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西方投资客的中国梦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记者张岳综合编译】一些看好中国市场的西方投资者在解释其“中国梦”时往往称,中国社会中产阶级在崛起,其潜在的消费欲望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巨大商机。不过,英国咨询公司Mintel亚太研究部主任、以研究中国消费市场著称的马修·克拉布(Matthew Crabbe) 分析师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中国数字神话的终结:看懂和用好中国的统计 and Using China’s Statistics)》(《Myth-Busting China’s Numbers: Understanding》)。作者认为,大多数投资者被中国官方给出的表面统计数字所误导,造成看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也就意味着一些梦想将不可避免的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根据书目介绍,《中国数字神话的终结》这本书对中国官方提供的经济统计数据,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微观市场、从人口到公司财务、从银行、养老金、税收到日常消费,逐一分析了数据中存在的缺陷、不准确,甚至人为篡改的地方,并为西方人如何发现这些问题,并如何从中去伪存真提供了指导,进而帮助西方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并降低投资风险。书中还列举了在中国投资成功与失败的企业案例分析。

对数据的质疑与利用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贾米勒 (Jamil Anderlini)对中国官方数据也有自己的质疑,他首先对不同国家/地区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与修正情况进行横向对比:香港有700万人口,需要6个星期汇总整理后才能发布数据,美国则需要花费8个星期,即使如此,在初始数据发布后一般还会修正。相反,中国有13.6亿人口,却只需要2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发布季度数据,而且从未进行修正。他还发现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把各个省市公布的数据汇总起来,与北京发布的全国数据差异很大。

《金融时报》新兴市场部编辑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对此表示,如果投资人对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信以为真,那他无疑是在进行一场风险极大的错误投资。

《中国经济季刊》编辑汤姆·米勒(Tom Miller)表示,马修·克拉布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中国官方的数据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数据全部丢弃,相反,克拉布以明晰的洞察力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并努力从中得出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及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

克拉布:西方投资者搞错了一件事

克拉布研究中国市场20多年,懂中文,是有名的中国通。他在接受《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表示,外国投资者搞错了一件事:他们将中国的消费者视为了一个大市场,但实际上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区域型市场,比投资者想像的要小。他进一步提出两个观点:第一,在计算消费指数时不能过度依赖零售额;第二,中国的所谓中产阶级与其它国家的不同,比较难界定。

对于零售数据,克拉布认为,与真正的零售市场购买额相比,中国统计的零售数字存在着大幅夸大的现象,他指出,这些数字往往更适合用来表示机构团体及企业的销售和批发交易量。

关于中产阶级的界定,克拉布指出,人们对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估计存在着千差万别,很难说哪一个是最准确的。但更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统计数字真假混淆,这使得即使是最好最明智的专家​​,都难以根据虚假的信息做出客观真实的判断。如此说来,一些投资人认为中国的市场规模目前有多么多么大,也就有情可原;但是,如果真的按着那样的估算去看待未来的发展趋势,则无异于是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人口多不等于你的市场大

投资者看好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力,这里面有什么风险吗?克拉布认为,一味幻想着到中国去淘金的投资者,他们是沉醉在一种美好的“中国梦”里面。他表示,最近有不少市场观察者都在建议,在反复提醒说,投资人以为中国有13亿人,这个市场很大,所以就奔着这个市场去了,事实上,任何一个投资人都不可能将13亿人都变成自己的客户。从这一点上讲,“13亿人与你是没有关系的,你要考虑的是,具体哪些人会切实成为你的客户。”

一定要明确投资对象与目标

著名的财富教育培训师杜云生曾反复告诫他的学生,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基础,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休谈成功。对于投资与市场营销来说,这个道理是适用的。如果只是头脑发热的认为中国有13亿人所以市场就大,而没有明确的市场营销对象,那么进军大陆市场很可能会变成“滑铁卢”。

几百年以来,西方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想法,就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克拉布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没错,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但它是由多个小型的区域市场组成。比如,云南和黑龙江的富人,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消费习惯。投资人必须真正了解其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可能是谁,并明确这些人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哪些城市,或城市的哪一区。还要了解这些消费者的愿望和购买习惯。这些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虽然投资人对这些信息会掌握的越来越多,但依然只是局部,而且中国现实情况的变化速度较快,去年的信息到了今年可能就已经过时。

可是,一旦人陷入了某种梦想的激情中,包括西方投资人眼中的“中国梦”,就很难再跳出来用理性的眼光去旁观,这也是非常多的西方投资者去了中国,后来却铩羽而归的原因。不要因为看到中国是个大国就一厢情愿的去投资做生意,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消费者是谁、在哪里。克拉布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讲着这个道理。

西方商业模式遭遇碰壁

熟悉中国社会状况的克拉布在看到许多企业到中国投资时,试图直接套用在西方的经营模式,但往往都不会顺利或成功。而这是西方企业到中国投资遇到的最常见问题之一。在其他地方运转顺畅的商业模式,可能完全不适用于中国。那是因为,克拉布认为,中国社会的运行有它自己的逻辑,或者也可以说,毫无逻辑性可言。

对于在西方自由、民主的环境中长大的投资人,尤其是坚持诚信与法制理念的投资人,再加上历史文化的不同,将在西方本来运行顺畅的商业模式带到中国时,常常会发现水土不服。◇

相关新闻
多数美国人选错存钱方式 如何做才能赚得多
月赚14万 亚马逊卖家:做副业要避三个错误
通胀率居高不下 投资金条和金币值得吗
50岁后理财头号错误是什么 专家支三招解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