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竹子变把戏台湾南投竹山.轻轻松松深度游

自由时报记者邱旭伶╱竹山报导

人气 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8日讯】自从中二高沿线通车之后,南投县竹山人都觉得旅客只是从竹山边境呼啸而过,而忽略了以竹产业见长的竹山镇;其实竹山的历史悠久,境内的古迹丰富,再加上走出悲情的地震灾民,已渐渐地突显出竹山的魅力。

位于南投县西南隅的竹山镇,开发相当早,为了纪念明末清初建设竹山有功的郑成功部将林圮而曾经命名为林圮埔。

清朝光绪十一年间(西元一八八五年),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曾为竹山提名为“前山第一城”。竹山镇的地理位置紧邻云林县,早年还曾是云林县治所在地,至今仍可从镇内的云林国小,见证竹山行政区域的变迁遗迹。

竹艺文化园区
生活智慧里的竹艺
造访竹山,位于北边的青竹竹艺文化园区是观赏竹子的好去处。占地一公顷多的青竹竹艺文化园区,总共栽种了一百零八种的竹子,像唐竹、梨果竹、孟宗竹、大耳竹、变夜竹等等,一年四季不论阴晴雨雾,都可以看到竹叶翠绿垂挂,在旅人身旁摇曳的景致。

青竹竹艺文化园区内,除了主人陈靖赋用心规划的竹园外,现年七十七岁的陈曾水对阿嬷也是难得的竹编老手。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编斗笠赚钱的阿嬷,即使到了七十七岁,功夫仍然了得,可从选竹、剖竹子等繁复的手续里,编出道地的竹山斗笠。

与一般传统斗笠不同的是,竹山斗笠将竹叶放在两层竹编中间,称之为“双胎”,既兼顾又耐用,还散发出质朴的农村气息。目前园区内,也正将斗笠的效果发挥到装饰上,作出大顶的斗笠为竹山手工斗笠找到另一种用途。

朴园
竹子也有新时代妙用
造访竹山镇,经常可以看到竹山人将竹子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巧思。一般的竹子产业外,朴园的主人林安泽、戴式孜夫妇,长期致力于竹子的研究,让竹山竹子走出传统产业的刻板印象,创造出精致而实用的竹子特产。

朴园主人林安泽表示,传统竹子加工产业,在大陆货的冲击下,很多竹子加工厂都面临生存的困境,经过长期的研发后,他已将竹子产业转型,生产竹炭、竹醋、竹雕工艺品、高级竹家具以及竹子化妆品,成为竹山新兴的竹产业。

尤其是竹炭这项将竹子高温碳化后的产品,具有吸收电脑微波、净化水质、除臭及防止静电等功效,目前还外销到日本去。

位于竹山国小天桥边,有一家香香特产茶行,这里的番薯包可是体验竹子美味的地方。

番薯包
竹山道地在地小吃
早在九二一地震之前,老板的番薯包可是米堤大饭店长期使用的餐食,地震之后老板做起小本生意,在体力可以负荷的情况下自制自销。吴延培、林彩鸾的番薯包,外皮特别Q,吃起来嚼劲十足,里面的馅料也是老板娘亲手炒出来的,内行人都说是用路边摊的价格,享受五星级的美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世界级竹山断层 遭雨袭严重流失
旅行自己煮 9个实用法则 体验新的旅游乐趣
世界最豪华火车在印度 如移动式五星级饭店
飞机遇到乱流的风险有多大? 应该担心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