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征文】王承尘:由“礼”析当代中国社会

人气 288

【大纪元2019年05月27日讯】

引言

礼制文化源于周朝,周公制礼作乐为礼制文化之滥觞,后孔子呼“吾从周”期望恢复周朝旧制,礼制文化成为儒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至汉高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使礼制文化深入人心。礼制文化完整而言,包括礼与乐两部分,本文之将仅限于礼这部分。

1. 礼制文化的三大精神内核

今人对礼制文化的相关论述[1-3]注重的是君臣、家国、主仆、尊卑、贵贱等“礼”的表象,其真正内涵一直较为阴晦。实际上,礼制文化不仅仅是不讲礼貌、不遵仪节此种形式上的偏离,更重要的是人不理解“礼”的内涵。因为内涵渐渐隐去,外在的形式自然难以维系,表现出来轻者仅重视外在形式,重者则连形式也不顾惜。“节”、“文”与“质”的融合和“仁”是“礼”的三大精神内核。

1.1 “节”

“节”包括物质上的节俭和精神上的节制。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简陋生活得到了孔子的赞可,但孔子也补充道更高的精神境界是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节制感情即“贫而乐”[4]。丧礼亦如是。古有“四礼”: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其中丧礼情感最强烈,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正确利用丧礼可起到教化人心之作用,而此种“利用”最起码的要求是“节”。

从“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 [4]分析,丧礼的第一重标准是铺陈浪费、规程完备不如节俭与哀悼,因为大肆铺张会导致僭越,而与此相比情感不够节制后果更轻;丧礼的更高标准是,节制沉痛的情感并给予疏导,正所谓“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5],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也可证实此种做法的正确性。

而当代中国的饭桌上经常是吃不完的饭菜,人们把吃干净当作可耻,却把吃不完当成阔绰或其他形象的象征,网购盛行、有用的没用的便宜就买,这些不符合“节”在物质层面上的要求,而浪费的事物也增加了人们的业力。另一方面,当今许多流行歌曲在放大个人情感,将痛苦强化而非予以疏导,变异的观念使得靡靡之音泛滥,情感做不到节制,情感指导下的人也就不能有中正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身边的事物,从而给生活工作都带来了麻烦。而这一切的根由,某种程度上在于对“礼”之“节”内涵的肤浅化理解,理解的断层和肤浅化与文革和当代中共的变异的文化灌输、无神论灌输、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教育相关。

1.2 “文”与“质”

“文”与“质”可以理解为代表等级的纹饰与素净简单的服饰、繁缛的礼制与质朴粗野的性情,也可以理解为情感与尊卑。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中正平和”,“文”与“质”应恰当结合,可有所偏向,但不能偏离。从情感与尊卑角度理解,“礼”不仅是外在的规制,也是深入至人心灵、触及到情感的。

“文”与“质”的分离与中央集权的加强密切相关。清朝君臣之序已大过长幼之序,这对礼制的影响是强化君臣之间“礼”的外在形式而弱化“礼”的内涵,由“礼”转变成绝对的统治与服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是“质”的极端强化,过分强调君臣的尊卑,而忽视了“君臣之义”。此种不符合儒家“礼”的观点的趋势,显然也不利于统治的清平与长久。《红楼梦》又被称作“预言书”,或许正是曹雪芹看到了封建强权下“礼崩”趋势之悲哀,借贾府的兴衰预示了清王朝的没落,而这种强权在当代中国社会表现得更为强烈:人们不仅没有自由言论与信仰的权利,而且人所有的行为都处在监控之中,所有的信息都已实名也时时被网警监管。从这种完全与“文质”观相背的现象可知,当代的中国已经距离曹雪芹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已不远,尘世中被蒙蔽双眼的世人当快快觉醒。

1.3 “仁”

“礼”的内在精神是“仁”。“人而不仁,如礼何?” [4]强调了“仁”对于礼的重要性。 “仁”包含善良、宽容等美好精神,从字之结构来看,“仁”也蕴含着人际交往的智慧。

《红楼梦》中金钏死后贾政道:“我家从无这样的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 他首先想到的是家族颜面却不去追究事情的始末,一条生命陨落是“祸患”,可见在贾政眼中,“仁”只是用来美化其家族形象的工具。这与中国当代社会学校等出现事故校方不是追究始末、还以公道,而是封锁消息的做法如出一辙,而这种行为也是受中共的封锁、“维稳”等行为和借口的深深影响。

