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月当空 温情在心

品味中秋 传承传统

赏月赏花赏月饼 品茶品酒品中秋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09月25日讯】提到中秋节,总会想到花好月圆,阁家团聚的温馨场景。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中秋绝唱《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直在中秋之夜被反复吟诵。虽然时过境迁人们已难体会那种“我欲乘风归去”的意境,科技的推广又使得那种因远隔千里而对亲人的牵挂逐渐淡化,但千百年来贯穿在中秋庆典里的文化精髓和韵味,一直为华人社会传承并推崇着。

留在孩子记忆里的快乐中秋夜

对于文革前出生的大陆华人或港台海外华人来讲,传统的中秋节充满了快乐,很值得回味。

林先生,曾是越南华侨,移民到温哥华已经40多年了。在他的记忆深处关于中秋的往事,恍惚定格在带着两个弟弟与邻居小朋友们一起提着灯笼穿街过巷的快乐场景。在这片刻的回忆中,林先生好像又回到了那童年时的中秋夜,他的语调和神态充盈着快乐和兴奋。“很开心、真是很开心的”,他说。“我们小孩子其实只顾玩,只有父母在赏月”。“玩一会儿我会跑回自家院子里, 从摆满赏月食品的盘盘碟碟里抓点月饼或水果,又接着出去玩 ”。大一点的时候, 他会自己用竹子、铁丝和彩色玻璃纸做灯笼, 弟弟们在一边做助手。 做好后,点上蜡烛,一人提一个到街上玩, 烧了就再做。后来也有买来的灯笼, 那些就更漂亮了。

月光娘娘的供品

筱青移民温哥华也快20年了。她和我们分享的是一个调皮女孩过中秋的趣事。她还记得50年代的时候, 每逢过节,她就会跟父亲一起到火车站去接从香港回来过节的阿嬷,而阿嬷总会带回一担子东西。每年中秋,家里都有拜月光娘娘的仪式。阿嬷会把藤做的精致桌子摆在院子或靠近院门的街上,桌上摆满了漂亮的盘子,里面装着月饼、新收的花生、槟榔芋头、柚子 、橘子等供品。当古雅的香炉上香烟袅袅升起的时候,阿嬷就会虔诚地双手合十,向月光娘娘喃喃秉告,求月光娘娘不要怪罪子孙,如真有过就让她一人承担。这时候,站在桌旁的筱青就会乘阿嬷不在意时偷吃桌上的供品。那是她儿时自鸣得意的事。 不过她说她可真是看到过月宫里的玉兔和嫦娥。

美丽的神话传说

Minnie 小时候常听奶奶和妈妈讲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也喜欢那些关于中秋的名家诗词。她和奶奶、妈妈都很喜欢这些美丽中带有淡淡忧愁的故事和触动心灵的诗词。中秋之夜,Minnie总爱仰望明月,想一窥传说中的仙女白兔或砍伐桂花树的吴刚。她会想像古时的景象和故事里的情景。 她就是不明白嫦娥为什么要偷吃仙丹,也不明白长生不老有什么好。“大家都走了,剩你一个不是很孤单吗?”她对宇宙、人生的最早的思考,大概就源于此。不过她可没有筱青那般幸运,连仙兔的影子都没见过。

秋菊展与五仁月饼

80后的艾玲是个新移民,她记得在大陆时,每逢中秋时节就会有菊花展览; 她还记得过节要吃五仁月饼,好像还要吃“五子”什么的,具体内容和因由已经记不起了。反正妈妈会去买个鸭子回来做菜。在中国,文革期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到了她这一代,能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虽然大陆后来也有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但其商业意义已远远超于文化层面了。

一壶清茶伴一桌赏月的供品。在孩子们的眼里,大人们只有在中秋之夜才能偷得片刻清闲、留守家园,悠然品茗赏月。赏月一般是不会喝酒的。也许身为凡夫俗子,难有那种“把酒问青天”的洒脱豪迈;清茶一杯,温馨闲适,倒更适合辛苦操劳过后的家长们。   ◇

责任编辑:何坚

========================

传统节日里的变奏

华人要在西方社会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当今这个被称作举头只为看电梯、低头只顾打手机的时代,过中秋节的传统也面临被削弱和表层化的侵蚀。人们来去匆匆,抽空聚个餐,却难有闲情赏月。科技产品占用了家人朋友互动的时间,就算围坐一起也在各自上网。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Email就把距离拉近了,思念不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是有限。

林家是从大陆迁徙到越南、再迁居北美的。作为已把加国当故乡的华人,林先生说过中秋已没有那种思乡的感觉了,有的只是对儿时快乐的回味。在温哥华落地生根多年,自己的孩子也在这里逐渐长大。近年来,他对传统中华文化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在互联网上搜寻那些母亲曾经给他讲过、但小时候玩得没空听的故事;于是,他把这些关于嫦娥、玉兔的中秋传说用Email转发给了孩子们。他意识到,身为华人很有责任承继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

责任编辑:何坚
========================

过中秋的传统丰富了加国多元文化

在加拿大过中秋,尽管“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尽管“举头望明月”不一定能看到月宫的嫦娥、玉兔,但十五的月亮一样圆。不管中秋节的庆祝活动表现为丰盛的宴席还是美式快餐,对于大多数的华人来说,八月十五仍然是那个阁家团聚的中秋佳节;打开绘有月宫仙女或牡丹明月等精美图案的盒子,那圆圆的月饼始终是节日的最佳象征。离愁别绪,不再成为节日的主旋律,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直白的现代情怀。

这里的华人,乐于把传统的文化与社会分享,也早已把中西节日都看作是自己的节日。而这里的西人或其他族裔的移民也对华人的节日表现出兴趣。 Minnie还记得刚来的时候 参加ESL班,教英文的老师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对中国学生关于中秋传说的“presentation”表达出浓厚的兴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伤感引起过共鸣,一把传统的绢质手绘小扇,会被那些女生们爱不释手地传看。在一些中小学,老师也会在节日到来之际向不同族裔的学生简单介绍“Moon Festival”。近年来, 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中国节日的氛围变浓,“Moon cake”对这里的人来说已不再陌生,只是光顾月饼的顾客主要还是华人。因为稍好一点的散装月饼,一个也要$10以上,这样的市场价还不是那么容易被其他族裔的人所接受。◇

责任编辑:何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