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六四与民族主义

蒙克(BBC)

人气 2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5日讯】BBC中文网记者蒙克6月5日报导:周二是六﹒四13周年纪念日,也在同一天,首次参加世界杯赛的中国足球队和哥斯达黎加队在韩国光州交锋,进行在世界杯赛中的首场比赛。六﹒四和中国的体育投入各含不同的意义。

13年前,1989年6月4日解放军凌晨强行清理天安门广场,开枪造成成百上千的平民伤亡。六﹒四 象征着自由民主理想受到集权社会的残酷镇压,而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中国成功地申办奥运则和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荣誉相关,经常被和民族主义相联系。

在过去13年当中,起过领导作用的学生组织者和其他许多参与者纷纷流亡国外。多年过去,海外民运并没有能够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反对力量,此外在意识形态上,六﹒四民运人士高举的自由民主口号也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尤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挑战。

冷战结束后

从外部因素看,六﹒四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标志着东西方冷战接近尾声。1989年六﹒四运动提出以美国为样板的民主自由的口号,也说明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在共产主义国家的巨大影响。两年后苏联共产主义制度解体更说明冷战结束乃是西方在价值观和宣传上的胜利。

对中国民族主义而言,外部对比对于民族认同向来起重要作用。国际意识形态对抗随着冷战结束,中国的外部对比也由意识形态开始转向文化意义。

文明冲突论

1999年5月,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联盟,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被北约炸毁,造成3名中国人死亡,20多人受伤。事隔不到两年,撞机中国战机在南中国海与美国的间谍飞机相撞后坠毁,中国飞行员丧生。此后,中国公众的反美情绪大幅高涨。

另外,苏联解体后,政治不稳,经济衰退,加上中国官方宣传,所以在许多中国公众看来,苏联改革开放是失败的。六﹒四后的中共政权很好地利用了这点,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一些六﹒四屠杀对自身合法性造成的破坏。对西方不信任情绪,表现在国际看法上就是认为国际关系危机四伏,政治民主被放在其次。

在9.11事件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反恐怖主义联盟非常重视中国可能提供的支持,中国明确表示主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为两国关系改善创造了机会。不过,9.11事件以及随后的反恐战争突出了文明冲突的看法。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中国民族主义

文明冲突论对拥有漫长文明史自豪的中国和世界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正在被许多人理解成崛起强国与现存强国之间的对立。 而同时在中国思想界也出现类似看法,六﹒四代表的超越民族的自由民主理念,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挑战。

中国民族主义对内表现出淡化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性质,淡化多元化,强调爱国主义,强调民族国家﹔对外反对美国及其为首的所谓反华势力。中国民族主义在内外两方面,都是体现了传统的文化中心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淡化意识形态,强化传统的历史文化的趋势相一致。

六﹒四的双重性

虽然民族主义思想出现挑战六四民运所代表的自由民主理念,但是民族主义思潮在对待六﹒四问题上,仍然留有余地。因为从六四起因上看,说六﹒四是亲美的自由派运动,那样就夸大了外力的作用,贬低了六﹒四群众运动当中的反腐败的呼声,以及里面左和右的声音。六﹒四抗议中就有不少高唱国际歌的,这种势力不是美国的自由理想能够代表的。

比如官方的说法和许多民间接受的说法是:学生朴素的爱国反腐败热情被”民运精英”和”反华势力”利用,这也说明了在六四运动中平民情绪和精英思想同时发挥作用的双重性。所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反对民运精英主义潮流的同时,也可能肯定六四运动的平民性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大陆爱国者的流氓相
【纪元专栏】胡平:也谈乡愁
大陆广告界“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禁区碰不得
【纪元专栏】中南客﹕筛选民族主义﹐中国稳拿冠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