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夏:通过总统大选看美国政治的极端化

龚小夏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22日讯】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三次总统候选人以极唯一的一次副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正好赶上美国职业棒球联赛。副总统电视辩论本来就没有多少重要性,要是在往年,大批的棒球迷根本不会问津。可是这次辩论的电视观众竟然达到四千三百多万人。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观众就更多了。布希和克里第一次在电视上交锋,观众达到了六千二百多万人,比二零零零年布希与戈尔第一次辩论的四千六百万观众多出了一千六百万人。总统候选人十月十三日的第三次辩论撞上了最热门的棒球决赛,即便如此,观众也还有五千一百多万。

不仅观众大大增加,而且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更多关心候选人中谁的个性更讨人喜欢,谁更能说会道,而是将注意的重点放在候选人辩论的内容、价值观念、以及各自的政策取向上。在布希和克里的三次辩论中,两位候选人无论是在个人风格、政治哲学、内外政策、社会关怀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尖锐的对立。布希向他的选民承诺,在下一个四年任期中,他将继续着力目前的反恐行动,以保障美国的安全。在国内政策方面,他会继续推动减税以鼓励经济。他还保证会提倡保守性的立法,包括限制妇女堕胎权、争取通过旨在禁止同性恋结婚的宪法修正案,禁止联邦基金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等等。克里则批评布希入侵伊拉克的错误以及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声称如果上台的话一定会更多的争取盟国并与联合国合作。他承诺将取消布希政府给收入二十万以上的富人的减税,保障公民权利,保证妇女堕胎权,继续推进种族与性别平等,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及改善公立教育。

“布希总统和克里参议员在同一个地点讲话,物件却是不同的听众。”在一次电视辩论过后,某位元著名的政治评论员作如是观察。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美国政治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两党都注重首先发动自己的基本群众,而不是中间派选民。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基本力量相去无几。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位,二零零零年合格选民有一亿八千六百万,登记投票的选民一亿三千万,实际参与投票的一亿一千一百万。就登记的党员人数来说,民主党略微多一点。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的选民登记为无党派的独立人士。在独立人士里面,倾向于共和党的大概占百分之二十七,倾向于民主党的占百分之二十五。真正拿不定主意的人还不到一半。

本届布希政府上台之前,美国总统竞选中两党通行的做法,都是集中力量争取少数持中间立场摇摆不定的选民,也就是上面所谓独立人士中没有注意的那一半。两党的决策人都认为本党基本选民无须说服,谁能争取到中间派,谁就能入主白宫。在这一逻辑的支援下,美国政治长期以来都具有一种“取中”的倾向,候选人的政策不断往中间路线倾斜,温和派往往比极端派更能占上风,两党政策的相似也远远大于差异。

这种做法固然不错,但是长期如此,却造成了美国选民对政治的冷淡。摇摆的中间派本来就多数是一些没有多少政治热情、对国家大事不甚了了之辈。他们中许多人关心的只是某个具体的问题,比如他们是否能够获得减税,他们的医疗保健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等等。政治人物们要迁就这些选民,要对他们作出允诺,就必然会忽视甚至违背自己政党内部基本群众的利益和信念。在许多选民们看来,无论哪个政党上台对他们的生活都没有多少影响,而且多数想当总统的人都是些没有原则、没有信仰的家伙,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力而不是选民的利益。因此,两党都有大批基本群众根本不去投票,投票率下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九九六年投票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只有百分之五十四。二零零零年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五。至于总统大选的电视辩论,多数观看的选民寻找的不是候选人在政策上的差别,更不是候选人的承诺,而是他们是否会讨好观众,是否具有幽默感,甚至在形象上是否英俊漂亮。的确,如果两党没有多大差别,如果竞选承诺反正不会兑现,选民为什么不找个看上去更顺眼的总统呢?

