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为何在手机上预订旅行不划算

人气 928

【大纪元2022年11月22日讯】(Kimberly Palmerk报导/大纪元记者余欣然编译)自从15年前第一支苹果手机问世以来,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被无情的科技潮流带动,逐渐转向移动设备。据一家新科技付费分析网站Pymnts.com针对3250名美国消费者的民调显示,2022年2月份,高达半数以上(51.4%)的旅行服务是在移动设备上订购的。

年轻人中,手机购物的趋势尤其显著。2021年,网络付费公司Klarna针对全球1.3万名购物者展开民调。结果显示,年龄在25〜40岁的千禧一代中,48%的受访者更喜欢用手机在网络上购物,远远高于全部受访者中34%的占比。

正如马匹和马车代步的时代一去不返,使用传统电脑订购旅行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宿命。一些旅行服务网站,例如旅行查询引擎Hopper,对某些服务只提供应用软件内购买模式,令桌面电脑用户一筹莫展。

用手机买飞机票虽则方便,但最终也可能让你花更多钱。

水滴定价的陷阱

手机购物在过去十年间呈上升趋势,碰巧此时旅行业的谋利方式也一窝蜂地转向水滴定价(drip pricing)。飞机行李费,座位选择费,度假村清洁费,入住费,各种各样令人眼花撩乱的额外费用屡见不鲜。交通部数据显示,美国航空业仅2021年收取的行李费即达53亿美元。

即便如此,2021年《市场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买家们面对水滴定价的盘剥,在付款过程中眼见着隐藏费用一个个浮出水面,却依然做出次优的决定。他们通常会积极比较商家们开出的初始低价格,而罔顾之后更贵的成交价。

“商家们采纳水滴定价策略后,开出的初始价格几乎都会低于竞争者的统包价(all-in price)。”参与该研究的本特利大学(Bentley University)营销学副教授雪儿‧桑塔纳(Shelle Santana)接受电子邮件采访时说道,“可是一旦加上托运行李、选择座位等其它服务项目,各商家的价差微乎其微,甚至与初始结果正好相反。”

任何人只要买过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或边疆航空(Frontier Airlines)等廉航的机票,就应当深知水滴定价的把戏。令桑塔纳教授和她同事惊讶的是,看到最终价格攀升之后,顾客们竟然如此不情愿另寻更佳选择。

“消费者们认为重新做决定的过程代价太高,而且也不一定真的能够省更多钱。”桑塔纳教授指出。

基本上来说,当买家们辛苦走到最后一个付款界面时,即使极为勉强,也会全盘接受任何附加费用。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从头再搜索实在太麻烦,能省钱也懒得做。

错误的订购工具

用移动设备买猫食或付账单,处理这类操作简单的事,的确快捷方面。订购旅行服务却要复杂得多,货比三家通常得在好几个窗口和应用程序之间来回切换。

比如买飞机票时决定用现金付款还是兑换里程积分。首先你得在航空公司的应用程序或网站上检查里程积分,可能还得去电子日历上寻找合适的日期。然后再启动第三方机票搜寻工具,例如“谷歌航班”预估机票价格,换算里程数。找到最佳航班后,再按萤幕指示走完付款和里程积分选项的全部过程,才能得到真正的最终价格。

或许那些手疾眼快的Z世代年轻人可以在小小的手机上轻松完成这项繁琐的任务,但大多数人只会感到望而生畏。

2018年《市场科学》杂志刊登的另一项研究跟踪了某购物网站近100万个订单后发现,那些从手机换到电脑的买家最终以更低价格下单的比例较高。有意思的是,购买高价或有风险的产品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旅行服务既花钱又充满风险。所以,无论你是喜欢滑手机找航班,还是容易被手机选项搞得晕头转向,都应该听取专家建议,用电脑来订购。

“我一向都是在台式电脑上购买旅行产品”,桑塔纳说,“浏览器同时开好几个网页,反复在不同商家之间切换比较,确保自己把他们的价差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内容仅作一般资讯参考用,没有任何推荐或招揽之用意。大纪元不提供投资、税务、法律、财务规划、房地产规划或其它个人理财的建议。大纪元不担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或时效性。

原文:Why Booking Travel on Your Phone Is a Bad Idea译自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

责任编辑:韩玉#

相关新闻
个人理财:节省开支 假期消费的10个技巧
个人理财指南:应该先存钱还是先还贷款?
个人理财:为省钱而搬到低收入税州是否值得
个人理财:你的下一辆车 买好还是长期租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