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眼中《兄弟连》:战争中升华的兄弟情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1月28日讯】这是一群血气方刚、英气逼人的小伙子,他们本来都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和生活空间,他们本来互不相识。是战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走进了美军伞兵E连,走上了与德军作战的欧洲战场——电视剧《兄弟连》就是讲述了这样一群血性男儿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生离死别的故事。最让我感动乃至震撼的不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加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组成的“豪华阵容”,也不是动用了500个有台词的演员、1万个临时演员、8个导演以及1.2亿美元——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拍摄成本,获得2002年“金球奖”和“艾美奖”两项大奖,甚至不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可圈可点的遭遇战、突袭战、据点战、救援战、街巷战、擒敌战……而是剧中始终洋溢着的那种相濡以沫的兄弟般情谊,是艺术家对这种情谊的挖掘和塑造。

  据中华网11月25日报道﹐在片中,E连战士间的友情从未被激情四溢的言语表白过,却明白无误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渗透在他们言行的点点滴滴中。刚进训练营时,由于教官索伯尔的压迫,激发他们团结一致形成对抗。年轻的小兵恐惧登高,拒绝参加登山训练被索伯尔罚独自登山。艰难地走到半路时,他发现队友渐渐围拢在自己身边。而当索伯尔挤压深受士兵爱戴的温特斯时,他们竟冒着军法处置的危险,进行了集体抗议。当然,这些都还只限于处在和平时期的士兵间单纯的信任和义气。

  烽火硝烟中间,生死与共的友情才真正经历了人间最严厉残酷的考验。上战场前,将军对士兵们说:“在战场上,你什么都不能相信,除了你自己和离你最近的战友。”每一场战役,都有人回不来。最初损失第一个士兵时,温特斯感到愧疚和伤感。可随着战争的推进,纷纷倒下的兄弟已多得不容任何人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还为别人流泪。当年一起和索伯尔抗争的那群天真的年轻人,已所剩无几。所以,当老兵“大牛”在一次袭击中掉队,独自困在敌占区时,他的战友冒死重回险地救他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已承受不住再失去一个兄弟。
  

  E连刚取得一次胜利,休假立即被取消,因为要开赴更前沿的战场。二等兵马拉奇到当地洗衣店取自己的衣服,老板娘问他:“你能不能帮你的战友也拿衣服回去,因为我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来拿。”于是,她一个一个地报着那些永远不能回来拿自己衣服的士兵的名字,越报越多。马拉奇呆立当场,没有眼泪,没有哀号,却是那样深重的悲哀和痛苦,重重地击在他心上——为失去这么多生死与公的好兄弟而痛心不已。

  对于E连的官兵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彼此间在战场上结下的深厚兄弟情谊。在某集中,温特斯对一排长哈里说:“刚跟辛格上校谈过话,他非常感谢E连能守住防线,还说泰勒将军非常高兴。”得到的却是哈里的冷嘲热讽:“是吧,那就是我来法国的原因,为了让泰勒将军高兴。”其实,士兵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战友之间的肯定、关怀和帮助,而不是上司的例行嘉奖,战场上兄弟般的情谊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士兵最高的奖赏。

  我看到,在战争的每一个进程中,士兵们之间互助共携、同仇敌忾、平等融洽,这种情谊转换化为一种荣誉感,一种凝聚力,构成了整个电视剧中最明亮的亮点。《拯救大兵瑞恩》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美国主旋律片,里面没有说教,却以战友们出生入死“拯救大兵瑞恩”教育了观众。而在表现战友之间生死与共的情谊方面,《兄弟连》显然超越了《拯救大兵瑞恩》。该剧取名为《兄弟连》而不是《伞兵E连》、《猛虎连》……也突出了在战争中战友的情谊必然凝聚成一种克敌制胜的力量的这一鲜明的主题。

  “兄弟情谊高于一切”。《兄弟连》的魅力不仅在于直视战争的本质,更在于直面战争中士兵们之间互助共携、同仇敌忾、平等融洽的兄弟情谊等命题,通过多种侧面,表现了一场战争施加于军人的种种回响。《兄弟连》这种视角选择,寄予了艺术家对战争底层的士兵们的同情、敬慕与赞赏,也把观众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角色,从而随同角色一起去体味逐层展开的战场画卷中的种种兄弟情谊,一方面使观众被吸引着与角色一同回归到历史的深处,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一份感动。观看《兄弟连》,感受在战火中生死与公的兄弟情谊,感悟在战火中升华的兄弟情谊,感慨美国艺术家独特的爱国情怀,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事业追求大有启示。(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耗资1.2亿美元 《兄弟连》引进大陆
《兄弟连》最震撼人心 央视近期有望重播
台纪录片《客人主人》诉说300年来客家族群演变
台综首创“直播带货”选秀节目 寇乃馨任评审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