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狩猎民族迁居适应不良带着驯鹿返回山林

标签:

【大纪元8月15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五日电)日前大规模迁徙至内蒙古根河市的“中国大陆最后的狩猎民族”鄂温克猎民,由于难以适应远离自然环境的新居,纷纷带着家产及最重要的伴侣驯鹿,返回位于敖鲁古雅乡、原始森林中的故乡。

上周起分批迁徙的数百鄂温克猎民,在尚未完成全数迁移行动前,就发现首批迁徙者出现适应不良、举家返回山林的情形。中国大陆主管部门原本希望将他们从原始大森林迁入内蒙古根河市西郊的猎民新房,让这个“最后的狩猎民族”远离狩猎生活、融入现代文明,然而猎民毕竟属于山林原野,他们离不开原始森林中的故乡。

据北京青年报报导,迁徙后的的第一天八月十一日,鄂温克猎民乔迁的新居出奇的安静,许多新居内空无一人,少数还在的人透露,部分猎民已经返回大山。

被分配住进“新敖乡四十七号”的猎民阿荣布,屋内有临时搭建的床和一张桌子、两条旧凳子,他对记者表示,在这里虽然住得比山上好,但是他的驯鹿已经有两天没吃东西了,整天关在圈里,饿得嗷嗷叫。

事实上,对于驯鹿的情感及经济上的依赖,是鄂温克猎民离不开山林的主要原因,不但老猎民不愿离开故乡,即使是不排斥大山外生活的中青年猎民也担心驯鹿照顾问题,交出驯鹿需要勇气,不交驯鹿会入不敷出。

另一名猎民杜静透露,她家的驯鹿一直是半放养,主要吃苔藓维生,如果把驯鹿关起来只喂饲料,她怀疑驯鹿会活不了。即使真的能靠饲料维持,现有的经济条件也不能满足驯鹿的需要,这是年轻猎民不愿搬迁的主要理由。 

曾经离家上大学的何英军则表示,他母亲坚决不搬的理由很简单,和其他民族的老人也别无两样,就是“故土难离”,因为她生在山里、长在山里,这里埋葬了很多亲人,“走出去对她来说就意味着和亲人分离”。

何英军说,鄂温克猎民习惯了森林、习惯了驯鹿在身边走动,甚至习惯了夏季里像叶子一样多的苍蝇和蚊子,这种人与驯鹿之间的互动,也是母亲不能割舍的,要想让母亲生活幸福“就应该让母亲和森林在一起”。

事实上,酝酿这场鄂温克猎民迁徙行动原本就十分勉强,由于缺乏对鄂温克人生活习惯与文化的尊重,猎民重回大山怀抱,让许多“山下人”感到不解,也让一心改善猎民生活条件的根河市政府大吃一惊,难道高楼大厦电灯电话竟比不上山里的帐篷萤火蚊虫及牛虻?报导指出,人类历史的长河证明,对文明的追求绝非一朝一夕,把帐篷换成钢筋水泥就想一跃而入现代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对鄂温克猎民而言,与其现在要他们下山,不如等到将来他们自己希望下山,毕竟一个古老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过渡,需要耐心等待。

相关新闻
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居民生活在火炉之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山洪暴雨  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布满蝗虫撞得人面目疼痛
内蒙蝗灾 蝗虫入侵陆上各角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