一个老仆人的话也体现了贾政话语的不实与贾府的黑暗,老仆人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同为仆人,对于死去的生命用局外人的姿态看待,毫无怜悯之情、仁义之心。从其反应不难推知,这只是整个家族“仁”的缺失的冰山一角。而当代中国社会,人权被践踏,信仰真诚、善良、忍让的人被处以非法的酷刑,有一些人被谎言蒙蔽、人而“不仁”,他们是最可怜的生命。

由此可见,《红楼梦》中上至老爷太太、下至仆人,都已麻木不“仁”。他们憎恨表面失礼的行为,却未意识到他们自身内在精神中“礼”的缺失更为可怕。不注重“礼”内涵,只能是“虚礼”、“假礼”,正如尤氏所言:“我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 而中国自官员到民众,有的则是连失礼行为本身都已习以为常了。

其实真正应遭到批判的是披着“礼”的形式外衣却不讲求内在精神的现象,即“虚礼”、“假礼”。文革中盲目短浅而别有用心的破坏传统文化最重要内涵之一——“礼”的行为导致了当今社会人们没有心法约束的种种乱象,人们越来越浮于表面并习以为常,信奉一言堂而缺少了自我思考,这是可怕的。

2. “礼崩”与没落

2.1 自发的违礼

自发的违礼是指通过耳濡目染,自发效仿,因此是由上而下的。《红楼梦》中,对于贾赦、贾珍一干人等来说,身为长者与尊者,一味纵容私欲与情感,连礼法的形式也顾不得,更遑论礼制的真正内涵。由此使得贾琏不顾国孝、家孝,停妻再娶;贾蓉也效仿父亲行为,淫荡无耻;宁府中其他在下位者见状又依次纷纷效仿。

在中国广泛存在的淫乱问题及其他很多问题斗殴与仿效有关,当然还有对于无神论的宣扬与个人利欲的无限放大。

2.2 被迫的违礼

当违礼之人太会掩饰、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对遵礼之人会造成很大伤害。譬如改过自新的尤二姐,虽然极力遵守妾的本分,但是由于王熙凤出于妒忌所引发的违法行为,最后只得吞金自逝。同样地,香菱也由于夏金桂违“礼”的种种为难而处境危险。

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违礼会使少数欲遵从礼制的人无法生存,除非他们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行为,即被迫违礼。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中国,这种被迫的道德丧失者人数众多,进而导致了群体道德的进一步沦丧。

自发违礼在先,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被迫违礼的发生。种种不同地位的人不遵守礼制的行为,像风吹树叶一样,一棵摇动着另一棵,由上而下共同将家族或社会推向了没有内在道德和精神约束的危险境地。作为维系一个群体内在精神的核心,“礼”对家族、社会、民族命运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2.3 没落之原因

从“礼”的角度,贾府没落的原因很多:一是由于铺张浪费,财力不济,且一味追求奢华易导致僭越;二是由于不分长幼尊卑,家族内部产生僭越、失去了伦次和规矩;三是相互之间由于不遵礼导致情感疏离,家族群体内部没有了维系精神的纽带;四是没有“礼”的制约就会逾“礼”,甚至肆无忌惮地做违法之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衰败是自然之理。而这四条,正是当代中国的写照,这也正值得我们深思其根源在哪里,其实就是政党本身。

3. 结语

“礼”是外在形式仪节与内在精神的结合,其中内在精神是根本,没有内在精神的约束,外在形式也无法维系。礼崩的过程总是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是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不遵礼对个人而言,轻则生活增加矛盾,重则有生命危险;对群体来说,则会情感疏离、精神纽带断裂,继而群体走向衰败没落。

中国当代因不理解“礼”内涵所导致的行为,继而导致了社会的种种乱象和种种灾害;而这种不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中共的种种变异的灌输所致,它在将中国社会和社会中的人推向危险的境地,所以希望迷雾中的人快快醒悟,珍惜身边不计一切救度你们的人与一切可以得救的机缘,摆脱那些变异了的一切,返还传统,返还最本真、最纯洁的自我。

参考文献

[1]夏航,夏贵霞‧贾府子孙悖礼违法败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47-51.

[2]蕫学美,从“情”与“礼”看《红楼梦》中的真假两个世界[J],甘肃理论学刊,2017(2)127-131.

[3]伍大福,“越理”与“越礼”之辨[J],红楼梦学刊,2014(2)143-160.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金庸‧书剑恩仇录[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校注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注:《红楼梦》中内容引用太多,不再一一注释

(点阅“弘扬传统文化”征文)

责任编辑:古言

相关新闻
扬道义以济世 视师志为己志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5) 敬天信神
张致远:礼乐不兴 何谈中华文化复兴?
魏谷:孔子、历史和中共(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