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力危机 台农委会投33亿育青农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0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我国农民平均年龄高达62岁,农业人力面临断层危机、以及小农经营型态缺乏规模效益等问题,为根本解决农业发展困境,必须建构吸引年轻人返乡从农的环境,农委会研拟“新世代农业工作者培育方案”,预计6年投入新台币33亿元,辅导1万8千位青年成为未来主力农业经营者或干部,期待透过青年投入农产业、产销互助合作、品质与创意加值等策略,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驱动力。

农委会副主委陈文德表示,农产品要优质、安全、创新且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农产品除开发加工以外,也应与休闲产业结合,农民经营范围才会广大。

陈文德说,估计未来10年老农慢慢退出经营,而年轻人进入就需要计划性的培训,农委会从今年开始提出青年就业培育方案,未来6年要培育1万8千人,10年要培育3万人,政府打算6年之间投资33亿元,作为教育训练。

培育计划将与嘉义大学合作,从培训体系与实际操作部分,培养青年农民,目的就是提升农业竞争力,提升年轻人从农的意愿,农业确实能达到相当水准。

推动青年农民专案辅导

陈文德表示,青年投入农业可能遭遇的“技术”、“资本”、“土地”等问题,需要分别寻求不同单位协助,102年起推动的百大青农辅导,以2年个案陪伴辅导方式,整合该会及地方政府各项资源,组成辅导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解决农地、设施兴建、经营资金、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资讯工具、加工研发、行销等各项问题,甚至给予设施设备、3年零利率专案贷款等协助,让青年农民稳健经营,进而扩大规模或创新、加值、发展,成为标竿并带动其他青农。

青年的创意、热情与坚持是经济、社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如第1届百大青农卢纪烨所建立“寿丰印象”产销平台,除依据消费需求规划作物种植外,也让农产贩运过程的成本直接回馈生产者,藉由产销平台整合小农产品,以土地、青农与食材故事进行行销。卢纪烨更期许自己可以建立一个以生产者为主体的农企业,让企业获利回馈生产股东,开创新产销模式。

另一名云林的青农李星辰,虽家族在桃园地区经营竹笋产业有成,但他考量生产基地扩大不易、加工厂规格与国际标准有落差等问题,毅然决然地前往云林,设立符合国际规格的新一代制程笋类加工厂,除辅导当地农民共同建立斗南的竹笋产业外,更整合台南、屏东笋农,再创产业荣景。

农委会主委陈保基指出,第1届百大青农辅导2年期间,累计动员投入超过5,660专家辅导人次、设施设备补助超过2,480万元、协助申请专案农贷超过1亿3,900万元、导入新品种或技术超过180项次、协助产品或故事设计超过260件、导入资讯或自动化系统超过30项、补助创新加值经营企划执行超过400万元等资源,让百大青农扩大规模逾500公顷、产品通过验证逾240项、加工研发逾100项、通路拓展逾350项,整体产值平均提升61%。

青农联谊会 有你不孤单

农委会辅导处长张致盛表示,未进入百大青农者,每个县市都有“青农交流联谊平台”,大约有5,600名,他们平常都会聚在一起,除了农委会给予组织训练、技术辅导外,也会彼此交流关于生产或是相关资讯。根据以往经验,青农回去后除了技术外,在经营管理上也会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透过这样的平台,让彼此互相连系,年轻人有伴,从农之路不孤独。

他指出,农业不全是老农,现在也有很多青农,有的是为了照顾家人,有的是希望能为家乡做改变,很多都带有使命感,像是徒步环岛,第一次就募到200多万元,让部落居民有免费公车可以搭。

张致盛坦言,辅导青农也有辛苦之处,现在的青农跳脱传统,不是只要补助,他们会质疑制度面的问题,或是对国内产业制度及行销都有很多意见,不过他认为这样很好,可以借此修正并改进,是辅导青农最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