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美军采访波湾风云日记:三月十日

标签:

【大纪元3月11日讯】(中央社记者陈正杰巴林麦纳玛十日专电)在美国对伊拉克用兵可能性进一步升高的周末,记者从驻地华府经过十四个小时的飞行,在十日凌晨抵达巴林首都麦纳玛,准备向联军新闻中心报到,随后等待登舰采访。

这将是数十年来,第一次有台湾媒体的记者获准随参与战斗的美军单位进行采访。我祈求的,却是一个没有战火的落幕方式。

同机抵达麦纳玛的旅客中,有两位挪威籍的船舶工人,他们所属的公司经常派人到世界各地维修轮船的通风和空调系统。

其中一位名为汉尼格的工人听说我是记者,便主动表达他对这场可能爆发的战争的看法。

他刚结束在德州加维斯顿为期两周的任务。这是他第一次到德州,印象是“仿佛到了奈及利亚”。当地的接待者警告他说,加维斯顿市区第几街到第几街少去,以免被抢或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汉尼格跟记者说,德州是布希总统的家乡,他在当总统之前还是德州州长,“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后院先搞好再说?”

挪威令人羡慕,因为她可以独善其身,不必像美国一样管世界各地的事,我答复说。

汉尼格说:“没错,但伊拉克人民犯了什么错?”看得出他真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他说,很多欧洲人喜欢泰国,但他就是不喜欢,因为他到生活水准远不如挪威的国家会有歉疚感。

他有两个孙女,自认一辈子过得很好。在加维斯顿的一场集会上,他自告奋勇上台说明反战的理由,并唱WhataWonderfulWorld。

汉尼格说,他讲话和唱歌时台下鸦雀无声,但他相信不是因为自己歌唱得好。

进到旅馆房间时已近凌晨一时,就寝前,我向神祈祷,请祂安排一条和平解决的道路。

如果伊拉克总统海珊还有一丝理性的话,应该会明白,如果他不选择流亡一途,到时他的政治生命和他的性命将一起结束。

如果他选择流亡,至少他可能保住性命。布希政府未曾表明,即使海珊流亡,美国仍不会善罢干休。

前一次波湾战争爆发之前,当时苏联领袖戈巴契夫的特使普里马可夫曾到巴格达劝海珊出国流亡,但遭海珊拒绝。

不过,这次情况毕竟不同,美军不攻下伊拉克,战争预料不会结束。而且,据伊拉克前任外长阿德南.帕克哈奇的说法,海珊在最后关头下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帕克哈奇八十岁,被认为可能会在后海珊的伊拉克扮演领导角色。他认为,海珊游走刀锋边缘已是经验老到,不无可能在最后一刻要求跟美国谈谈。

果然如此,这将是美国重大的胜利。伊拉克可以免受战火破坏,新的、较好的政府可以成立,美军可以避免伤亡。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军攻打伊拉克造成严重伤亡和破坏,如果以色列在遭到海珊攻击后卷入战斗,中东很可能出现仇美的新世代,区域乃至全球都可能永无宁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军带记者上战场 历来规模最大
北韩战机拦截美侦察机意在抓人质
日本拟出美伊战争时之对应措施
中央社记者陈正杰随美军采访伊拉克战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