这种情况正是被现任总统小布希一手改变的。自从在九十年代末期开始问鼎白宫以来,布希无论是在竞选还是在执政中都一反过去两党的习惯,非但没有往中间找齐,反而不断地向共和党极端右翼靠近,甚至往往不惜违背大多数选民的意愿。比如在妇女堕胎权的问题上,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妇女应该有堕胎的自由,甚至布希自己的妻子也倾向于支持堕胎权。布希却采纳了基督教极端派的反堕胎权立场。在堕胎权上的争论又祸及了胚胎干细胞研究。虽然保守派的偶像雷根总统的夫人南茜‧雷根出面呼吁支持该项研究,布希不为所动,依旧不批准动用联邦经费。

从短期收效来看,布希一反两党政治传统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招数。布希本人虽然蠢头蠢脑不学无术,但是却颇会用人。他的政治高参里面,有一位经常与他形影不离的卡尔‧罗夫。罗夫已经效忠于布希家族三十年,被人称作“布希的大脑”。他深谙美国政治的诀窍和选民心理,明白要赢得今日的选民,最重要的并不是争取中间派,而是发动与激励自己阵营里面的基本群众。这些基本群众寻找的是信念坚定、决绝果断的领袖,而不是摇摆不定,只会跟着民意测验跑的政客。如果没有这样的领袖,这些选民或者不投票,或者会另外去寻找自己的代言人。老布希九二年竞选连任输给克林顿,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大批共和党的基本群众将选票投给了看上去信念坚定的第三党候选人佩罗。共和党的领袖一旦能够稳定基本群众,赢得了坚定果敢的名声,壮大自己阵营的声势,就必然能够影响中间派。如果民主党的候选人还囿于以往的做法,那么不仅拿不到中间派的选票,连自己的基本群众都会丢掉。

凭借着这一高招,布希过去四年的任上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日趋保守,在对外政策上始终强硬,特别是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布希政府更是凭借反恐来争取到了大批本来在政治上持温和态度的选民。而民主党领导层则仍然动摇不定,在内政的决策上模糊不清,在对外政策上又被共和党排山倒海般的反恐声势所挟持,左翼参议员包括克里和爱德华兹在入侵伊拉克上都投了赞成票。在咄咄逼人的共和党保守势力面前,民主党的大员们看上去就像是一些手足无措的昏庸无能之辈。连许多民主党人也管他们叫“鸡屎”— —英文中对胆小无用者的蔑称。

然而,正在民主党高层面对布希束手无策的时候,这届政府的极端保守与强硬的内外政策却激怒了民主党的基层群众。二零零三年底,民主党内竞选总统提名还刚刚提上日程,党内高层还在附和共和党掀起的爱国大合唱,以东西海岸年轻人为主体的反战运动就推出了他们大胆而直言的候选人霍华德‧迪恩。名不见经传的迪恩重炮抨击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人在铺天盖地的爱国声势中不敢说出的心里话,很快在提名竞争中拔了头筹。虽然迪恩由于政坛经验不足而没有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他却将反战的宗旨纳入了民主党今年竞选的议程。从那以后,民主党才开始顺应其基本选民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如今克里所采纳的旗帜鲜明地批评伊拉克战争以及一系列社会改革计划的竞选纲领,民主党在社会基层的力量也才逐渐恢复元气。是以不少民主党积极分子都表示,如果这次民主党能够赢得大选,功劳不在克里,而是在民主党的基本群众。

自从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社会还没有这么分裂过。在本届总统大选里,共和党以对内保守对外强硬的姿态全力动员了他们的基本群众,民主党则推动对外结盟对内改革的政纲调动了自己的支持者。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无论是白人为主还是少数民族占大比例的选区,整个美国对选举、对国际事务、对社会政策空前关心。各州选举机构都报告说,有大批过去从来不投票的选民前来登记,以至于地方选举机构无从应付。美国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这么针锋相对、这么具有实质性意义、这么吸引人民参与的总统选举了。

2004年10月17日

--转载自《新世纪》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龚小夏:什么将决定今年美国总统大选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