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一丁:孔乙己无罪

人气 788

孔子的生日在9月,所以9月是尊师重道的月份。在台湾和海外的许多华人社区,教师节直接定在孔子的生日当天,9月28日。而在中国,教师节则定在了9月10日,据说是因为这一天是大部分学校开学的日子。

尊师重道本是儒生的本色,但现而今教师的形象神圣高大而儒生的招牌却酸腐不堪。究其主要原因,是鲁迅笔下所造就的那个妇孺皆知的潦倒书生,孔乙己。

五四运动让中国人记住了一个极其异类的儒生形象:孔乙己。读过鲁迅作品的人肯定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个名字——一个穷得只能用茴香豆下酒的潦倒书生。他的固执无能和酸腐可笑,成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儒生的丑陋招牌,孔乙己的存在使许多人将砸烂孔家店看成了历史的必然。但问题是:在这个所谓的必然盛行了一百多年之后,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又研究起孔学来了呢?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必须回答一个反向思维的问题: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想恢复的是周礼,但他所推崇的周朝的政治体制为什么就延续不下来呢?

周朝的政治体制何以无法延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去回顾一段燕王哙禅位的公案。

燕王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第三十八任国君,公元前三百二十年即位,在位期间重用燕相子之。燕王哙的左右摸准了他好虚名的弱点,鼓动他效仿唐尧禅位许由的故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以成就类似唐尧虞舜的千古贤名。

许由是唐尧时的高士(一说是尧、舜、禹三位的老师),以不受尧的禅让,坚持隐居而青史留名。问题是,燕王哙羡慕尧的美名又没有尧的承担;子之则是个利欲熏心的野心家,丝毫没有许由淡泊名利的品格。双方谁都没有“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王道德行,结果是禅位的闹剧演了不到三年,子之就与燕王哙的太子陷入了争夺王位的宫廷之争,把一个好端端的燕国弄得百姓离心离德,国政乌烟瘴气。此时齐宣王趁势提兵北伐,燕王哙和子之皆死于战乱。燕国的西邻赵武灵王则趁势将燕王哙的另一个儿子燕公子职送归燕国为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回顾这一段历史,后世评论皆注重燕王哙理想主义的书生气、用人无方、和子之不忠不义的权谋乱国。如《韩非子.说疑》中说:“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但后世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方面。《淮南子.人间训》说:“燕子哙行仁而亡。”

燕王哙虽然个人修养不够且行事糊涂,但其“行仁”的目的并不坏。却遭“天下笑之”,何故?这里说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到了战国时期,不但王公大臣们,连天下百姓的道德水准都已远远不如尧舜的时代。而周朝的政治制度却是只能与周朝天下的道德水平相适应的!孔老夫子无法恢复周礼中周朝的政治制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天下人已无法回到周朝初期的道德水平。

在周朝分封天下的制度下,朝廷实际的军权和财权都被分封在各路诸侯手中,周王室则仅仅是天下的道德领袖。这种政治制度,只有在整个社会的道德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之上时,才有可能得以延续。到了周朝末年,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年代,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个体制的存在,所以孔子也就无法也无力再恢复这种政治制度。

儒家文化的精神传承后世

但孔子所崇尚的仁义礼的人文精神却没有错。事实上,秦以后各朝的集权制度虽然再也没有回到周朝的封建制度,但却继承了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西方社会在从专制过渡到民主的过程中,也是只扬弃了旧的政治制度,但却保留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日本、台湾、韩国、印度都走了类似的路。只有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选择彻底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道德。

不错,孔乙己们有点自私,有点怯懦,有点书呆子气,还有些自品清高,会因为穷得买不起书而偷书还强词夺理说“读书人窃书不算偷”。但所有这些并不能说明儒学的仁爱精神是错的。孔学的忠孝与基督文化的博爱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见拙文〈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花木兰〉),五四运动在反专制的政治制度时,为什么要连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与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也连根拔除呢?

上天是仁慈的,上天包容了人所有的缺点与缺陷。神是慈悲的,神把人的罪看的清清楚楚但仍然给人以选择的自由。我们如果既不要中国人的老天爷也不信西方的神明,那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多少仁慈?难道中国人光靠斗争就能过日子吗?

呜呼,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儒生延续了中华文化朝朝香火

在五四运动过去了一百多年之后,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地选择回归传统。蓦然回首,我们发觉儒生们在冷板凳上坐了百多年之后,原来他们的形象却既不那么酸也不那么腐。都说儒生百无一用、都说儒生手不能拿肩不能挑、都说儒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历朝历代能成为帝王师的大儒们又有几人?真正延续了我中华文化朝朝香火的,恰恰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穷儒生们。

况且,孔乙己们虽然穷,但在夫子留下的孔学中,儒生却不是天生就因该是穷命的。孔夫子十大弟子之一的子贡就是史上儒商之第一人。关键是,儒生的致富必须是有社会承担的。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既是儒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承担,更是儒生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和情怀。

在文章的最后,本来想把本文的标题再大声地重复一遍:孔乙己无罪。但想想孔乙己根本就是一个完完全全被故意扭曲了的儒生形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我们还有岳飞、辛弃疾、王阳明、文天祥等无数顶天立地文武双全的儒生形象。那么,就让我们用一个中国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千千万万次高呼过的俗套来结束此文吧:儒生万岁!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楚一丁:盐湖随笔
楚一丁:为了崔健,干杯!
楚一丁:拜托看懂习李双簧 别异想天开了
楚一丁:保护堕胎与否之争的是与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