琳达.艾尔德 / 理察.保罗

人气 26
标签:

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会牵涉到思考。思考告诉我们该相信什么、该拒绝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以及我们如何安排时间,从事什么工作,居住在什么地方,该与谁结婚,甚至该如何养儿育女……。任何一切我们所知道、相信、想要、恐惧与期盼的事物,都是思考的结果。

而且,我们的生活品质,主要也是取决于思考品质。思考的内容,意味着我们会怎么去进行一切该做的事情。

你的工作品质取决于思考品质,因为你会推论或判断工作上所面临到的问题。你的人际关系品质,也取决于你在这些关系中所做的思考。目前你在阅读这本书时所了解的每个意涵,也都来自于思考。你对于了解、吸收书中概念的能力,同样取决于你阅读时的思考品质。

由此可知,学习思辨能力相当重要,这是一种经过训练的艺术,确保你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用上自己最好的想法。透过发展思辨能力,你就可以开始掌控那些原本控制着你的思想。

无论你的处境或目标是什么,无论你身在何处或面临什么问题,只要你能够掌控自己的思考,情况至少都会稍有改善。不论身为父母、情人、朋友、公民、消费者或是专业人士,在人生中的每个领域及情境中,思辨能力都会带来好处。相反地,思虑欠佳必然会造成问题、浪费时间精力,并引发挫折与痛苦。

每个人的思考都有缺失,只是多与少的区别

若要开始认真看待思考这回事,你必须先认知到,在“正常”的状态下,人的思维本质上都有着内在缺陷。也就是说,若非刻意干涉,人的思考天生就会产生问题。譬如我们会有偏见,会对别人有刻板印象,也常常显得虚伪。有时我们会在心中合理化种种手段与做法,偏激者甚至会合理化偷窃、虐待与杀人的行为。

除此之外,我们通常在行为失常的时候,认为自己很合理。如果遭到质疑,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些人为什么要为难我?我做的事情很合理,任何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来啊!”简而言之,我们会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思考完全合乎情理,即便闪过一丝自己可能有错的念头,也会被自我辩护的想法加以掩盖:“我并不想造成任何伤害啊!”

人的思维带有自我辩护的天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换言之,人类无须去学习如何自我辩护、自私自利或是自我欺骗,这些模式本来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举个例子,试想某个女性主管在面试过所有求职者后,总是只雇用女性(或是男性主管只雇用男性)。这名主管认为自己既公正又客观,若是被问到为何只雇用女性员工时,她很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合乎逻辑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决策,例如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及技术能力等等。为了巩固自己的用人决策,她会把自己看成是公正的,只是纯粹想要招募到最适合那个职位的员工。

或许她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意识到自己只聘请女性,但却会合理化这一点,觉得或许是女性本来就比较适合这些职位。确实,唯有自认行事客观,她才能在心里感觉自己正正当当。但关键在于,偏颇的想法,往往在自己看来都是冷静公平又毫无偏见的,我们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就算大错特错,我们也会觉得这是那个状况下最合理的做法。

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轻重不一的偏见,也都有刻板印象,也会欺骗自己。我们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相,却都深受人性的自我中心所害,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我们的思考不可能臻于完美,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变得更好。

思辨自己、批判自己,然后提升自己

我们的目标,是要协助你开始批判自身的思考,去思辨一下你的思考模式,可能会对你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问题。随着你逐步学习本书里的概念,并明智地应用之后,你就可以开始改善自己的思维习惯。你会对自己的思考产生自觉,有了自觉以后,就可以评估自己的思考;可以评估思考以后,就能够加以改善提升。你可以决定保留住哪些想法、舍弃哪些想法,哪个看法是明智的、哪个看法又是无知的,什么会导致问题、什么能够让你的生活更为富足、什么会困住你或局限你,而什么又能够让你自由解放。@

摘自 《30堂带来幸福的思辨课》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趣味的九个心理现象
职场中人际交往的禁忌
让朋友情谊长久的方法
沟通与分享的处世之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