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被遗忘的香港保卫战 加军到底去那里干什么?

人气: 31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7年01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平编译报导)75年前二战期间的香港保卫战中,共近3000名士兵牺牲,其中290名为加拿大士兵。如今,这场战争早已被人遗忘,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当年这场战争,将一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加拿大士兵派到香港这样一个无法保卫的孤岛上与日本人作战,等于是送羊入虎口,根本就是个错误。历史学家班汉姆(Tony Banham)在给《纽约时报》邮件中写道,香港保卫战是加军首次参与到二战中,根本就是场灾难。

派兵香港加军为新手

当年英属香港驻防军请求英国政府增派1、2个营,加强香港防卫。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虽认为,一旦日本打来,根本就保不住香港,不值得派兵作无谓牺牲。但支持一方坚持认为,派兵不仅能极大鼓舞驻港英军士气,还能警告日本。再加上当时太平洋战区,主要焦点是日本对其它亚洲国家的侵略,谁也没料到,日本人真的会袭击英国的这块远东殖民地。最后,丘吉尔作出让步,同意增兵香港。

当时已年届54岁的罗森(John K. Lawson)上校,已成家立业,有一幢房子、妻子和2个儿子。罗森曾在一战中战斗过,已升到上校军衔,军衔虽不太高,但也算事业有成。罗森一直负责新兵训练,加拿大同意派兵香港后,指派他报告加拿大可供派兵香港营队的准备情况,罗森手下工作人员将其中10个营列为优秀,7个列为需加强训练,9个不建议进行作战部署。

当时的欧洲是西方国家防御重点,将作好战斗准备的营队派往远东地区,显然不合情理,因此当时的加拿大总参谋长挑出最不具战斗力的2个营:温尼伯格步兵营(Winnipeg Grenadiers)和皇家步枪营(Royal Rifles)。一切就绪后,罗森上校晋升陆军准将,带领近2000名士兵乘船向香港进发。

当时英军和日军在中国和香港之间的一个铁路道口虽互相对峙,但似乎不太可能开打。英国情报部门还安慰加军说,日本人个子矮小,普遍患近视,夜间无法作战,即使日本人真的开打,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防御体系薄弱一再被忽视

当时的香港的防御体系主要是一个混凝土战壕和暗堡构成的网络,沿九龙半岛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山峰和山脊蜿蜒而建。它建成后的军事目的是:一旦日军真的攻击,应能抵抗日军数月或至少数周。但事实情况是,这条防御线一直都没建成,仅仅只设置了些铁丝网。1941年12月,原本能驻守的主要防御工事城门碉堡(Shing Mun Redoubt)里,仅30名士兵守卫。香港岛上的防御计划,也只是沿海岸线部署少量军队,高地根本就没任何防御计划。

看到这种情况,罗森准将立即请求伦敦再增派一个营,没有得到回应。在香港保卫战中幸存的皇家步兵营麦克唐纳尔(George S. MacDonell)说,罗森发现当时情况根本不可能作战,等于是死路一条。12月7日上午,英军接报日军在边境有活动,却没引起当时英军驻港指挥官莫尔特比(Christopher Maltby)少将重视,认为报告在夸大,日军活动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指挥官错判致加军全军覆没

莫尔特比以为,边境日军仅数千人,实际上是5万人,是当时英军的近10倍。12月8日,英军几乎同时向夏威夷、新加坡、马来亚北部、菲律宾、关岛、韦克岛和香港同时发起袭击,日军只用了5个小时就攻破城门碉堡,攻破兵力薄弱的防御线,5天后,英军被迫渡海逃往香港岛。

很快,联军在香港岛重组为东西2个旅,罗森负责西旅,负责阻挡日军直抵英军心腹重地。然而罗森指挥总部却距双方未来交点地点甚远。 12月18日,日军渡过狭窄航道,很快突破沿海防线,几个小时内就穿过俯瞰罗森在黄泥涌峡道上的山丘据点。罗森本计划次日上午将指挥部后撤,但到次日上午7时,却被日军包围。据在对面战壕中的温尼伯格步兵营曼彻斯特(Bob Manchester)中士后来回忆,交战过程中,罗森和另外3名士兵向暗堡后面的山坡上爬时,被日军机关枪击中。

双方交战持续至12月22日,幸存加军全被日军俘虏。随后,罗森遗体被发现,经日军许可,其手腕上的银质身份手环被摘除后,日本指挥官次日下令埋葬罗森,并在墓前竖起一块白色墓碑,墓碑以日文书写。1946年,加拿大政府将其遗骨重新埋葬在香港岛西湾国殇坟场。罗森阵亡后,香港岛西半边防卫陷入混乱,反击七零八落,队伍不断溃退,英军最后在圣诞节当天宣布投降。

罗森的阵亡,是二战中加国阵亡军士中军衔最高的。随军牧师莱特(Uriah Laite)上尉做了4年战争俘虏被释放回加后,将罗森手环交到其家人手中。其子约翰将手环和父亲的一些军章放进相框里,保存至今。对于约翰来说,至今能缅怀父亲的只有几件小东西:数枚军章,几个身份识别牌和这枚银质身份手环。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